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锡盟的西苏旗,地处边境,地广人稀,交通十分不便。西苏旗六十年代前后只有3所条件很差的小学,居住面积占全旗98. 8%的蒙古族牧民的孩子没有条件和机会进入蒙语学校学习。现在,西苏旗的教育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已拥有一支由526名小学专职教师和344名初、高中专职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它兴办了66所小学和3所普通中学,初等教育迅速地发展起来,牧区适龄儿童基本都入了学。  相似文献   

2.
太仆寺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最南端,总面积3414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包括汉、满、回、朝鲜、达斡尔、佤族等多民族的聚居区。全旗总人口20.4万人。贡宝拉格苏木(乡)是该旗惟一一个纯牧业苏木,也是该旗蒙古族的集中聚集区。旗委、政府始终把贡宝拉格苏木的发展做为全旗工作的一个重点,积极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先后完成了18个嘎查(村)的通电工程,解决了牧民群众用电问题;18个嘎查全部通电话、通光缆。截止2002年底,全苏木打井420眼,发展高产饲料基地12000亩,配套草库伦70000亩,人工草地3000…  相似文献   

3.
广西少数民族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其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个社会的人口又是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这种辩证关系,客观上要求人口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要互相适应。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片面强调“人手论”,认为人多好办事,人口生产失去了控制,导致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少数  相似文献   

4.
文化艺术方面,我国少数民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称,随着民族地区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日益活跃。1987年民族自治地方有艺术表演团体607个,从业人员2.8万人。其中专业的民族歌舞团64个;影剧院、剧场184座;群众艺术馆77座,工作人员1837人,分别比1986年增长5.5%和7.0%;文化馆(站)7953个,工作人员1.7万人;文物事业机构311个,工作人员3020人,比1986年分别增长18.3%和12.2%;图书馆547个,比1986年增长2.6%;电影院1594个,工作人员10998人,分别比1986年增长6.8%和8.6%;另有电影放映队22487个。  相似文献   

5.
解放以来,我们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了艰苦的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现在,85%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90%以上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实行了区域自治;有四百二十三个现代工业已经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包括近二十万人的少数民族工人阶级正在培养起来;有40多万少数民族的干部担负着各种工作;有45万少数民族的优秀分子已经发展成为共产党员;少数民族的农牧业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一定提高.这些空前未有的发展,使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民族团结也获得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2000年是我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国对乡镇一级政府进行机构改革和建制撤并的一年,民族乡镇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及地方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民族乡镇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 “九五”以来,民族乡镇数从1996年的1272个下降到2000年底的1213个。按2000年民族乡镇撤并过程中的1247个乡镇计算,民族乡镇共有14272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851万人,比1996年增长7.1%,“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4%。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48万人,占总人口的51.2%,比1996年自然增长7.8%,…  相似文献   

7.
1982年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数比例,已由1964年的5.8%上升到6.7%,预计到本世纪末比例还将有所提高。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还处于贫困落后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人口的过快增长势必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88年人口为260885人,比1949年增长了一倍多,然而这一年的粮食产量,仅比1949年增长了31.1%。严重的发展比例失调,影响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竞争,  相似文献   

8.
沈阳是我国东北的一个重工业城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历史名城。它是满族的发祥地,又是锡伯族的故乡。全市有3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近5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74%。其中,满族28.2万人,朝鲜族8.3万人,回族2.9万人,锡伯族4.4万人,蒙古族2.9万人。沈阳辖9区3县。全市有5个民族乡和20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生机勃勃的民族乡浑河站朝鲜族乡有8个民族,2.4万人。1984年建乡以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0年总产值25.620万元,比1985年增长4.5倍,年平均递增40.7%。全乡人均收入1498元,比1985年增长92.5%。年均递增14%。浑河站乡坚持超产创业的路子。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不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发展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坚  相似文献   

