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简要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根据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借鉴国外高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以改革课程体系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构建了"3+3"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前"3"是三个主体课程模块,体现按专业群对学生进行职业基础能力培养和分专业进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后"3"是三个辅助课程模块,旨在提高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双证书"的培养要求以及就业导向。经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是高校适应社会需要、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发展能力的必然途径。从就业的视角来分析,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科高校必须在坚持"以生为本""、可持续发展"和"打造品牌"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设计,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同时,建立以专业为支点的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发展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实验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研究了辽宁省10所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从辽宁工业大学实际情况出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突出材料工程师和材料科学家应具备的"材料研究"、"材料制备"和"材料生产"的基本能力训练的,由基础实验教学模块、专业实验教学模块、实训创新实验教学模块组成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4.
从设计类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项目驱动式教学+交叉式教学+专题式教学"三法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三者有机的结合,从"讲练同步"、"抓重点、分清主次"以及"规范四类课程的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此培养模式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优化教学内容,研究成果将为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管工融合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突出管理知识、方法、能力与工科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探讨"管工融合"导向下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论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提供一种创新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为顺应新的发展趋势,学校及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技能培养体系三体系并重,相对独立"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将创新素质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搭建各类教学平台,多方面创造条件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质量,克服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现实困难,把国防教育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促进人才培养为主线,积极构建上下合力、点面结合、知行合一的"三合"国防教育模式,着力打造"新军训"探索实践、国防人才培养、国防科技研究等"三大载体",形成"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为培养"创新、创造、创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三钱忧问"实质上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不足的担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回应社会关切和大师"忧问",把握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焦点,以高校学术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形成"教育家办学"、"学术权力主导"及"唯才见举"的体制机制环境,促进杰出人才成长。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当前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问题,提出完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想法,认为实施"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的培训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倡导核心能力理念,培养核心能力意识是高职人才培养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0.
工业设计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助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重要手段。在厘清我国工业设计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创新理念、创新能力等现状,结合工业设计创新中存在的对创新作用认识不足、创新滞后于经济发展、缺乏知识产权意识、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工业设计人才等问题,从工业设计立国战略、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和创新资源集聚、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工业设计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航空工业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获取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中国航空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作出恰当的评价。文章改进了一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审计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将中国航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学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和战略计划能力等七个维度,在对样本企业进行调查分析之后,得出了中国航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无论是产品革新还是设计创意都离不开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是一门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主的综合学科,其自身有着一整套规则流程:从设计计划的提出到设计方案遴选,最后到市场销售等整个过程,都需要将技术、美学、艺术等诸多方面有机地结合于现代工业产品上,使之成为设计的结晶。美的设计能够使作品得到最佳的表现。以艺术设计为前提的美学在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应用中具有深远的意义,美的因素是一个很广泛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超竞争环境下,企业产品创新的企业知识要素具有高度的分散性、默会性和复杂性。产品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往往超越了一个企业的能力范围,需要具备获取外部知识和综合内部知识的知识整合能力。成功的产品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应被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被组织边界分割的部分,产品创新是通过整合不同组织的知识而产生新知识来实现产品创新。整合专门知识、专业技术和其他资源是产品革新的本质。企业产品创新中的知识整合能力、整合方式以及外部整合与内部整合,共同构成了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产品创新范式。企业产品创新是在企业知识整合能力基础上,运用有效的整合方式,通过对知识要素的外部整合和内部整合,把各种创新的组分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作为产品创新的知识平台。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要突破制度性障碍,切实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更要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端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要着眼于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围绕全产业链条支持产业自主创新;要促进科技和金融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中的促进作用;并着力培养和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15.
衰退产业创新就是企业突破已结构化的产业的约束,运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或组合创新等来改变现有产业结构或创造全新产业的过程。产业创新是企业对付产业衰退的基本战略,也是衰退产业中企业的生存之道。根据产业关联度标准以及创新的难易程度可以把衰退产业创新的路径归结为产业竞争规则创新、产业延伸、创造全新产业三类。选择何种创新路径是衰退产业中企业创新的首要抉择。  相似文献   

16.
工业设计领域中,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是利益最大化的首要途径,而产品概念设计直接决定产品设计质量,而隐 性知识为产品概念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提出一种关于隐性知识应用于产品概念设计中的方法。在理解隐性 知识概念的前提下,从产品出发,挖掘隐藏在产品中的隐性知识,将这些隐性知识显性化,用人们容易理解、接受的知识 进行表达,便于被重新利用。通过收集大量的产品隐性知识,建立产品隐性知识库,借助案例推理( case-based reasoning, CBR)技术,运用相似度计算法,获取知识库中与目标设计要求相似度最大的案例,将其作为目标设计或作参考,直接运 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缩短产品设计周期,而且能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本研究为企业迅速抢 占市场,赢得市场份额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与应用等构成的一个创新系统.工业设计作为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在综合利用科学技术和艺术进行产品造型设计创新上,与国家创新体系有密切关系.因此,当前应采取加大工业设计宣传和普及的力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工业设计运行机制、重视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重视工业设计理论研究等措施,以促进工业设计发展,从而推进国家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普遍而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速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加强技术创新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根本路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式。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污染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尝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文章借助中国2004—2017年各省份(不包括西藏、港澳台)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环境污染的固定效应模型,并提出产业结构升级是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污染的中介变量,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分析验证,实证探究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从全国层面以及区域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在验证前文假设成立的基础上,对比不同区域的实证检验结果,尝试从中国区域差异性的角度得到更具针对性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从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减少环境污染,作用强度与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成反比,且分地区检验结果相同;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大小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从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创新降低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充当中介变量。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西部地区中介效应占比27.46%,中部地区中介效应不显著。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因地制宜施策,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东部地区在追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应发挥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核心作用;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进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产业群集成创新能力评价是产业群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理顺产业群和集成创新的关系,并在评价指标体系原则建立的基础上,探讨产业群集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模型的设计,努力寻求产业群集成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