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话、弹词是类别称谓。苏州评话、苏州弹词是曲种称谓。而苏州评弹不是曲种称谓 ,它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或简称 ,指代这两个曲种。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是说唱艺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陵川书鼓砖雕产生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陵川县境内最近发现的两千余块书鼓砖雕艺术图案作品,是中国境内首次在以县为单位的地区发现的传统曲艺曲种与砖雕工艺美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为研究晋东南地区在清代时期的曲艺兴盛提供了佐证,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砖雕工艺在本地区曲艺兴盛的情况下转化为一种民俗事象之成因提供了前提。文章从陵川书鼓砖雕形制概念、书鼓说唱在本地兴盛情况,书鼓说唱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砖雕艺人和本地说唱与民众思想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这种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阐释,以期对此文化现象的深层次揭示、研究提供前提和可资参考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初探翁洲走书的历史渊源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洲走书,是一个罕为人知的古老曲种,它原名“莲花文书”,俗称”六横走书”。因普陀区六横岛曾相继产生过六代说唱该书的民间艺人,六横艺人沃阿来又首将单档的莲花文书改革为双档“走唱”,从而奠定了“六横走书”的基本格局,后人为了正其名,并区别于浙东其它走书类,就更名为六横走书。又因六横属于舟山市管辖(舟山古称翁洲),文化界人士于七十年代初,才始称“翁洲走书”,以示该曲种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说唱文学是中国独特的民间文化遗产,弹词、木鱼书、子弟书分别代表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不同的艺术追求.在对其文本进行仔细分析后发现,三者虽属于不同地域,却在文体、风格、唱词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分析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阐述了明清以来数百年间说唱文艺的流变及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5.
扬琴在说唱音乐伴奏中的运用王义茹扬琴用于说唱音乐的伴奏,历史悠久,曲种繁多。如四川扬琴、云南扬琴、北京琴书、山东琴书、内蒙二人台等,都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有的则以扬琴为曲种命名。扬琴用于说唱音乐伴奏,其演奏技巧及伴奏手法的运用,除与一般歌曲、器乐曲...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的说唱艺术是集戏剧、文学、音乐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说唱艺人主要通过幽默风趣、机智诙谐、一语双关、形象性的语言对作品进行表演和诠释。本文以新疆维吾尔族说唱艺术相对保存较好的和田地区作为研究重点,依据实地调查资料,从表演理论角度对该地区说唱艺术讲唱之前的开场白及其语言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宋元话本小说娱乐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受民间说唱艺术影响而衍生,面对市民阶层这一广大的接受主体,偏离了以“雅正”为旨归的诗文创作传统,演绎古今故事、市井生活。无论在题材内容方面,还是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都注重作品的娱乐性,力求浅显通俗,涉笔成趣,也促成了白话小说娱乐功能的进一步大众化,成为各个阶层尤其是民众所喜爱的文学样式,从而成为展现白话小说娱乐功能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宝丰的民间艺人通过不同艺术形式传播《红楼梦》由来已久,一直传唱有《红楼梦》题材的曲剧、豫剧和大调曲子、河南坠子曲(书)目。目前,除宝丰“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系列丛书”中收录整理的在宝丰流传的部分以大调曲子、河南坠子等演唱的红楼曲谱、曲词、曲段外,宝丰《红楼梦》说唱艺术的活态存续尚未进入相关学术视野。《红楼梦》说唱文化在民间的传播与实践,有着拓展学术视角和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滚滚长江水,养育一方人。南京这座古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十朝古都给人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印记。在众多的历史积累中,白局这一古老的曲艺应运而生并流传至今。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的方言说唱,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种,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最有特色的南京地方剧种"、"南京话活标本"。白局形同  相似文献   

