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嬉皮士逐渐形成为一个向美国主流社会挑战的亚文化群。嬉皮士通过性自由和毒品致幻方式来实现感官和心灵上的自由,通过摇滚乐和公社等形式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嬉皮士反正统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反抗形式和历史意义进行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可以揭示出挑战和颠覆美国主流文化基本价值观的嬉皮士反正统文化运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在《飞越疯人院》这部小说中,肯·凯西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无赖、印第安人、女性和黑人形象,这几类曾被主流社会排斥在外的边缘化人物在疯人院——这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缩微舞台上纷纷粉墨登场,既再现了保守、沉寂的五十年代,又昭示了喧嚣、动荡的六十年代,是那样一个骚乱动荡年代反文化运动的特定产物。  相似文献   

3.
后行为学阶段后行为学革命开始于六十年代,并一直延续至今。后行为学运动为什么会兴起?其根源是什么? 这个运动是随美国的所谓反文化革命而来的,当然,这个革命跟中国的文化革命无直接关系。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早期,西方发生了反文化革命,并且影响到东方。它代表了一个全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和末期,人们侈谈所谓年轻人的价值观念革命。据说,青年人正在形成一种“反主流文化”——一套与他们的年长者的传统方式截然不同的价值、信仰和生活方式。一句话,在两代人之间形成了一条深深的“代沟”。毫无疑问,在风潮频繁、暴力盛行的六十年代来  相似文献   

5.
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体现出非常强烈的东方宗教倾向."垮掉一代"作家是这种倾向的代表,其中金斯伯格的思想和创作强烈地体现出这方面的特征.分析金斯伯格所受东方宗教的影响,探讨其不同时期诗歌创作中的区别与联系及造成其不同时期不同诗艺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由于特殊的历史情境和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特性,使得对于宗教的否定评判成为这一时期学术界的主流态度。早期现代新儒家在宗教问题上既深受这一主流态度的影响,又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否定宗教,尤其是反对在中国通过宗教的方式来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但是,他们建构的新儒学的理论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7.
反本地垂迹说是与本地垂迹说相对立的一种理论主张,而彻底的反本地垂迹说,则是反本地垂迹说的一种极端化表现。本地垂迹说、反本地垂迹说与彻底的反本地垂迹说,构成了日本古代应对佛教与儒学等外来宗教思想文化的三种不同态度和方法,体现了其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折射出日本宗教乃至思想文化成长的历程,为我们理解和把握日本在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问题上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评美国的“雅皮士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皮士是八十年代美国社会的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它是当时流行于美国社会舞台的一种青年文化。使人感兴趣的是,八十年代的雅皮士大多是六十年代的嬉皮士。当年嬉皮士们极力反对的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观,20年以后却成了雅皮士的座右铭。昔日离经叛道的嬉皮士,而今以雅皮士的身份又回到了美国主流文化中来了。美国文化经过20年又返回到原来位置上。  相似文献   

9.
美国宗教与通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宗教与通俗文化关系密切。一方面,宗教的巨大影响涵括了通俗文化的各种形态,另一方面,宗教借助通俗文化扩大影响,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宗教中的通俗文化成分淡化了宗教的神学理论,使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广泛而不深刻,虔敬与世俗并存依然是美国宗教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犹太—基督教是美国的主流宗教信仰,是美国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的源泉,通俗文化中被神化的偶像是美国民族文化的象征。宗教与通俗文化间的冲突和对话折射出美国社会固有的种族和宗教矛盾。  相似文献   

