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加快内蒙古的小城镇建设,自治区党委下发的《关于促进全区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全区小城镇发展的总体思路:即是以旗县城关镇和具有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镇为重点,形成星罗棋布具有民族风络和地方特色的小城镇网络,全面带动和促进自治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其具体做法是:自治区下一步着手于呼和浩特(首府)、包头二市卫星城镇、乡村城镇化示范区、重点旗县城关镇和中心小城镇建设这“四大重点”;完成城镇规划体系建设,中心小城镇扩容建设、小康住宅工程建设、商贸市场体系建设、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2.
“两线三江三带”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两线三江三带”经济发展战略,就是要按照立足资源、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县市经济合作与交流,增强资源互补,在相互支持、互利互惠中共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体内容是:拓展“两线”——108国道和安宁河沿线、成昆铁路沿线,是凉山州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带。要加快城市建设,形成一批经济发展的亮点城市和集镇,通过“点线结合”“、连点成线”,不断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成为推动全州经济强劲增长的“巨大引擎”和坚实平台。开发“三江”——“三江”流域是全州…  相似文献   

3.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市场是培育和壮大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之一。多年来,我市致力于培育县域经济的优势和特色,坚持把民营经济和市场商贸业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来抓,通过积极实施“商贸兴市”战略,规划建设特色专业市场。带动了商贸业的发展和繁荣,并以市场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模式颇具特色,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中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整体的规划,促进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的调整,通过城镇结构的优化来实现城镇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融合。其具体做法是:在城乡整体布局总体要求上,珠江三角洲以大中城市带动中小城镇和乡村,空间布局城乡一体。注重城市群体和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大、中、小城镇及农村,在规划自身的发展时,不离开总体规划各搞一套…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而中心城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集聚地。因此,在川南经济增长第二极的构建中,需找到区域经济领跑者,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代表了当今产业的区域化发展潮流,它将是城镇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形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城镇的中心辐射作用和竞争力。因此,很多国家都把产业集群的形成作为地区和城镇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把公共政策的重点转向了促进地方产业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上。近年来,我国的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产业集群发展迅速,集群效益十分明显。比较而言,我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则十分缓慢。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以集群经济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是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力打造县域工业,加速推进城镇建设,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三化”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没有县域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要“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域实力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央、自治区等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一、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方法县域发展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个方面,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前县域科学发展中,处在第一位并且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说明了交通状况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和重要程度。交通运输业对于有效形成产业物流循环、加强地区与外界联系和提高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邮政电信业为人们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信息需求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传播途径。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全面提升西宁市作为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发挥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目前,我市交通邮电业的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行业分布逐步得以完善,市场结构日趋合理。本文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和相关统计资料,对西宁市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等行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和发展状况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做强县城,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鹏 《统计与决策》2004,(11):100-101
做强县城经济,是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强县域经济,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在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根据科学发展观寻找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县城的发展.做强县城,对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经济学家解洪: 再造产业成都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是全省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打造新的增长极,将有利于拓展成都市特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充分发挥成都核心影响力,深化区域合作,提升要素集聚、辐射带动和创新发展能力,增强成渝经济区"双核"引擎对川渝和西部地区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打造西部地区经济中心和国家新经济增长极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政府推动型城市化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撤县设区”改革的政策实验,使用一种纯数据推动的合成控制评估思路,分析了政府推动型城市化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在大多数地区发挥了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和援助作用,但是短期内未能带来人口的实质性城市化;②在影响渠道上,这一城市化进程增强了县域财政的收支能力,同时强化了辖区政府在公共服务事务上的支出,进而发挥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本文的研究也表明,在政府推动型高速城市化背景下,需要警惕假性城市化及延缓县域经济发展的双重隐患,过快或干预过多的城市化模式也可能会损害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五原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31.6%来自农业。农牧业的发展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所以科学制定县域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和就业空间的能力,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涉农重点产业加速发展,是加快五原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实  相似文献   

14.
中心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和区域开发的重要依托,中心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是构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空间过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实践上证明了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是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关系能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依据这一思路,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评价中心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一、滨海新区现代制造基地建设的发展定位(一)打造成拉动第三经济增长极发展的引擎从国家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总体发展战略的出发点看,主要解决的是一个全国均衡协调发展问题。目前全国呈现出的是一种“南高北低”、“东快西慢”的发展格局,位于我国东南部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已经成为我国两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并开始向全国,特别是中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产生辐射带动效应。而北部的环渤海地区尽管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高,但同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位于天津东部的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经济基础好,区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一、湖北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人力资本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旗帜鲜明的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发展县域经济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概念,是一个县(市)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总量的总和。县域经济已日益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体。当省会城市和大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放慢日渐饱和时,县域经济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东部沿海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已经成为省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主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7.
《统计与经济》2007,(1):19-23
21世纪是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主导经济发展的时代。从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发展已由原来的区域竞争迅速向城市群之间的竞争转变。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把发展城市群作为推进我国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形态。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聚集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我区提出发展沿黄城市带的战略构想,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符合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方向,也符合我区的实际和群众意愿,是一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科学性的战略决策。沿黄城市带承载着我区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火车头”的重任,组织实施这一发展战略,对于带动我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国内外及周边省区城市群、城市带的迅速崛起,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沿黄城市带的区位优势,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为重点,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优化生产要素,整合产业布局,培育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功能,降低发展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使之成为我区承接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参与国内外竞争的经济增长极,从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咸阳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围绕财政增长、居民增收两大目标,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精心培育主导产业,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前四届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结果看,咸阳市参与全省考核的11个县市总体位次前移,但是,没有一家进入全省十强县。在首次开展的城区经济考核中,咸阳市的秦都区、渭城区分别名称第9和第10名,没有进入“五强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步入中心城市带动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历史条件下,城区经济特别是大中城市中心城区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基于城市聚集和辐射功能,中心城区成为城市乃至区域的聚集汇和辐射源,并形成竞争优势.中心城区在所在城市经济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找准定位,发展优势服务产业和特色经济,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一、导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的企业在贯彻党中央“两个转变”方针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上海新三年大变样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上海率先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目标,以及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扩大上海经济对全国的辐射,促进东西部经济的联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海的产业结构正处于内部有效的调整和向外的强烈辐射之中。单纯发展工业显然已与上海的战略目标相悖,实际运作结果也表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内在的互为因果关系,日益表现为第三产业的不适应和超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