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证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春秋时期诸侯国改革的性质,认为这些改革无一例外地都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所作的改良,主要目的是调整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平民与奴隶的统治;二、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途径问题,本文对史学界流行的“两种途径论”,即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革命两条道路的论点提出异议,认为无论三晋田齐或秦楚燕都是走的同一条革命道路,只是表现形式和成败不一而已;三、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内部的阶层分化与斗争,这是本文首次提出的一个颇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认为最早一批代表封建地主阶段掌权的是由奴隶主贵族阶级旧阵容中分化出来的“封建化贵族”,随着土地买卖和私营工商业、高利贷的兴起,从社会底层分化出来了一个地主阶级的新阶层,他们的代表提出了“等赋”、“尚贤”、“仁政”等口号,要求实行权利的再分配,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当时,风起云涌的奴隶起义,给黑暗、腐朽的奴隶主反动统治以致命打击,整个社会在大动荡,阶级关系发生急剧变化。这是一个旧事物死亡,新事物诞生的大革命年代。在千百万奴隶奋起造反的革命洪流中,代表新生产关系的封建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是“生气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它公开向奴隶主阶级展开夺权斗争。这在政治思想战线上,表现为儒法两家的论争。儒家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思想,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思想。“法治”与“礼治”的斗争是儒法斗争的焦点。“礼治”就是奴隶主专政。“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集中地反映了奴隶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奴隶主贵族享有一切特权,代代做官,荣华富贵;而广大奴隶只是被作  相似文献   

3.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孤愤》是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讨伐没落奴隶主贵族及其钻进封建政权内部的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的一篇战斗檄文。在《孤愤》这篇不到两千字的文章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新兴地主阶级巩固封建政权与钻进新政权内部来的那些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是“不可两存之仇”,是势不两立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这种思想,在韩非的许多著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他的《五蠹》就明确提出儒法之争是“不可两立”的;儒法两家是“不相容  相似文献   

4.
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能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有的同志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我们认为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只能是劳动人民自己的革命领袖和思想家们的思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评价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进步历史作用,批判“四人帮”鼓吹的“法家爱人民”的谬论,都有积极意义。一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长期激烈的阶级斗争,是由被剥削者同剥削者之间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所引起的。依附在封建所有制这张皮上的地主阶级进步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归根结底是为其所属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服务的。有人认为,在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能部分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他们说进行革命的新兴地主阶级在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中,还没有形成特殊阶级的特殊利益,因此可以代表反对奴隶主统治的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这  相似文献   

5.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当时正是我国奴隶社会处于动荡崩溃、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迅速成长的时期。在郑国,由奴隶主贵族转化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子产实行了一些变革。鲁国实行了初税亩,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取得了合法地位。不仅如此,正在由奴隶主贵族转化为新兴地主过程中的季孙、叔孙、孟孙还实际掌握了鲁国的政权。但是从总的形势看,地主阶级主要是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政治上,他们还没有在全国取得支配权,只是在某些诸侯国占了优势而巳。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时代。新的生产关系和旧的生产关系同时并存甚至开始占了上风,然而旧的政治制度——周礼——尽管巳经呈现崩坏之势,却依然占据统治地位。地主阶级一方面力图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却提不出新的方案去代替它。传统的迷信天神的观念巳经动摇,人们怨天、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一开头,作者借一个疯跛道人之口,以歌当哭,唱出了一曲贵族地主阶级行将灭亡的挽歌——“好了歌”。这首歌是作者概括全书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提示。它描述了贵族地主阶级衰微破败的图景,揭示了这个阶级寻求解脱的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对封建地主阶级来说,“功名、金钱、姣妻、儿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理想。  相似文献   

7.
一、春秋时期劳动人民的反孔斗争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人民同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极其尖锐,奴隶和平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纷纷向奴隶主贵族展开了夺权斗争。对于这种奴隶制度“礼坏乐崩”的新形势,广大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无不拍手叫好;可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孔老二却逆历史潮流而动,提出了“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妄图挽救摇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就明代的封建地主阶级作些粗浅的分析,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谈明初地主阶级的重新调整与组合,第二部分谈明代中后期封建地主阶级中大地主阶层的腐朽反动,第三部分谈中小地主阶层的进步倾向及其历史局限。它力图通过具体史实阐明封建社会后期,在农民革命斗争的不断冲击下,封建地主阶级虽已日趋没落,这是历史的必然,但决不就是一团黑暗,他们之中的中小地主阶层,仍然有一小部分人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从经济上到政治上都起过一些积极作用。本文在史论结合方面是很不成熟的,请同志们多加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古代史的教学中,经常碰到一个平民问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里也谈到“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的斗争问题。什么叫平民?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性质是什么?平民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对这些问题,在我们过去的教学中就存有若干的疑问。在目前出版的书刊上,对古代平民的地位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古代的平民是“一个被统治、受压迫的阶级”;另一种意见是平民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有变化的。这种看法和认识上的分歧,说明了古代平民问题的复杂性。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吴起(?——公元前三八一年),战国时期卫国人,先后在鲁、魏、楚等国做过官,战国初期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军事家。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吴起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积极支持和参加新兴地主阶级的变革。在魏国期间,他协助李悝实行变法,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推行“尽地力”,“善平籴”等经济政策,发展了封建经济,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  相似文献   

