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旧体词精神质地的拓展关系到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关系到旧体词能否在现当代文学中占据一席之地.《蔡世平词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个别篇章在古雅的面貌中闪烁着现代艺术的光泽,给当代词坛注入了一定的新鲜血液.古老的词文体与现代艺术有着耐人玩味的巧合,词的"弱德之美"、词文体普泛化抒情的特点以及主语的不确定性等都意味着旧体词是现代艺术有待开掘的沃土.种种迹象似乎都在暗示当代旧体词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深入人的灵魂世界,关注现代人精神深层的风景将是中华诗词延续与发展的一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2.
蔡世平 《船山学刊》2006,(2):147-148
当代旧体诗词边缘化显而易见。主流媒体和主流文学要重视和关注旧体诗词创作,引导它朝着一个好的健康的方向发展,恢复旧体诗词的当代声誉,不能让这种美好的艺术表达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失传。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旧体诗词风格的形成及其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的旧体诗词创作在抗战时期形成了"清真沉厚"的艺术风格.这种旧体诗词风格的形成,是叶圣陶对"诗中少陵"和"词中清真"进行创造性融合的结果.建国后的叶圣陶经历过由"达"至"穷"的人生转变,其旧体诗词创作风格也随之发生嬗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当代旧体诗词迅速兴起,近年来从复苏走向复兴、甚至是一派蓬勃兴旺.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盛.具体表现在,旧体诗词创作参与者众多,出版物繁盛等方面.这既是汉字音形特点与诗词形式的精妙配合,也是古典诗词形式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效果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情况,遵循:一、从心所欲不逾矩为原则;二、树立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三、提倡抒发真情、平等宽容、美人之美,此三径或可得益.  相似文献   

5.
王雅平 《云梦学刊》2012,33(2):103-106
蔡世平的旧体词感受生活的真实,抒写真性情,追求一种终尚自然的艺术境界,建造起一个既丰富又纯净的审美世界,体现了作者关于旧体词创作的独特的审美理念。他的成功是能够给旧体词创作带来重要启示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是"新"文体与"旧"文体共同创造的,但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旧"体诗词创作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不免削弱了现代文学的"现代"内涵.本文以在20世纪旧体诗词中享有很高声望的詹安泰的<鹪鹩巢诗>和<无庵词>为研究个案,通过对其内容和艺术的分析,揭示其与现代文学同步但又表现出来的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7.
汪腊生 《学术论坛》2012,35(4):86-91
自20世纪以来,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处于被怀疑、否定或悬置的状态,致使它的研究被摒弃于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之外。近年来,很多研究者从旧体诗词能否入史、旧体诗词的现代性、诗词创作的外部形态、内在价值和精神追求等入手,研究和思考了当代旧体诗词的现状与前景。文章认为应该打破新、旧诗词二元对立的模式,将现代旧体诗词的创作作为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语境中一种重要文学现象加以研究,这既有利于本土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又从整体上提升了当代文学与文化的审美质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是"新"文体与"旧"文体共同创造的,但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旧"体诗词创作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不免削弱了现代文学的"现代"内涵.本文以在20世纪旧体诗词中享有很高声望的詹安泰的<鹪鹩巢诗>和<无庵词>为研究个案,通过对其内容和艺术的分析,揭示其与现代文学同步但又表现出来的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旧体诗词的研究主要分为个案研究、史论研究及其他研究三部分。个案研究包括学者型诗人、革命家诗人及其他文人旧体诗词创作研究;史论研究包括当代旧体诗词的地位、合法性研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其他研究包括阶段性研究、语言及格律研究等。对目前的研究现象做系统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旧体诗词研究的成就和局限,也可看出进入新世纪后旧体诗词的生长形态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白话文运动后,新诗替代旧体诗词,"自由诗"近百年来一直在诗体建设的困境中挣扎,分析中国诗歌特质,重新审视民族诗歌发展的可能性是必要而必须的;旧体诗词被国外誉为"中国诗形",其现代转型将为中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提供可行的美学路径;创作观念的革命是诗词创新的"瓶颈",实践是诗词创新的本源,参与社会转型、价值重塑的"新人"是诗词创新的主力.  相似文献   

11.
从刊载旧体诗词的现代报刊视野出发,可以透视中国现代旧体诗词的历史演变趋势。具体而言,在过渡时期(1912—1919),以《申报》《南社丛刻》《甲寅杂志》《庸言》为代表的民初旧派报刊纷繁复杂,所刊旧体诗词异彩纷呈。而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新式报刊迅猛崛起,旧派报刊纷纷转向,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与传播从繁盛走向衰落。在坚守时期(1920—1936),为了与新文学报刊相抗衡,现代旧派文人相继创办《学衡》《南社湘集》《青鹤》《词学季刊》《诗经》《国闻周报·采风录》等旧体文学报刊。他们退守学人本位,不断丰富现代旧体诗学理论,为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与传播保存种子、积蓄力量。在分流时期(1937—1949),旧体诗词在全民抗战中迎来“中兴”。无论是解放区的《解放日报》《晋察冀日报》《盐阜报》,还是国统区的《新华日报》《民族诗坛》《学林月刊》,抑或沦陷区的《雅言》《国艺月刊》《同声月刊》《学海月刊》,所刊诗词风格或明朗刚健,或沉郁顿挫,或悲凉婉曲,都为抗战诗词中兴做出了贡献。从报刊视野考察中国现代旧体诗词历史演变趋势,可以为当下中国文学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中华优秀诗词文化传统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戴勇 《北方论丛》2015,(6):59-63
《中华诗词》杂志是新时期以来最为权威的纸媒旧体诗词传播媒介,其对于旧体诗词在新时期的传播及复兴功不可没。《中华诗词》杂志在传播旧体诗词时,其策略有四个,分别是政治化运作策略、商业化运作策略、社会化运作策略和文学化运作策略。考察《中华诗词》传播旧体诗词的种种策略,不仅可以明晰新时期以来旧体诗词的整体创作样貌,还可以为新时期旧体诗词在整个诗歌传播领域的地位做出更加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当代旧体诗人",肩负着民族诗形传承与发展的使命,不少旧体诗词作者的"诗人意识"被"诗形意识"遮蔽,落入模式化创作.诗,总是处在人生存的时间境域中,投身命运的诗人才能发现民族历史的天命,"当代旧体诗人"从中国传统诗学的局限中觉醒,要有"诗人意识",看清现代社会与家天下的本质区别,看见中庸国民性的危机,从而有所担当,才可以和新诗人共添诗国秋色;发掘当代诗词艺术的认识价值,从言志、缘情、闲适的传统视野中,从徘徊千年的艺术的伦理价值中突围,用诗词的艺术体制求真,求生存之真,求人生之诚理.  相似文献   

