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歌传统与《诗经》的文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敏俐 《学术研究》2005,(9):141-145
《诗经》是一部具有多种实用功能的乐歌,其艺术成就不是依赖以述说为主要形式的诗,而是依赖以歌唱为主要形式的歌来实现的。因为《风》、《雅》、《颂》是三种不同种类的乐歌,所以才有了三种不同的诗体;正因为《诗经》是乐歌,所以古老乐歌形成的套语与曲式传统就直接左右了《诗经》的语言。从乐歌传统入手,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诗经》的文体特征,也有可能对中国古典诗学法则及阐释传统进行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直接源头之一,为了满足诗歌语言艺术化的追求,其诗句中的倒置现象较为普遍,或为诗歌协韵而倒置,或为表达的需要突出某一内容而倒置,或为追求语言的形式关而倒置。这种倒置对后世诗歌语言艺术化创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三百零五篇作品。《诗经》中的情诗特别多,约占四分之一。可以说,《诗经》中的情诗,是我国爱情文学的源头;《诗经》时代,是我国情诗的黄金时代。《诗经》中的情诗,反映了恋爱自由和感情专一的思想,显示了中华民族健康的爱情况。今天的读者,可以从中得到许许多多有益的启示。同时《诗经》中的情诗还提供了“赋、比、兴”等艺术方法,这些艺术方法对我们当代的爱情文学创作也具有借鉴作用。限于篇幅,本文着重论述《诗经》情歌在运用“赋、比、兴”等艺术方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美。一、“比”的…  相似文献   

4.
钟晓华 《云梦学刊》2009,30(2):112-116
闻一多《诗经》研究中的分类研究使情诗篇目被界定而清晰,呈现丰富的世情内容;再有,其字词训诂讲求读懂情感的隐语。还原初民生活现场;同时,闻一多凭其诗性想象力和述学语言鉴赏情诗的写与读;而因作者缺席、模糊,《诗经》情诗读法必须合乎文本整体逻辑性,“有效解释”需较大限度反映作者所处的语境。闻一多的《诗经》阐释与当前盛行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形成参差对照,给情诗新读法以审慎启示。  相似文献   

5.
四言诗与五言诗的句法结构与语言功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言诗与五言诗的句法结构与语言功能比较研究赵敏俐青岛大学文学院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四言诗和五言诗是两种不同的诗歌形式。在《诗经》时代,中国的诗歌体式基本是四言,到汉代以后则逐渐变成以五言为主。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四言和五言在诗体结构与语言表现功能上有...  相似文献   

6.
四言体的形成及其与辞赋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分析《诗经》至魏晋四言诗的句式和篇章结构方式 ,认为早期诗文具有某些共通之处 ,早期诗歌没有形成稳定的诗化四言句式 ,即《诗经》中的某些四言句从句法特点看保留着先秦一般散文的构句方法 ,从而决定了早期四言句的散文本质 ;四言的诗化主要是通过建构一批典型的句式来完成的 ,而句式的序列规律是四言诗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言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三言加“兮”的形式 ,只要把这些句子和节奏延长一倍 ,即可构成楚辞句式 ,而四言的赋化趋势也与辞赋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有大量动植物方面的内容,这些“乌兽草木”是《诗经》中“风、雅、颂”三类诗部分内容的传达载体,反映了先民早期的风俗民情,尤其是突出地表现了对动植物崇拜心理与情爱意识,成为一种情感符号。这类内容的价值还表现在它是《诗经》赋、比、兴形式的传达载体。这既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对以后的文学、美学等古代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前,人们认为西方有史诗而中国没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诗经》虽然与史诗有不同风格,其基本特点却是相似的,只是如同伏尔泰在《论史诗》中所说:“谁要是考查一下所有其它各种艺术.他就可以发现每种艺术都具有某种标志着产生这种艺术的国家的特殊气质。”中国先秦大史诗《诗经》因看它自己的制度与风俗,以某种类型的社会自己的思维样式,用形制宏伟的诗歌形式.比历史更为深刻地记录人类生产斗争和生活斗争。《诗经》所收的诗,从地域看,有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等地;从作者看,上至公卿大夫,下至普通百姓;从内容…  相似文献   

9.
出于游仕和谋求学术话语权力的需要 ,孟子充分发掘利用了《诗经》蕴藏的政治资源和思想资源 ,并由此导致了对诗义和得义方法的关注。孟子的用诗和论诗 ,存在一个稳定的表意结构 ,结构的核心即是他毕生坚守笃行的儒家思想的内核 :仁义。他的用诗和论诗乃是分别在言语义和语言义的思路上对这一思想进行的言说。因此 ,我们认为 ,作为不同的应用策略 ,二者不应混用同一标准衡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方法的提出 ,在《诗经》研究史上无疑是一个进步 ,《诗经》研究方法论的概念由此而产生 ,并进而形成先秦时期最有特色的阐释学思想。这种行为本身隐含着将《诗经》作为知识文本进行研究的倾向。后人循此向度将其引入批评 ,成为历史主义和情志批评的理论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不仅是北宋前期的文坛泰斗,而且在《诗经》研究方面也很有创新精神,其《诗本义》结束了唐代以继承为主、汇总资料的《诗经》的研究方式,开创了有宋一代学贵发疑的《诗经》研究的新方式,并对明、清两代重视《诗经》本义的学者亦有相当的影响。其某些新见,对今天的《诗经》学者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而《诗本义》是《诗经》研究史上一部不可忽视的重要《诗经》专著。《诗本义》的编纂方式与体例,与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朱熹《诗集传》不同,它并没有对《诗经》的305篇诗歌加以系统地考证辨析,也不存录原诗,而是对《毛序》…  相似文献   