11.
农民的皇权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根源是什么?有的同志认为“皇权主义是农民本身的问题,它的根源主要应当到农民身上去找。”我认为这一命题并不完备。农民有接受皇权主义的土壤,但农民本身并不会产生皇权主义。农民的皇权主义是地主阶级皇权主义思想影响的结果。“皇权主义”属于地主阶级观念形态,其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地主阶级所代表的封建经济制度和封建生产关系,而农民阶级的阶级本质和观念形态则主要表现为平均主义、平等思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描写的是以贾府为首的封建贵族“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展示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无可挽回的没落和崩溃,揭示了孔孟之道挽救不了封建地主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贾府里的大观园,是在“体仁沐德”的招牌下建造的。别看它表面上是那样“峥嵘轩  相似文献   

13.
分权制衡机制被学界公认为宪政国家的基本构件之一。威尼斯是中世纪城市共和宪政的代表,其政府由大议事会、元老院、谘议团、总督、执政团、四十人委员会以及十人委员会组成,呈多元块状分立结构。各个机构分别享有不同职权,相互制约与平衡。共和宪政制度使贵族和平民阶层得以共享国家统治权,避免了个人专制的发生,不仅给威尼斯带来了数百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也预示着西方宪政历程由“阶级分立与制衡”向“职权分立与制衡”过渡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4.
法国新旧贵族的融合与同化--长袍贵族析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旨在考察脱胎于平民等级的显宦"长袍贵族"的形成和异化的进程,评析期间新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权、旧贵族和下层民众的关系及其演变,从而揭示特权等级必然随着专制政体的倾覆而消亡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和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儒家,围绕实行“法治”还是“礼治”,即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还是维护和复辟奴隶主阶级专政,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大搏斗。生活在战国末期的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适应着历史发展的要求,以同儒家的“礼治”和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不可调和的斗争精神,“观往者得失之变”,总结了前辈法家的法治主张和法治实践,创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理论体系,奠定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理论基础。他的《定法》和《难势》,在总结前期法家的法  相似文献   

16.
春秋末年,新的封建制在兴起,腐朽的奴隶制在没落,政权、财权、文权日益落在新兴地主阶级手里,不少奴隶主贵族国破家亡,身败名裂,以至沦为奴隶。社会突飞猛进。大动荡的浪潮冲击了孔丘一家。他的祖先是宋国的大奴隶主贵族,他曾祖父因内乱逃到鲁国,父亲在鲁国做大夫,到孔丘就没落了。孔丘三岁丧父,家境贫困,不得不干一些被奴隶主认为下贱的工作以糊口。孔丘自幼怀念其祖先的“富贵”,仇视当时的社会大变革。孔丘对那把他和他的阶级弄得国破家亡的奴隶、平民和新兴地主阶级,怀着刻骨的阶级仇恨,顽固地坚持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立场。他的政治立场,决定了他一生的思想、言论和行动。  相似文献   

17.
战国后期,封建统一政权正在形成。在社会制度大变革的时代,“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思想文化战线上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日益尖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和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儒家正展开激烈的论战。法家思想的杰出代表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二九八——二三八年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阶级大搏斗、儒法大论战的重要时代里。  相似文献   

18.
郑涵同志《试论孔子对晋铸刑鼎的批评及其政治意义》—文对拙作《从周代的奴隶法谈到孔子思想的阶级性》提出商榷。郑文的主要意思(一)认为在“夷之蒐”以前,晋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已经大为削弱,而异姓的新贵族实为新兴地主阶级的组成部分。因之赵盾的“常法”以及“宣子之刑”就是为新贵族——地主阶级服务的。(二)晋之六卿同为新贵族——新兴地主阶级的组成部分,所以赵鞅与范中行氏之间的矛盾与他们的阶级属性无关。(三)春秋战国间对于范、中行氏的舆论——孔墨等对范、中行氏的  相似文献   

19.
法国大革命之波澜壮阔为我们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法兰西民族的途径,追求自由平等的热情让革命本身及其影响经久不衰。然而引发这场世纪变革的因素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封建政府的压迫剥削,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对路易十六性格的解读说明革命爆发的真正原因恰是封建体制下的税收特权,国王本人是希望通过民众的力量迫使贵族让出一些特权以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20.
屈原名平,公元前三四○年(楚宣王30年)左右出生在江汉流域的楚国。他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伟大诗人。屈原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急剧变化的战国后期。这时,经过春秋和战国初期的长期动荡,我国已基本上由奴隶制进入了封建社会。各国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进一步统一中国,进行着长期的战争;各国内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而实行的改革,遭到旧贵族势力的阻挠和破坏,进步力量和保守反动势力之间的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