9.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4.8%,全县有蒙古族中小学61所,蒙古族教师534人。 近几年来,随着自治县民族经济日益振兴,民族教育事业也有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自治县文化教育基础薄弱,少数民族师资队伍数量少、质量低,各科教师不配套,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湖南省有56个民族,总人口632.7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41.0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13%,比1990年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加158.71万人,增长32.9%,比同期汉族人口增长幅度快17.88倍。一、少数民族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湖南省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口的绝对增长,主要是少数民族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入,二是人口的相对增长,包括民族成份更改和少数民族和汉族通婚子女选报为少数民族成份。造成少数民族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是:1、少数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据统计,1999年11月1日到2000年…  相似文献   

11.
实行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人口迁移、自然增长和地方改建城镇制的原因,达斡尔族城市人口及其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增长较快,达斡尔族城市人口比例在全国各民族中的排序为第六位。达斡尔族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民族素质提高的表现,也为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作出了贡献,对于达斡尔族进一步提高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发挥聪明才智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城市化对于人口比较少的达斡尔族来说,加剧了人口的分散,也出现了保留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1986年末,我国共有140个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1个自治州、104个自治县(旗)。自治地方总人口13927.0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6072.23万人,占自治地方总人口的43.6%。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3.7%。 1986年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总产值完成872.37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扣除自治地方区域变动因素和价格变动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比1985年增长8.4%,其中广西、宁夏、新疆都高于全国的9.3%的增长幅度。农业民族自治地方在战胜了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继续发展,农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1986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63.5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1985年增长2.7%。其中种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吉林省回族人口为122777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49%,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43%。1988年吉林省回族干部达到4519人,比1980年增长29.5%,占全省干部总数的0.59%。这表明吉林省回族人口无论从全省总人口,还是从全国回族人口来说,所占的比重是较少的。但是回族干部的成长还是较快的。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成就,更加说明了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培养选拔散杂地区的回族干部。现就吉林解放40多年来,吉林回族干部成长和发展过程,作一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粮、油、禽蛋等主要农副产品大多丰足,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工业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观,内外贸易增长较快,交通邮电通讯事业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形成。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民族自治地方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之外,离不开国家的大量投入。1996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119.06亿元,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长了十几倍,而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从1978年的0.79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15.09亿元,也增长了18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其中壮族、藏族、蒙古族等在我国拥有众多的人口,而且这些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对于这些民族的快速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而蒙古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拥有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并且富含深刻的精神元素,集中体现在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对蒙古族人民的衣食住行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为了对蒙古族的民俗文化特色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对蒙古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对于当代的启示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得到继承和发展,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自治旗成立40年来,科学事业稳步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到1997年底,全旗在岗科技人员,有高级职称的38人,中级职称的399人,初级职称的2985人。初步形成了各学科门类人才较齐全的科技人才队伍。全旗有科技副旗长1人,22个...  相似文献   

17.
阿拉善草原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穆斯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穆斯林,主要居住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北部的罕乌拉、巴彦浩特等苏木和镇,人口有两千多人。他们的生产方式基本同于蒙古族,以放牧为主,但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参加喇嘛教的各种庙会、经会及祭敖包活动,但他们只承认是穆斯林。本文着重对蒙古族穆斯林的历史来源、伊斯兰教在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民族认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才能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进程,增进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这是个战略问题,应引起极大的重视。解放后,我区同全国其他各少数民族地区一样,在人口问题上呈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状况,这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结果,也是解放后我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逐步改善的明证。但我区人口发展过快,同样会引起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病,正如多杰才旦同志在自治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关于我区第六个五年计  相似文献   

19.
赤峰市喀喇沁旗曾经在蒙古族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现在,全旗的蒙古族学校教育成了普通教育的翻版.这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思考.本文就如何保持喀喇沁地区蒙古族学校教育的民族性,如何振兴蒙古族学校教育,提出几点建议:蒙古族学校教育要发展,就必须传承蒙古族文化,坚持蒙古语文的学习,并且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同时,必须有党的政策支持,差异性的学校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多元文化社会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素有"马背民族"之称,以马为载体和象征的蒙古族马文化渗透在蒙古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更是融入了蒙古人的精神世界。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蒙古族马文化也不例外。本文将以蒙古族马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蒙古族生产生活变迁下的蒙古人与马的互动变化,试图指出以马文化为代表的蒙古族传统文化逐渐趋于减弱或消失的原因、影响以及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