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岁末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引发的"战疫"在全国打响.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如何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乎全人类的安身立命.本文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分析新冠肺炎,指引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发展方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发展道路推...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关系的走向决定着未来人类是否能够走出生态困境。从系统哲学视角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进行分析后得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系统整体性、双向互动性、动态平衡性及演化性等特征。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启示在于: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不断完善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福音,但是科技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也冲击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故而科技发展要坚持和谐思想为导向的科学发展观,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抑制科技发展对人类伦理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道德观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它是新时期人类道德领域的延伸与拓展。其内涵包括人类平等观和人与自然平等观。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它强调人类利益平等,要求发展的权利平等。人类平等观分为“横向”的代内平等原则和“纵向”的代际平等原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生态文明道德观倡导人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要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点和“自律”推动力。生态文明道德观将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乐章,带领人类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是矛盾统一体,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就没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但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资源和环境整体和谐发展。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中的矛盾问题,解决好人类对环境利益的公平分享问题,这需要在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条件下正确处理资本、体制、文化、民生等制度的创新和改革。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天人合一”、征服自然、可持续发展阶段。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适度发展。“天人合一”包含着可持续发展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保护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燕秋  何玉宏 《兰州学刊》2006,20(8):102-105
生态文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6):18-25
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进行生态学批判,无疑是马尔库塞批判理论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马尔库塞认为,要克服资本主义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必须进行生态革命,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他主张通过引导技术发展新方向和推动社会关系变革的双重路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创了资本主义批判的新视角,为重新建构当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陈忠炜 《理论界》2013,(2):120-122
自然界在人类生存发展问题上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在逻辑和必要性。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视角考察,人类历史事实上就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的互动互构进程。人的主体性和社会存在本质,赋予了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自觉能动地位,使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可能,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决定人与自然和谐与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客观现实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键 ,一是通过教育和引导 ,增强全民族的生态与环境保护意识 ,摒弃人类主宰主义观念 ,在全社会营造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 ;二是通过制定和完善切实有效的政绩评价、考核、监督和保障等机制 ,使领导部门、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机制体系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现实问题,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所提出来的科学思想,表明了人与自然是本质融合、共生共存的统一关系。特色鲜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在充分挖掘其互利共存、协调共生、互进共荣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其生态唯物论、生态价值论、生态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上,以“生命共同体”理念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绿色发展理念、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原则的实践价值为引领,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过程,对推进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期生态问题进行批判并思索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识。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强调社会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介,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是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源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和社会达到和谐发展,是当下城市建设的目标追求。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社会主义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追求目标,主张重新检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运动同社会主义运动联系起来,从另一个视角印证了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意义.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和谐发展,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是区分不同发展观的一个显著标志。人性的伸展具有人的生存性伸展、发展性伸展和向善性伸展三个特点,由此,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依存共生、张力斗争与平等和谐三重关系。其中,人的生存性发展决定着人与自然的依存共生关系,人的发展性伸展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张力斗争关系,人的向善性伸展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关系。人类应从人的本性出发,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化只是现代化的低维表象,不是现代化的高维本质,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具备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向上发展的能力,那么这个国家就拥有了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上的理想化、技术上的进步化、发展上的绿色化、外交上的和平化。相较于西方以“资本至上”为逻辑的现代化指导下的割裂对立的人与自然关系,中国式“人民至上”逻辑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解决了发展和生态的冲突,为众多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方案。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指导下,只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整体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观,才能真正克服资本主义逻辑的缺陷,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解。  相似文献   

16.
反思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我们可以看到工业化的发展,使本应和谐相处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面临失衡,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极其严重的环境压力。为此,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真正的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要从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生态意识、完善相关法律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王英 《兰州学刊》2010,(11):45-47
生态问题业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文章从生存论角度,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进行解读与阐释。现实的人的生存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逻辑基点,"人化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存在物的关系是平等的,"现实的自然界"与"现实的人"互为本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认为自然异化是人为造成的,影响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核心障碍就是"资本逻辑",科技进步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郭水兰 《学术论坛》2007,30(6):41-44
针对我国理论界提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决定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限与无限、局部与整体、反作用与决定作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出发,提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人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大家都按照自然规律做事,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 ,它涉及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以人为本 ,通过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基本目标和最终理想。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和谐协调的发展。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和役使的时代理应终结 ,和谐融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成为人类共同的理想 ,而生态伦理为这一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新的理论和价值观支点。  相似文献   

20.
孙百亮 《人文杂志》2023,(10):11-2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归宿。资本逻辑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非理性运用是导致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异化越来越严重的重要原因。超越人与自然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的共同价值理想。根据价值与事实相结合的方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想可归纳为信仰形式、诗意呈现、哲学表达三种表现形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和谐共生,会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条件的改善而不断拓展和提升。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复杂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想具有现实性和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的特点。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理想的实践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现阶段要在坚持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先验与经验共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补原则的前提下,从价值观的重塑和实践路径优化等方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