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代表我国特殊教育专业发展高水平的4所部属院校和有代表性的4所地方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计划为参照,分析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第一,8所样本院校特殊教育学院的特殊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中,有7所院校的学位基础课课程设置与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关于教育硕士专业课程的指导性规定要求相吻合,有3所院校的专业必修课中两门课程的设置与教指委的要求大致吻合,有5所院校课程设置自成体系;第二,有2所样本院校对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与教指委要求基本一致,有5所样本院校对实践教学课程的要求自成体系;第三,8所样本院校特殊教育学院的特殊教育专业硕士选修课程设置的学分,均超过教指委规定的6个。由于特殊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各院校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差别较大,课时分布不均,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特殊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相关标准。新标准要加强本科是特殊教育(教育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文化学科的课程设置建设,加强本科是非教育学类专业的教育学类、心理学类及特殊教育学类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建设。  相似文献   

2.
专业基础课程是开设专业课程的前提,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保障。当前,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呈现出“碎片化”现象,学科化问题突出,课程建设普遍缺乏通识教育理念和人文理念。因此,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应遵循通识教育理念和人文理念,以模块化课程集群汇集各类专业基础课程的优势,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素养较高、创新力较强的教育学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然而在其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课程价值误判、课程资源开发不力、教学方法手段老套、考试方法单一、专业精神缺失等问题或弊端,严重影响了教育学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去考虑改革的策略,以提高教育学课程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作为高师院校教育理论课程的主干学科,是教师教育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一门标志性课程,但长期以来,教育学课程内容落后,方法陈旧,理论性过强,实践环节薄弱,加之师范生自身缺乏教育实践经历,致使师范生对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困惑,基于此,有必要加强高师院校师范生对教育学课程学习时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应试教育已招致愈来愈多的批评,教育部已开始全面革新中小学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充满了期望与信心。但值得忧虑的是师范院校的教育学课程,这门为人师表的标识性学科,却成为广大师范生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而且教育学的教学已使它脱离了教育科学的本来含义。学生学完教育学课程,既难理解其中的诸多理论又不知如何操作。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化发展分为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职前阶段的教师教育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职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与质量。教育学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使教师教育在职前阶段奠定良好的教育理论基础,有必要加强对教育学课程的研讨。  相似文献   

7.
公共教育学是高师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长期以来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究其原因,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是其原因之一。应该从教师的教学实践出发,从教材资源的开发、师生教育经历的挖掘、影视资源的精选,以及多媒体资源的合理使用这几个方面来改善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提高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公共教育学以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一门重要的师范类课程。然而,公共教育学教学难度大,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在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中,教学理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开展自主学习模式,重视体验与实训。  相似文献   

9.
图像处理与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如何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该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就这个课题分别从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实验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设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从程序设计课程设置的角度,给出了一种程序设计系列课程优选与结构设置规划表,并重点论述了各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过程中相应的作用以及应注意的核心要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相对合理的学期程序设计课程分配方案,以实现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知足常乐"在古代是智慧的象征,古训的典范。当代人对"知足常乐"有着不同的见解,可以说是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知足常乐"有其客观前提,也有实现的主观条件。要真正实现"知足常乐",必须科学认识"知足常乐",并掌握实现"知足常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泽厚认为中国古典文化是“以乐为中心”的“乐感文化”,“乐感文化”有着西方“游戏说”、“快乐说”的影子;李泽厚的“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也来源于形式主义美学,他在其理论形成的后期提出了“度”的概念,主张用历史本体论反对任何精神心理实体的存在,这一思想的转变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有关.符号论美学中艺术不是个人情感的自我表现,而是作为表现人类情感的特殊符号的“情感符号”理论也得到了李泽厚的重视,因而其实现了从群体性向个体性、必然性到偶然性、理性向感性的学术转向.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的性欲论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也同样影响了李泽厚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西心理学传统中“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在中西心理学传统中的内涵各有侧重,通过对中西心理学传统中“乐的比较研究,以期能进一步揭示出“乐”内涵,并为“乐”的本土化研究提供基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居苏甫.巴拉沙洪著作《福乐智慧》中的爱情、婚姻作了科学的评论,并对建立和谐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在此基础上的幸福感教育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对于创新思政工作的方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对幸福感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长沙文化产业的战略定位及其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沙文化产业应该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依托独特文化传统,建设"极富湖湘人文底蕴历史文化名城";把握加快开放机遇,打造"最具休闲特色国际化娱乐之都";壮大文化产业规模,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传播力,为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作更大贡献。其实施路径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提出一个鲜明的口号:"快乐之都,幸福长沙";确立"走出去"国际化文化战略;推进"筑巢引凤"文化建设工程;实施"造船出海"文化发展战略,努力寻找国际化的文化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他者”的浮沉:评贾平凹长篇小说新作《高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新作《高兴》塑造了一个具有新质的农民形象——刘高兴。他自觉认同城市,却遭到城市中国的拒绝。“垃圾伴生物”是进城农民在“城市中国”存在的隐喻性描述,无论是表层话语还是深层文化结构,刘高兴都是“城市中国”的他者。“最丑,也最俗”的五富是乡土中国农民形象的“代表”。刘高兴作为城市的“先适者”,自觉地带领“五富们”进入城市生活之中。刘高兴追求的不是个体解放,而是一个群体的解放问题。拒绝个体超脱、追求群体解放的刘高兴形象使当代底层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揭示贾平凹对当代乡土中国农民整体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课程表是学校每学期教学计划的具体体现,是高等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指挥调度表”,是教学任务能够很好完成的重要保证。扩招后如何优化高校课程表的编排和管理,是关乎教学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日“巴学园”幸福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试教育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异化了学生的幸福感。追求幸福是每个学生不可剥夺的权利。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幸福感,而且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定初步的基础。日本和中国的“巴学园”为实施幸福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样板。然而,幸福教育又与快乐教育迥然相异,幸福不应仅停留在追求快乐的肤浅层次。幸福教育植根于温馨和谐的校园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而不是工厂式的校园与无生命的书本世界。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是幸福教育的理论使命与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课程结构历来以传授事实性知识的学科课程为主,延续至今,已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日益背离。在批判传统课程理论中存在的压抑学生个性、忽视学生主体性和灌输教学过度等弊端的基础上,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指导下的课程观便应运而生,它强调要以培养"自我实现"的人为课程目标、根据学生多种需要选择课程内容、以"非指导性教学"来实施课程,从而实现对传统课程理论的反叛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