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以人为本”论述了新闻工作者坚持三创新,实现三贴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禹红 《学术交流》2005,(6):172-174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已成为媒体竞争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因此,挖掘新闻事实中所蕴含的价值,使新闻价值实现最大化,已成为各路媒体记者的立身之本.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走"三贴近"的路线是一条重要途径.媒体新闻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被受众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3.
"三贴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霞梅 《社科纵横》2007,(9):145-146
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力图从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的视角,论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受众认知心理现象与新闻传播效果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岭梅 《学术交流》2005,(7):181-183
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最终目的。然而,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由受众定势心理、投射心理、期望心理、联想心理等认知心理复杂作用导致的效果“异化”现象不容忽视。有效地防范效果异化,新闻传播者应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由“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转变;由“主观传播”向“主动沟通”转变;由注重主观意图设计向激活受众认知能力转变,从而避免新闻传播的负面效应,不断提高新闻传播质量。  相似文献   

5.
徐丽丽 《社科纵横》2005,20(2):183-183
本文通过对几篇新闻事件的分析,总结了新闻失语和虚假新闻的危害性、隐蔽性以及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剖析了新闻违规的主要原因———利益驱动,最后提出一些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柏清  罗锐 《社科纵横》2004,19(6):145-146
当前 ,我国的新闻传播领域正在大力贯彻“三贴近”的思想 ,而“三贴近”的本质内涵即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本文即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从传播学的角度再次探讨人本主义价值观在我国当代新闻传播领域的意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华 《社科纵横》2005,20(3):180-181
目前,向媒体“报料”的个人和单位均已普遍为众多媒体所重视,这种现象颇值得重视,它凸现着新闻传播的本真功能一是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二是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社会。  相似文献   

8.
从求异思维看新闻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琦 《社科纵横》2008,23(6):129-130
新闻采访活动中采用求异思维来揭示比较新鲜、深刻的主题,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是新闻竞争中获胜的"法宝"之一.  相似文献   

9.
赵军伟 《社科纵横》2014,(7):169-171
模糊语在英语新闻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用著名语言学家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去阐释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是对新闻受众和新闻记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顺应。  相似文献   

10.
丁莉 《社科纵横》2009,24(6):141-142,146
新闻专业主义是记者的实践追求,但在记者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理想与现实的悖论。本文按照实践社会学的分析路径,通过逐层分析记者所处媒介场域相对于权力场域的位置、记者所属媒介机构在媒介场域中的占位关系、记者个体惯习养成和在媒介机构中的占位,力图寻找到记者的实践逻辑,为新闻专业主义理想和现实的悖论提供一个实践社会学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刘於清 《创新》2014,8(5):37-39
生态自觉归根到底是人的自觉。人是个体性、群体性和类性的统一,因而生态自觉也具有个体自觉、群体自觉和类自觉多重维度:个体生态自觉表现为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群体生态自觉表现为理论自觉、制度自觉和道路自觉,类生态自觉表现为人类整体化的行动。  相似文献   

12.
巩英洲 《社科纵横》2006,21(3):40-41
本文对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历程作了回顾。  相似文献   

13.
钭晓东 《浙江学刊》2005,(4):219-222
中国社会的开放和治理结构变革使原有的政治化、行政化、一体化的社会走向开放化、市场化和多元化.这种变化推动着国家权力的分化转移和社会公民意识的显现表达,从根本上改变了全能政府的角色和地位,政府通过提升自身能力、实现社会整合、增进社会福利的新的公共管理方式,实现利益重新分配,促进社会公正.其中,社会中介组织作为市民社会的基础结构正日益成为推动政府治理理念和模式转变,最终实现"善治"的基本力量.本文即以温州商会这一社会中介组织为切入点探讨环境法第三调整机制变革与温州商会的环保功能拓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三社联动"概念中所指主体应为哪些?角色如何定位?准确认知分外重要.但在理论与实务界缺乏统一意见,观点多元.基于深圳、保定社区治理改革实践对上述问题再认知:"三社"直接主体——社区主体是两委一站、社会组织主体是社会工作机构及相关社会组织、社工主体是专业社工及社区工作者;"三社"相关主体——基层政府、社区居民骨干等.两类主体角色再定位:基层政府为规划者;两委一站为自治领导;社会组织策划服务项目;社工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孙继强 《日本学刊》2008,(2):130-140
以"九一八"事变为开端,日本开始了对中国长达15年之久的野蛮侵略.事变发生后,日本报界发生整体"转向",而且这种"转向"并非一朝一夕完成,它经历了一个"反抗-被动屈服-主动追随"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闻专业主义所推崇的独立、公平的原则在所谓的爱国主义、全民总动员的精神枷锁面前逐渐沦丧,报纸最终沦为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  相似文献   

16.
邹广文  夏莹 《求是学刊》2003,30(4):23-28
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问题日益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不同于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所进行的文化横向的比较与研究,本文试图以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追溯为佐证,以文化同化、文化涵化和文化异化等范畴为解读方法,回顾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旨在寻找和验证在文化交流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在文化交流中建设性误读的特殊意义,强调了文化交流中的包容性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王桂清 《学术交流》2004,(7):115-118
在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中,居首位的"士"与末位的"商"其社会地位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在明代尤其是明中叶以后,出现了穷士子与富商联姻的现象。由于科举流通机制的壅滞,导致士子久困场务而使其经济状况日渐困窘,为完成举业,迫切需要获得经济上的资助,于是便渴望与富室之女偕秦晋之好。富商们为在封建社会"抑商"政策下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迫切需要跻身官宦之列,以求得政治上的庇护,于是他们把视线投向了极具培养价值的有才学的穷士子身上。而士商联姻的背后体现了他们共同的求官心理。  相似文献   

18.
汉魏六朝时期的思想家对智能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前所少有的学说,其中"智能学知说"、"火光举明说"、"众智说"具有某些现代心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孙弗为 《创新》2021,15(1):24-35
社区卫生服务是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履行相关职能,然而,在整体的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较为典型的便是社区的全科医生配备不足,使得社区卫生服务难以较好地承担起分级诊疗中首诊的角色.此外,治疗费用的高企也常为人所诟病.以第三领域的视角剖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并提出改革建议:完善政策,引导社区卫生服务向健康管理过渡,并在考核指标上加大健康管理考核的权重;适当引流社会就医需求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营效益,减弱以药养医的动机;构建约束机制,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行为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