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公有制下的国家所有权面临权利主体不清、公权私权不分、人民受益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发展了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市场经济规则重构这一制度。在坚持公有制和全民权利、全民利益的原则下,改“国家所有权”为“国家财产权”,还原国家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区分国有公物和国有私物,赋予不同公法主体法人财产权和国有企业独立财产权,实行不同的国有财产治理方式,尤其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配置资源,是理顺国有财产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法人财产权是在企业经营权的基础上发展、完善并最终确立的.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确立,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已经从过去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发展到现在的出资者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的新阶段,因此,研究、宣传、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是今后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从法律的角度,探讨和分析如何保护我国企业法人的财产权.一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对国有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财产的占有使用、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产品的分配主要靠国家计划.地区、部门和企业最为关心的是生产能力的形成和物质产品的生产,而较少地从产权角度关注国有资产的效益和效率,关注通过国有资产的运转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只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从扩大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起步,开始打破全民所有制企业长期以来由国家直接经营的旧体制.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现改革的决定》,把企业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明确提出了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  相似文献   

3.
白云 《北方论丛》2003,(1):123-124
企业财产所有权的问题,是一个介于法学与经济学之间的问题。结合法学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应把企业的财产权进一步细化为所有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这两方面权利的实现,需要完善的法制和健全的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有企业真正走上现代企业之路。  相似文献   

4.
公司法人财产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财产权并不等同于公司所有权 ,它是多种财产权利的总称。但所有权应当是公司财产权的核心内容。在公司制度中 ,公司不仅能够享有所有权 ,而且也应当享有所有权。我国公司法在确认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的同时 ,还应当明确肯定公司所有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与“终极所有权”姜义军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许多国有企业改革的结果之所以不够理想,是因为未能真正落实“法人财产权”,而落实此项权利的关键,在于要“从根本上淡化终极所有权而强化法人财产权”,即国家作为终极所有权主体,要...  相似文献   

6.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论述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问题时指出,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我国《公司法》第四条第二款和第三款也规定:“公司享有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那么,如何理解上面提到的,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的性质与国家拥有的“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内涵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划清这两者的界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为如果两者界定不清,将无法做到“产权清晰”,也就无从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制度了。所以,国内许多学者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1)经营权说。此说认为法人只享有法人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和依法处分权,而不享有收  相似文献   

7.
关于法人所有权的内容,理论界有多种观点,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两权分立”,即对于国有企业的资产“国家享有所有权,企业享有经营权”,这一观点通过国务院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产生了法律效力。该立法的实施在企业改革中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阶段曾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但却与法人所有权理论相悖。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应当在立法上明确规定法人所有权,即法人对其财产享有所有权,而非经营权,才能真正保障企业法人对其财产的自主支配权。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建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求排除行政权力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营的干预,而法人财产权制度却为新的政企不分创造了条件。修改《公司法》第四条的规定,破除法人财产权,树立法人所有权是实现国有资产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而国家通过一定比例的股权对企业进行控制,又能够提高国有资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相似文献   

9.
从表面上看,我国传统法人财产权理论在当代面临的生存危机,是由于无法在微观与逻辑层面有效回应该理论解构学派的挑战使然。但解构学派所依据的法人制度体系中立、法人财产权局限于外部交易功能、财产权分析结构限于微观层面的种种技术性前提,本身也存在对法人制度史的误读。纠正有关误读,正是传统法人财产权理论的出路所在:对于法人,并未发展出自然人场合的“民法中立”;不同的法人类型有不同的财产独立性要求;通过法人财产权结构的区别性安排,可维持,而非混淆国有企业与市民社会企业法人间的界限,促使法人成为连接于国家与私人之间的过渡环节,成为财产法社会化的重要实践者。  相似文献   

10.
论企业法人所有权柴振国企业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企业制度改革的方向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要真正确立企业法人制度。笔者认为,确立企业法人制度的关键,是要建立企业法人所有权.那么,为什么要建立企业法人所有权?企业法人所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而深入展开的。现在的国有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着很大差距。多数的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企业没有独立的法人产权,没有固定的法人机构,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而也就不成其为真正的法人。因此,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成国有企业转换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我们建立起企业法人制度,企业法人财产权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等,本文将就以上三种制度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一、国有企业法人新析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按照我国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  相似文献   

12.
1 第一个层面:企业产权及与之相关的政企、政资关系问题。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特别是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及经营权三者常常纠缠不清,致使企业在实际运作中面临所有者缺位和“无  相似文献   

13.
确立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地位必须赋予企业独立的财产权,这是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必然归宿,也是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必要前提。然而,理论界对企业财产权涵义的理解和阐释却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集中在三个问题上:如何理解法人所有权或法人产权?法人产权是否意味着在股份制企业中必须设企业股,企业股与法人产权兼容吗?实行企业资金  相似文献   

14.
确立国有独资企业法人财产权问题的症结还是在’政企不分”和“政资不分”上 ,若能实现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 ;国有资产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国有资本运营职能分开 ;政企职责分开 ;国有资本的所有权同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 ;企业出资人是向企业注入资本的法人或自然人 ,国有独资企业的法人财产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5.
企业法人财产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秦华实行企业法人财产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单位,也是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企业所有权和要素所有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企业所有者必须是要素所有者,非要素所有者不能成为企业所有者。二者的区别在于,不是所有的要素所有者都是企业所有者,只有承担企业"后分配风险"、亏损风险和破产风险的要素所有者才是企业所有者。企业最终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承认法人所有权并不存在"一物二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明确界定企业财产法人所有者与最终所有者间的权责利关系。企业是法人所有者,拥有财产的法人所有权,能够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向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是最终所有者,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项权利,承担企业债务的有限责任。我认为,企业财产产权关系的上述界定,只是企业自主经营得以实现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因为资本只是企业生产要素中的一种,它必须同劳动力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产品,所以劳动力的自主使用和支配也是企业自主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而引出的现实问题是,国有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劳动者和企业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劳动力是不是有一个产权关系需要界定;企业拥有的是劳动力的所有权,还是使用权;如果是使用权,按劳分配应该如何界定,劳动者权益应该如何保障。如果不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国有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就会遇到重重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18.
住宅问题乃是一切国家的重要社会经济问题。我国应改变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研究和立法的滞后现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应由专有部分所有权、共用部分共有权、基于相邻或共有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三要素构成;应自成一个完整的法律关系体系;其专有所有权、共有所有权、共有部分附属的专有使用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区分所有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与一般财产权相比,均具有独特的法律特征和内在涵义,应作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所有权同国有企业经营权的分离、企业范围内经营权同经营成果所有权的结合上,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会形成复杂的结构关系。而在其某一环节上,又会形成双层所有权关系。在“双层所有权”结构中,国家是全民财产的统一的但不是唯一的主体;所有作为法人的国有企业也都应是其财产的所有权主体。承认国有企业享有法人所有权,将是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国有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为了增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应使之“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这就从法律制度上提出了全民所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