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五”期间,隆德县经济和社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实现地区GDP4.91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13.5%,年均增长16.4%。地方财政收入1204万元,增长84%,年均增长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增长145.3%,年均增长19.7%;人均产粮536.3公斤,增长10.1%,年均增长1.9%。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积极引进外资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本市通过扩大开放和加大吸收外资力度,工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工业增长已从过去主要依靠传统产业支撑,逐步转向依靠支柱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据统计, “九五”期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简称外商投资工业,下同)增加值年均增长23.1%,比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13.4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为52.9%,比1995年提高23.5个百分点;资产总计达4244.65亿元,年均增长24.1%;利润总额占全市工  相似文献   

3.
2000年电子信表行业生产保持跨越式发展,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347.58亿元。,比支年同期增长36.2%。比1995年净增237.28亿元。(现价)工业总产值195.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8%。生产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工业增加值高速增长,2000年电子仪表行业完成增加值为36.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25亿元增长101%。其中: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5.89亿元,比支年同期增加了18.29亿元。工业增加值率17.1%。比去年同期增长5.2个百分点,比1995年净增21.81亿元。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九五”时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6.99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765.64亿元,年均增长9.5%。特别是自1998年以来,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扩大内需,使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着良好的运行态势,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1401.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9元,比上年增长7.5%。但与全国相比,我区总体…  相似文献   

5.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省居民的购买能力逐渐增强,但未实现的购买力随着多年的积累也不断增大。我省城乡居民结余购买力由1995年的1048.2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060.1亿元,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16.5%。 1、收入水平增速放慢,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85年增长3.5倍,年均  相似文献   

6.
一、乌兰浩特市经济发展的成就、现状与差距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恢复市建制后进入“八五”和“九五”以来。乌兰浩特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统计资料显示:“八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从期初的31785万元增长到期末的9213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7.0%,年均递增12.1%。到“九五”期末,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79732万元.与“八五”期末比(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1.7%,“九五”期间年均递增13.9%。与恢复市建制时的八0年相比,国内主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增长了7.9倍、4.5倍和  相似文献   

7.
史先虎 《浙江统计》1996,(9):14-15,28
一、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总体分配格局中的地位1.居民收入变动状况①收人大幅反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的17年,是浙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人均GDP从1987年的331元增加到1995年的7903元.与此相应地,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由1978年的304元增加到1995年的5718元,增长188倍,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256倍,年平均实际速增5.7%,其中,“八五”时期年均递增达9.6%,大大超过ig57-1978年年均实际递增1.5%的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65元增加到2966元,增长17.98倍,年均增长!8.52%,大大高于前二十九年年均递…  相似文献   

8.
一、全旗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全旗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截止2001年6月末,全旗个体工商户发展到6087户,从业人员达到7277人,注册资金12447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13%和17%;私营企业(不含转制企业和合资合作企业)发展到136家,从业人员达到2255人,注册资金5681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14%和35%。综合分析,全旗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发展情况 几年来,我县坚持粮、牧、企、经、庭协调发展的方针,以科技为先导,积极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使我县的粮食生产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好趋势。1995年粮豆薯总产和亩产达到640273吨和216公斤,比1990年增长37.2%和37.6%,分别以年均6.5%和6.6%的速度递增。其中:水稻总产14572吨,亩产350公斤,年均递增14.5%和2.7%;小麦总产100155吨,亩产为170公斤,年均  相似文献   

10.
城乡市场共同繁荣。“九五”期间,武鸣县进一步加强对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促进生产与流通的结合,相继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城东、城西商品交易市场、建材市场及红岭集市贸易等十个集贸市场,使该县的集贸市场由“八五”时期的37个发展到47个,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好的购物环境,促进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1亿元,比1995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08%。其中县城零售额6.12亿元,比1995年增长1.62倍,县以下零售额4.39亿元,增长79.6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为7.28亿元,增长77.94%,城乡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GDP:16.6亿元→1280.2亿元 2012年德阳经济总量较1983年增长75.9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9%.经济总量从1983年的全省第7位跃升到第3位. 财政总收入:2亿元→257.5亿元 2012年财政总收入比1983年增长128倍,年均增长18.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5.5亿元,是1983年的37.8倍,年均增长13.3%. 人均GDP:497元→35945元 2012年人均GDP比1983年增长71.3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8%.按2012年美元平均汇率(6.3125)折算为人均5694美元,居全省全3位.  相似文献   

12.
“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到2000年,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下世纪初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更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体制基础。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2000年,按1995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从576万亿元增加到85万亿元。“九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实际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4…  相似文献   

13.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资料快报: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现行价,下同),达到55亿元,比上年增长48.5%,比1990年增长304.4%,平均每年递增32.2%,其中:第一产业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1990年增长89.3%,平均每年递增13.6%;第二产业32.55亿元,比上年增长40.4%,比1990年增长331.5%,平均每年递增34.0%;第三产业16.4亿元,比上年增长93.9%,比1990年增长473.296,平均每年递增41.8%。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两千多个县的第20位。根据县委、县府“二三一”的发展方针,青浦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促进第三产业和第一产  相似文献   

14.
“十五”时期,化隆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化隆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至“十五”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41亿元,年均增长22.01%,财政总收入达到4196万元,年均增长14.0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19万元,年均增长15.2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360元,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98元。年均增长17.94%,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15%提高到“十五”末的25%。各项指标的超额完成已成为化隆县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已初步构建了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资源特色的县域发展格局,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静海县居民储蓄增长迅猛,截止2005年底,静海县居民储蓄余额达83.6亿元,比2000年纯增37.6亿元,年均增长12.4%,人均储蓄达16024元,比2000年纯增6843元,年均增长11.8%。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不断;肚大,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正朝着更加殷实、宽裕的全面小康生活目标迈进 。2010年攀枝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882元,比“十五”末(2005年)增加7758元,增长85%,年均增长13.1%;超过“十一五”目标882元。  相似文献   

17.
“十五”大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呼伦贝尔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五年来,城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完成89.7亿元,占完成投资的46.4%。在完成投资中,用于农林牧渔业34.9亿元,年均递增21.1%;水利管理业12.6亿元,年均递增185.8%;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42.3亿元,年均递增36.8%;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3.1亿元,年均递增92.1%;社会服务业11.9亿元,年均递增66.2%,这也是呼伦贝尔市历史上投资最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袁琦 《四川省情》2001,(10):25-27
近几年来,温江在稳定第一产业的同时,注重二、三产业的发展,使我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得了较好成效。温江县的GDP由1995年18.76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36.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2000年比1995年增长80.5%,年均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6%、13.4%、14.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关系由1995年的19.6:49.7:30.7调整为2000年的13.2:52.3:34.5,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由1995年的80.4%提高到2000年的86.8%。  相似文献   

19.
非居民储蓄存款的扩张湖南省人民银行分行陈延喜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超常增长,“六五”期间居民储蓄存款年均新增额为3.49亿元,年均增长20.9%;“七五”期间年均新增额为34.23亿元,年均增长46.21%;“八五”期间年均新增额为11...  相似文献   

20.
1997年以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继续改善。主要情况是: 生活消费支出 年均增长8% 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34元,比1997年增加217元,年均增加43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年均实际增长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