11.
先秦诗学的总体特征是以政治功用的眼光与标准来评价作品,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的《诗经》,其具有的特殊性无疑与这一特点的形成关系密切。《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产物,其表现的内容也大多围绕伦理道德与社会秩序,政治意味相当浓厚。儒家士人更是站在政治的角度对《诗经》进行阐述。而《诗经》的"言志"功能则进一步表明:在先秦,诗的价值主要在于它可以满足某种政教需求或理想。  相似文献   

12.
聂志平 《学术界》2023,(3):170-176
索绪尔书稿《论语言的二元本质》中所体现的语言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语言可以归结为几组二元对立,语言质体是由形式差异和由此形成的意义差异所构成的负性统一体;(二)语言共时态与历时态的区分,是由语言事实决定的;(三)语言符号不具有正面的肯定的性质,它的价值是什么,不是由自身的性质,而是由体现为形式与形式之间、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相互差异的负性原则所确立的,是由符号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的关系所形成的系统性决定的。与通行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相比,索绪尔《论语言的二元本质》中对语言符号性质的阐述更加深刻而系统,是独具特色的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作为表情达意的基本媒介,语言的构成形式在诗歌创作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一大主流的诗歌,其语言形式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孽生与演变,并逐渐形成诗、词、曲、赋等丰富多彩的体裁形式,从而极大地充实了中国诗歌的艺术内涵。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序》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精辟地道出了中国诗歌(文学)体裁发展嬗递的基本过程。在此过程中,从诗歌语言形式的角度看,屈原,宋玉等人“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继《诗经》那种成熟的四言诗体之后,另辟一境,开创了具有崭新特征的“楚辞”新诗体,为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日本汉诗推崇《诗经》,常用《诗经》的语言和表达形式进行创作,主要表现为对《诗经》中的诗题、诗句、诗词、意象的引用和化用。日本汉诗引用《诗经》形式的多样性显现出,日本汉诗对《诗经》从刻意模拟、融会创新逐渐到适合日本文化审美需要的不断探索。日本汉诗引用《诗经》时不仅重视继承《诗经》所蕴含的文学灵性,而且在内在精神上与"温柔敦厚"的诗教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显现出对《诗经》政治教化功能的继承。这种学中有创的引用《诗经》的方式使得日本汉诗修辞优雅、婉转含蓄,丰富了日本汉诗的表达方式,提升了其表现力和文化内涵,彰显了《诗经》在日本的文化影响力,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诗经》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反映沉重的徭役、兵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沉重的负担,反映爱情以及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诗歌对唐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在艺术上的成就很高,它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以及在语言上的运用都对唐诗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诗经》作为乐歌和语言交流的工具,其传播与周代的乐官有着密切的联系。乐官传播《诗经》的方式 主要有三种:一是《诗经》的教育,二是以《诗》讽谏时王,三是典礼中演唱或演奏《诗》。"乐语"、"六诗"直接促进了 《诗》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诗经》伤春悲秋之作,通过对春与秋这两个物候的描写,将春光秋色典型化美感效应凝结在饱含社会人生内容的艺术载体中,成为中国文学中伤春主题和悲秋主题的滥觞。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珍惜人生,爱惜光阴,尊重自我价值的普遍观念,而《诗经》是最早将这种思想艺术化的文学作品。《诗经》多样化艺术的形式中,以抒情言悲收束通篇,占显要位置,启发了中国文学对结尾艺术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陈抡先生自三十年代起即发心立志以西学研究先秦古籍,迄今五十余年。虽几经挫折,而雄心不减,今于八十高龄,卒成《天问》、《离骚》、《九歌》、《九章》译注,及《诗经》译注之大部。《诗经》译注拟于一九八七年完成。陈抡研究《诗经》的特点是对语音对应规律的应用。他认为清代学者虽然比较尊重语言的历史,但没有从汉语演变过程中找出古今语音和各种亲属语音的内部联系——语音对应规律,仍然无法解通古籍。他认为欧洲历史语言学中的“历史比较法”通过对一种语言及其各亲属语言的语音、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进行比较,从而揭示语音对应规律和构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的空间方位选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其中所涉及的空间方位,和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及思想观念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对《诗经》中的空间方位加以辨析,有助于了解周代的礼仪、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思维特点、心理结构,从而深化对《诗经》文化价值的认识。下面,仅就《诗经》中的南山和东门加以探讨,作为这方面研究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徐正英先生认为今本《诗经》仅存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中《敬之》一章恰恰为孔子后来曾经删诗提供了新的实证。然而从诗教传统及诗集的流播状态,略可判断《诗经》并非是孔子所删定,而从王官对《诗经》文本的结集及修订的情况来看,作为诗歌选集的《诗经》之诗亦并非为孔子所选录。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仅《敬之》一章入选《诗经》,此与诗歌选集的书写载体的形制关系密切,也与西周前期沿袭了殷代颂铭类文本短小的体制相关联,即出于统一颂诗风格的需要而仅录组诗中的一章。《诗经》之诗的选编是代表官学正统的行为,体现着王官务实、简易而不尚繁文缛节的学风。王官在编定《诗经》之时,改造《周公之琴舞·敬之》的归趣,使之彰显编者之意,从此意义而言其已是一篇"新诗"。《诗经》文本与《乐》文本并非等同关系,未全部入选的《周公之琴舞》组诗入选《乐》文本或被乐官所保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