10.
扬州地区说唱表演类文艺历史悠久,隋炀帝提升扬州城市地位与京都同等级别,把大批艺人集中到扬州,有力推动了扬州说唱艺术的发展.在唐代扬州高度繁荣基础上,说唱艺术继续发展.达官贵人多有家班,伎艺传授很受重视,表演水平不断提高.诙谐调侃类节目很受欢迎,推动了说唱表演类文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源同形异说差别:汉川善书与宝卷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川善书是善书的一种地方形态,至今仍流传在湖北汉川地区,它与宝卷在艺术形式与说唱内容上有着密切联系。汉川善书与宝卷在艺术结构、句式结构、演唱形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在宣讲内容上也是宗教性与世俗性兼容,但仍存在艺术形式、说唱内容、讲唱场境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汉川善书的通俗化表演及哭文化与严肃的宝卷宣讲形成反差。研究宝卷与汉川善书的异同,对汉川善书的理论研究及汉川善书的保护实践有双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间说唱艺术是中国文学和各类艺术的母体,孕育了小说、戏曲等,并对音乐和舞蹈等有明显影响,研究价值较大。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新经济体系,民间说唱艺术原有的市场体系被改造。政府通过“划分经济成分”等行政手段改造了说唱艺人,说唱表演场所也被国有化。说唱艺术创作体系被国有化改造,创作者的利益难以保证,生产体系被阻断。改革开放后,说唱艺术的国有经济体系逐步变革,说唱艺术团队多采用双轨制经营。部分民营团队回归传统经营方式,借鉴了现代市场化的经营,生存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戏曲艺术形成较晚,它吸收了多种其它艺术样式的营养。说唱艺术曾给予戏曲以深刻的影响,而后,戏曲又以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子”显示出它的成熟,这在古代戏曲文学剧本中有所体现。本文通过比较古代仅存的两个目连戏剧本,说明说唱艺术因素在戏曲中留存和去除的价值和意义。另外,本文分析了两部剧作在艺术方面的某些差异。但着眼点并不在于得出谁优谁劣的结论,而是企图通过它们,从某个侧面看到戏曲演进的足迹。本文还试图通过两个剧本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清代宫廷大戏的特点及其在戏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戏曲艺术形成较晚,它吸收了多种其它艺术样式的营养。说唱艺术曾给予戏曲以深刻的影响,而后,戏曲又以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子”显示出它的成熟,这在古代戏曲文学剧本中有所体现。本文通过比较古代仅存的两个目连戏剧本,说明说唱艺术因素在戏曲中留存和去除的价值和意义。另外,本文分析了两部剧作在艺术方面的某些差异,但着眼点并不在于得出谁优谁劣的结论,而是企图通过它们,从某个侧面看到戏曲演进的足迹。本文还试图通过两个剧本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清代宫廷大戏的特点及其在戏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常德丝弦植根于湖湘文化沃土之中 ,是中国民族民间曲艺音乐艺术中影响较大的曲种之一。它上承唐代变文 ,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演变发展 ;它以灵活、快捷、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展示时代风采 ,为推动历史进步 ,提升人们的欣赏水平 ,特别是为传承中华优秀艺术传统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四明南词与宁波走书同为宁波地区历史悠久的曲艺曲种,由于其观众、演员、剧作者的不同,体现了他们"文"与"野"的不同审美心理。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对四明南词与宁波走书所诞生的自然人文环境,创作、表演、欣赏环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结合当代大众的审美心理,解读其历史发展规律和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7.
诸宫调的说唱艺术形式主要从变文、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错综变化发展而来,《董西厢》则是现存最完整和艺术形式发展最为完美的诸宫调说唱文本。  相似文献   

18.
“三言”的思想和艺术张兵在我国文学史上,被人称为“三言”的著作,是晚明时期刊行的3种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名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的总称。这3种书共辑入了我国宋元时期至明代未年流布于社会上的各种白话短篇小说120篇。其题材...  相似文献   

19.
宁波走书艺术的起源、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走书是宁波地区的一个重要曲艺艺术种类,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关于宁波走书这一曲艺艺术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它的研究基本是空白的。本文从宁波走书与莲花落的名称、伴奏乐器、演出方式、艺人传承、演出过程等方面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宁波走书起源于莲花落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并提出了保护和发展的几项意见。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本是说唱活动的底本,该长篇小说是在说唱艺术中生成的一朵奇葩。《金瓶梅》说散本是从词话本发展来的,尽管发展过程中做了许多删削改动,但说散本中仍保留了大量的说唱艺术成分。说唱艺术成分的存在,使《金瓶梅》文本(包括词话本、说散本)具有了别样的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