10.
反洋教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中,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辽宁地区在全国反洋教运动的影响下,对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的帝国主义,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斗争,有力地声援了全国的反洋教运动。帝国主义的宗教,不仅是“昏迷殖民地民众之一种催眠术而且是掠夺殖民地之探险队、先锋队。”鸦片战争以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取得了在中国各地传教的特权,将其侵略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的民间宗教,论者多定为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这大抵是正确的,至少曾经如此。但是,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制度,往往是这个文化系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运动的结果,往往对社会生活有着全面影响。越是落后封闭的民族,越是如此。因此,对土家族宗教,不分其发展阶段,似乎就过份粗略了。鉴于梯玛在土家族民间宗教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拟对梯玛敬奉的诸多神祗作一系统的梳理分析,借以探讨土家族宗教的变化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反文化"运动催生了许多时髦的嬉皮士俚语。尽管时隔半个世纪,有些俚语仍经久不衰。嬉皮士俚语在语言风格上精炼、诙谐、生动,在语汇上反抗并挑战美国主流文化,以反体制标榜自我,以极端体验实现自我表达,以群体归属肯定自我,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上世纪60年代复杂的社会图景,另一方面也是对现代主义"反理性"倾向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新基督教右翼运动是指美国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新教中一些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宗教保守派及其活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新基督教右翼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三次大觉醒运动为新基督教右翼运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基要主义运动是新基督教右翼运动产生的肥沃土壤;二战后美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如科学的发展、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受主流文化排斥的群体反应和传统宗教地位的丧失与危机是新基督教右翼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梯玛神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的民间宗教,论者多定为“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这大抵是正确的,至少曾经如此。其实,任何民族都曾经如此。但是,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制度,往往是个文化系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运动的结果,往往对社会生活有着全面影响。越是落后封闭的民族,往往就越是如此。因此,对土家族宗教,仅仅是不分其发展阶段的定性,似乎就过份粗略了。鉴于梯玛在土家族民间宗教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拟对梯玛敬奉的诸多神祗作一系统的梳理分析,借以探讨土家族宗教的变化阶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赫鲁晓夫反宗教问题,过去在前苏联,特别是在我国出版的著作中很少有人问津,致使这段历史至今知情者甚少。本文作者为了填补这段历史空白,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对待宗教问题的经验,论述了赫鲁晓夫反宗教运动的过程和做法,剖析了赫鲁晓夫反宗教运动的原因,总结了赫鲁晓夫反宗教运动的后果及教训。  相似文献   

16.
艺术、哲学和宗教是满足人的超越性精神需要的三种文化形态。但是艺术又有超越于宗教和哲学之上的自在自为性,表现为它不是认知宗教哲学理念的手段和途径,而是宗教哲学理念生成的母体,又呈现为人类的感性、理性"对话性共在"的一极,在时间之维上,超越于具体的时空背景和不同文化模式中的宗教、哲学文化的以及社会功利文化,而成为一自为自在的实体,具有永恒之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宗教和国际影响与美国废奴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人奴隶制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美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影响全局的问题,废除奴隶制的运动也就构成了这一时期美国历史的一大主流。因此,史学界非常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但从宗教和国际影响来分析废奴运动兴起原因的论述较少,本文试图作一探讨,以期达到拋砖引玉之效。一众所周知,美国的宗教源于欧洲。但是,由于具体历史条件的差别,形成了不完全类同于欧洲传统的美国宗教。一般说来,美国宗教无统一的教会组织,也没有占绝对优势的宗教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反映了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矛盾,他们各自代表一种文化和宗教。在这部喜剧中,宗教冲突异常明显。夏洛克代表的是犹太教,安东尼奥所代表的是基督教,取得胜利的当然是主流文化所代表的宗教,即基督教。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法与伊斯兰复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伊斯兰文化是一种宗教政治文化 ,它完全是以“信主独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形态所决定的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伊斯兰复兴运动所欲“复兴”的正是在现代化、世俗化进程中逐渐丧失的伊斯兰教的主体地位或“本来精神” ,因此是反历史主义的 ;伊斯兰教之所以具有“政教合一”、“族教一体”、“两世 (今世、来世 )生活兼重”的特色 ,全是由伊斯兰教法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生态主义是现代西方生态环境运动中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以现代生态学为依据,把道德价值建立在生态系统上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生态主义作为一种反主流的意识文化,在探寻人与地球生态道德关系的新思维和新观点时,也蕴藏着乌托邦式的臆想。正是这些乌托邦特性充分展现了人类可贵的超越精神,激发新的激情和多维视角,导引人们去破解生态伦理困境,拓展其新境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