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文化的哲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的高度上解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病症,着重分析了人们对中国模式的市场经济、中国文化传统和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哲学的种种误解和魔化,揭示了诸多文化病症的起因和这个时代的无根基性,并在结尾处提出了"何处才是我们精神的真正栖居地"的发人深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当代新哲学文化构想朱宝信一中华民族在古代的先进和近代的落伍同样都是引人注目的。近代以来,中国人为了摆脱落后、迎头赶上,积极寻求真理。在东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适应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征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界,而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哲学,则在长期的批...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化哲学的理论特征洪晓楠(安徽师大政法经济系)中国当代文化哲学,从狭义上看,主要是指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包括港台)较为流行、影响较大的文化哲学思潮;从广义上讲,为了立足于观察中国哲学文化走向世界的契机和历程,它甚至涵摄整个“文化中... 相似文献
5.
从客体角度审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群众。从主体角度审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人民群众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实践和群众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既坚持真理原则又坚持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思想界,仿佛鬼使神差地又转回到三十年代的文化讨论上来了。也许这应该和可能是一个“更高阶段上螺旋向上的回复”。历来,文化的自我批判总是伴随着一种深刻的民族意识危机,这也是时代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有中国的改革开放,才会有燃着了的时代精神。可是,今天的文化热由于仅仅集聚在一个古老的表层创口上,在热 相似文献
7.
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使之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中拓展深化,日益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文化自觉。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文化思路具有学术深度和现实力度,这种思路为政治哲学的现实阐释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语境,这种文化语境呈现出中国日常生活的历史事实。离开中国的文化土壤,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现实意义无从谈起;忽视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展开只能是一厢情愿。深入解读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及其文化语境,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寻找思想的力量,在政治哲学的学术阐释中提升中国形象的文化内涵,于公平正义的现实诉求中深化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主题,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者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思考张利痒8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在学术界热了起来。观点不外乎三种:一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农业——宗法”的社会土壤,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应彻底否定;另一种认为,世界性的精神文明的失落呼唤中国传统文化的勃... 相似文献
9.
王春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5):3-5
哲学的着眼点应在于未知领域,在于未来,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是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的思想中的把握,这是哲学实现创新的前提性把握;哲学的创新只有在成功提出和破解一个或多个“哲学问题”的基础上才会有真正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现代性视角,从尼采、海德格尔、福柯对形而上虚无主义的现代性反思及其悖论出发,剖析当代中国社会在价值、历史、文化和网络生存领域中存在的"无根性危机"、"断裂性迷茫"、"困惑性麻木"、"陌生性慌乱"等衍生态的虚无主义思潮,指出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及其在中国学术思想观念体系、社会公共话语体系和社会意识形态三大领域中的侵害,并提出,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为消解中国现代性虚无主义思潮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同时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设,积极构建中国特色"主导论"价值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考察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 ,认为当代中国正在汇入全球化潮流是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生成与发展的现实根据 ,因而在此基础上建构当代中国民族精神必须坚持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他国文化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当代中国文化现象从横向划分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后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三种状态,并试分析其中的哲学机制.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拟揭示出悄然兴起的流行文化的价值倾向,以提醒人们谨防消极人生观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不仅是社会政治层面的中国化,而且是在文化层面的中国化。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通过探察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通与不同之处,是为了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视角来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根源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4.
农业大国靠天吃饭,孕育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熟人社会以“和”为贵,催生出“君子风范”的礼仪文化,二者共同展示了礼仪之邦的深刻内涵与致命缺陷。为此,本文在深入揭示礼仪之邦形成与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探究了古代中国“君子”终难形成“风范”的深层原因及深远影响,试图对形式主义泛滥的社会现象作出哲学文化学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就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性和主导性作用,就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其竞争性和凝聚性作用,就要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性和资源性作用,就要提高创造力,增强整合力,加强凝聚力,体现亲和力,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更加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目的和本质,分析了经济转型与哲学、文化转型的相互关系;详细探讨了当前哲学、文化转型的立足点和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7.
李鹏程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1)
第一,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呼声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理论形势? 任何一个理论呼声和理论要求都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体现着社会的某种愿望。我以为,要求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呼声,是由如下的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时代,人的主体性与人类前景的关系问题获得了越来越普遍的社会关注,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哲学的等等。在这种多元化的人学反思中,我们不能回避两个最为基本的参数——文化与历史。大家知道,对人类历史的分析把握不同于对自然的研究,就在于前者不是动物的或无生命的客体,而是能动的社会性行动,在这一关节点上,人的活动就有了文 相似文献
19.
张蓬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6)
"当代中国哲学"作为有意义的话题,不是纯粹的学理性创作,而是要在历史的叙述中确定其问题域。"当代中国哲学"一方面离不开中国近代以来寻找文化身份的历史命运,另一方面又只能在中、西哲学不同的演化逻辑中找到自己的哲学叙述方式和哲学语言。"当代中国哲学"只能在历史中确定其叙述的始端和视阈,在历史的接受中为自己的存在意义寻找理由。当代中国需要属于自己的、与自己的文化身份相适应的哲学形态,更需要属于自己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了三大思想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思想文化。以何种方法和评价标准来整合这三大思想文化资源,成为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努力探索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正确对待三大思想文化资源的学术范式。“马学为宗、国学为根、西学为鉴”是这一学术范式本质特征的综合体现。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