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气合作是埃及与以色列重要的合作领域.2008年埃及开始向以色列输送天然气,后因埃及政局变动而中止.之后不久,能源匮乏的以色列因勘探突破一跃成为天然气出口国.而能源需求迅速增加的埃及却受制于探采不足、产能下降等问题,出现天然气紧缺的状况.以埃在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角色反转,变为以色列向埃及供气,这使得两国重新调整合作的战略预期.以色列希望通过天然气贸易与合作获取经济利益,提升地区政治地位;埃及则欲借助自产及进口的天然气,试图将自身打造为地区能源枢纽,扩展政治影响力.以埃两国实现了天然气生产、货贸的分工协作,并走向欧洲及国际天然气市场.虽然以埃天然气贸易与合作还面临着地区局势不稳定、商业风险和埃及的反以情绪等挑战,但通过天然气合作,以埃两国加深了经济联系,稳固了政治关系,提升了在地区和世界的影响力,并将对中东地区稳定乃至政治格局变化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2.
塞西执政以来的埃及经济改革及其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埃及出现过三次工业化浪潮,有力地推动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在穆巴拉克执政后期,埃及经济遭遇了地租经济和实体经济双重衰落的危机。2011年中东剧变爆发后,埃及经济发展凋敝,社会矛盾突出。塞西在稳定政局后开始进行经济改革,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改革、财政改革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改革措施包括放开汇率与提高利率;财政改革措施包括提高税收、推行销售税改增值税以及削减物价补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出了多个大型建设项目。塞西推行改革可利用的资源有限,改革时间还不长,"救火"特点明显,尚未触及埃及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即如何使实体经济成为埃及经济的主体。从成效来看,塞西的改革措施阻止了埃及经济的恶化,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但埃及真正走出经济危机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3.
当前西亚北非地区局势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亚北非动荡进入第三年后,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地区大国埃及的国内局势、温和与极端伊斯兰之间的“跷跷板”效应、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政策,以及棘手的伊朗核问题等都是影响西亚北非地区局势的重要因素。鉴于此,西亚北非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依然会是持续动荡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2011年,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也门的强人政府相继倒台。在这场"中东波"的冲击下,叙利亚巴沙尔政府也岌岌可危。叙利亚危机持续了三年多仍然久拖未决主要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国内,这次危机已由一场民众追求自由、民主的政治活动转变为一场教派和世俗力量的斗争;在外部,各国势力在叙利亚展开地缘政治博弈,使原本就很复杂的局势更加迷雾重重。中东"心脏"叙利亚的局势朝何方向发展,关系到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和格局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不仅有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还有风光旖旎的尼罗河畔和地中海之滨等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景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埃及位于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旅客熙来攘往,为它发展旅游事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如今,埃及的旅游业和石油工业、侨汇、苏伊士运河的收入一起,被称为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成为埃及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1984年,苏伊士运河的收入为9亿6千万美元,而埃及旅游业的收入竟达到10亿美元。难怪埃及促进旅游总署主任穆罕默德·纳西姆将旅游业比作是埃及的一座“金矿”。埃及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局面,同埃及政府近年来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密切相关。埃及政府认为,埃及的  相似文献   

6.
埃及是中东地区的旅游大国,也是世界的旅游大国之一.在现任总统穆巴拉克于1981年上台执政的20多年里,由于国内政局稳定,对外开放力度的逐渐加大,赴埃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据埃及旅游部的统计,2003年1~10月到埃及的外国游客人数达4849530人,比2002年同期增长12.9%,比历史最高峰的2000年同期也增长4.5%.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挑战埃及:历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泰 《阿拉伯世界》2001,(4):52-55,51
全球化在现代化改革、文化传统以及国际政治地位三个方面对埃及形成挑战。从当前看,加速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行国内经济改革是埃及成功应对全球化的根本措施;积极谋求地区经济合作和国际经济合作,以地区经济一体化应对全球化是埃及迎接全球化挑战必须依靠的力量:正确对待和处理全球化背境中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是埃及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塞西执政后,埃及推行了旨在稳定经济和发展军队经济的“双主线”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包括国际收支平衡改善、财政赤字收窄,军政关系和执政根基更为牢固等。然而,军队经济的扩张抑制了私营部门的活力,导致经济增速偏低。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埃及经济改革的前期成果遭到削弱,既往的改革路径举步维艰,转向势在必行。“双线并轨”成为未来埃及经济改革的大方向,即强化“军队经济”主线对经济稳定主线的支持力度,以加强两者的兼容性,使之共同推动经济回稳向好。这种转向的根本途径是激发私营部门活力。考虑到潜在的政治风险,塞西政府在短期内不会限制军队经济发展,而是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劳动力和企业能力建设等措施激发私营部门的活力,以实现有限的“双线并轨”。  相似文献   

9.
塞西执政后,埃及推行了旨在稳定经济和发展军队经济的“双主线”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包括国际收支平衡改善、财政赤字收窄,军政关系和执政根基更为牢固等。然而,军队经济的扩张抑制了私营部门的活力,导致经济增速偏低。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埃及经济改革的前期成果遭到削弱,既往的改革路径举步维艰,转向势在必行。“双线并轨”成为未来埃及经济改革的大方向,即强化“军队经济”主线对经济稳定主线的支持力度,以加强两者的兼容性,使之共同推动经济回稳向好。这种转向的根本途径是激发私营部门活力。考虑到潜在的政治风险,塞西政府在短期内不会限制军队经济发展,而是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劳动力和企业能力建设等措施激发私营部门的活力,以实现有限的“双线并轨”。  相似文献   

10.
穆巴拉克政权的倒台开启了埃及政治重建进程。2012年岁末围绕宪法公投的政治危机乃是"一·二五"革命后,埃及社会政治力量格局演进的逻辑结果。伊斯兰主义者、世俗自由派和军方是后穆巴拉克时代左右埃及社会进程的三大力量。宪法危机的实质是未来埃及社会政治走向的大博弈,其背后是埃及宗教与世俗力量的对决以及总统与司法部门的冲突。军方在埃及政治经济事务中的利益和影响盘根错节,其在平衡宗教、世俗两派中努力保持"局势仲裁者"角色。在相当程度上,这场宪法公投危机折射出埃及乃至整个中东变局曲折复杂的演进态势及其发展前景。穆尔西访华有助于推动中埃战略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