14.
国诗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体学的观念中,诗就是诗,仅分古体与近体;词便是词,起初是与音乐密切配合的一种文体,以后逐渐成句读不茸之诗。诗、词产生于古典时代,但在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依然有不少人从事这两种文体的创作,并取得杰出成就。唯自新诗在文坛上涌现,诗、词便被诬称为“旧”或“旧体”。实则“新诗”不“新”,“旧诗”不“旧”,新与旧的争斗,是殖民意识与民族意识的斗争,是庸众意识与精英意识的斗争,“旧体”诗词应当正名,它的最贴切的名字应当是国诗。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是现代中国女性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浮沉轨迹和艺术演变趋势与女性诗词创作主体的女性意识嬗变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在转折期(1912—1936),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现代中国女性诗词创作主体的女性意识由传统的闺阁意识向现代女性意识转变,尤其是现代女性视角的向外观照与向内审视的结合,表现了现代旧体诗词中女性意识的深化。在中兴期(1937—1949),由于抗战现实政治时势的影响,女性诗词创作主体向外进一步拓展宏大叙事与抒情,向内进一步审视母女关系和女性身体,思想与艺术趋于成熟。及至分流期(1949-1976),大陆与海外华裔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出现了现代女性意识的异化与认同,形成了二水分流的女性诗词艺术景观。在1977年以来的复兴期,由于中国内地旧体诗词创作中现代女性意识的全面复苏,尤其是新世纪进入网络文学时代以来,当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在语言、意象、题材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和现代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20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处于被怀疑、否定或悬置的状态,致使它被摒弃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之外,从而造成一部分文学精神资源的人为遮蔽。有研究者怀疑和否定旧体诗词的合法性,有研究者没有对传统文体在古代与现代社会的命运和表现加以区别。要改变对旧体诗词的歧视和压迫,首先需要理解其合理性,也有必要重新厘定“现代文学”的范畴,用“现代汉诗”这一概念来整合20世纪中国诗歌,消弭新、旧诗词的对抗和对立。20世纪中国旧体诗词表现了鲜明的现代性追求,自足地构成一种新的历史传统。在新的世纪,必须打破新、旧诗词二元对立的模式,把旧体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的文化成果进行研究,既有助于旧体诗词的发展,又有助于文学和文化观念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中国诗歌运动尤其是对当代中华诗词的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其诗词创作的思想与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此向世人展示了中华诗词难以替代的艺术魅力和至今不衰的强大生命力;二是开创和确立了一代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典雅与通俗相结合,以豪放为主而又不废婉约的新的当代中华诗词之风;三是他在长期的学习、研究古今中外诗歌与长期从事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在以领袖和诗人的身份指导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过程中,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华诗歌创作的一系列基本规律,指出了中国诗歌运动尤其是当代中华诗词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海鸥 《学术研究》2008,(3):145-150
邱世友是当代著名学者、词人.他的旧体诗词属"学院派",在学界早已知名.<水明楼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诗乃"变风变雅",怨而不怒;其词风似南宋词坛大家昊文英和姜白石,既密丽秾挚又空灵疏宕,有浑化骚雅之境,同时兼采苏轼、辛弃疾、史达祖、龚自珍等诸家词之长而自成格调;其悼亡词更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毛泽东在 195 6年— 195 8年期间总结并发展诗词创作的文学活动 ,分析他的政治心态和文学心态对总结的影响。此次总结产生三项成果 :整理并公开发表《旧体诗词十八首》 ;创作并及时发表新作三首 ;出版毛泽东诗词的第一种自选集《毛主席诗词十九首》 ,并对其作全面、系统的批注。诗人毛泽东及其诗词在当代和后世读者面前的自我历史定位 ,由此次总结开端。  相似文献   

20.
刘士林 《河北学刊》2006,26(5):131-136
在现代学术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一大批有影响的现代中国学者,除了从事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之外,还写有数量不等的旧体诗词。这些旧体诗词的最大特点在于“以现代学术入传统诗词”,从而使得他们的学术研究与旧体诗词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现代学者的学术与其旧体诗词的相互关系,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先有诗,后有学”模式,即在旧体诗中先有了某个“心理意象”,然后才逐渐展开为某个重要的学术方向;二是“先有学,后有诗”模式,即先有了某种知识结构与学理基础,才发而为充满现代学术与思想的诗篇;三是在“学”与“诗”之间“如盐入水”、融合无间,这代表着现代学者旧体诗词的最高境界。由于学术与诗的密切联系,还有“学术变,诗也变”的现象。现代学者的旧体诗词不同于一般的遗老遗少之作,在现代中国思想学术文化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