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敏洪 《中外书摘》2006,(12):80-81
我们在匆忙和浮躁中,拼命地摇晃我们的生活,直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浑浊,使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们一生幸福的总量应该大于痛苦。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我们用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为痛苦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渡边淳一的书中提到一个细节,俄罗斯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那些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夫妻,80%后来都感觉不幸福,反倒那些因为功利的原因而结婚的夫妻,感觉幸福的比例大大超过那些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夫妻。到底是为什么?难道婚姻和爱情之间总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需要重新看待我们的爱情价值观了,比如某些曾经被我们鄙视的爱情观,今天是否更加适用这个时代?某些曾经被我们不屑的男人,今天是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在这样一个变化得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要把握住幸福,就需要我们对幸福的变化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正人物名片:赵昱鲲,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幸福中心副主任,在全国推广幸福教育、幸福企业,用积极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开发出一套适合中国人的幸福方案,是中国积极心理学应用的领头人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师从"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博士,参与创建了全球华人积极心理学协会并任副主席,著有《消极时代的积极人生》。心理标签:幸福不是你未来的目标,而是你当下的状态;幸福是你内心生活方式的体现,而不是你要到达的终点。  相似文献   

4.
希拉 《伴侣(A版)》2010,(2):20-21
正我们身边不乏对男人明察秋毫,对婚姻了如指掌的所谓情感高手,分析起来都是一套一套,但这些姐妹们却往往成了剩女或者遭遇婚变。也许,如果看清的结果是不原谅、不包容,那还不如糊里糊涂,因为我们的终极目标不是看清婚姻,而是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个很抽象的词汇,没有任何量化的标准可以丈量幸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幸福;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也是幸福。幸福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精神状态。换句话说,幸福往往就是幸福感。在这个高歌猛进的时代里,物质狂潮冲撞着所有人的内心世界。那些代表着身份、地位的房子和车子曾让多少人寝食难安?或许,我们应该安静下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心灵:自己是否幸福?其实,幸福可以离我们很远,也可以离我们很近。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个很抽象的词汇,没有任何量化的标准可以丈量幸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幸福;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也是幸福。幸福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精神状态。换句话说,幸福往往就是幸福感。在这个高歌猛进的时代里,物质狂潮冲撞着所有人的内心世界。那些代表着身份、地位的房子和车子曾让多少人寝食难安?或许,我们应该安静下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心灵:自己是否幸福?其实,幸福可以离我们很远,也可以离我们很近。  相似文献   

7.
《女性天地》2013,(4):8-11
在《杨澜访谈录》中,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首次披露内心精神危机:“以前我曾经认为,越有钱,越有名气,就越幸福。但是经过这两年的闭关,我认为钱多不是幸福的保证,有多少钱跟幸福没关系。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越有钱、越成功,如果没有管理好自己,往往更容易陷入精神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什么样的人才算美?几千年来,哲学家、诗人、雕塑家、作家都在寻找答案.但是劳而无功。其实,任何美人都不是绝对的,更不是永恒的。一切的美人都是时代的美人、地区的美人。克劳迪哑·希弗、凯瑟琳·德纳芙、辛迪·克劳馥、苏菲·马索,被我们称为美人,也只是符合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地区的美的标准。乳白色的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知道"幸福"这个名词,人们也知道什么是幸福,什么样的感觉是幸福,但是并不知道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教育,我们知道它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泉,在改变生活、改变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在影响幸福的众多因素中,教育是如何影响幸福的。  相似文献   

10.
记得上大学时,古文字老师给我们讲甲骨文,讲到"幸福"的"幸"时,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手铐的形象,告诉我们这就是"幸",我们一脸茫然:"手铐"怎么变成了"幸福"?这时老师笑着问:"戴上手铐是痛苦的,而脱去手铐呢?"我们笑着高声回答:"幸福"。多么神奇的造字法呀,换了一个角度,令人生畏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心脏只有拳头那么大,快乐装得多一点,痛苦自然就装得少一点。我从不自找苦吃.也不认为痛苦就一定都有价值。人活着毕竟不是为了历尽磨难痛苦终生,而只是在获取快乐和幸福的过程中不得不与苦难抗争而已。曾经遭遇的痛苦中,刻意想藏进心底的或许被挤掉,而一个真诚的微笑,  相似文献   

12.
没有钱,我们还能爱多久,我们的婚姻还能维持多久?这是摆在许多清贫夫妻面前最为现实的问题。我和丈夫宫平就曾在这个很现实的困惑中磕磕碰碰,终于走了过来。我们终于明白: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得的少。理想的生活如果高攀不起,就学会“低就”吧。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儿子很幸福,他就像当初的我一样,被我的母亲用心疼爱和保护。所以,我们家最值得歌颂和尊敬的人,不是我这个所谓的明星,而是养育了我们两代人的我的母亲!——陈坤新书《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相似文献   

14.
也许,与相爱的人一同探索与追寻,第三地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分裂而是补充,不是破坏而是修复,不是放纵刺激而是安宁幸福。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为后来西方思想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中伦理思想影响深远。幸福问题是其道德理论的核心,它与善、德性、中道等问题有着紧密的关系。他认为幸福是一种最高的善,一种合乎美好德性的实现活动,也提出了幸福主义的道德目标,指出了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当代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身处于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也是精神世界严重匮乏的时代,我们需要回到哲人那里寻找通往幸福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个空气中都充满了消费主义味道的时代。“80后”后现代式的叛逆和痛苦、尴尬的遭遇,与这个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当分析产生于他们身上的角色偏差问题时,习惯性地忽视或无视消费社会的影响往往成了人们思想上的盲点。因此.透过这个时代的镜像去阐释“80后”角色偏差问题无疑是新颖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通过对“80后”角色偏差问题的体认与反思,我们更能意识到在消费时代人文精神缺失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7.
哲理名言     
《老人世界》2013,(10):62-62
1.人们都追求幸福。和平,只有她是这个地球上最接近幸福的前提。2.我学到了寻求幸福的方法:限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设法听从它的驱使。3.软弱甚至比恶行更有害于德性。  相似文献   

18.
名人名言     
《老年人》2013,(6):19
◎你永远只能走一条路,怀念着另一条路。——美国诗人罗斯特话人生选择◎人脑不是需要填充的血管,而是需要点燃的木头。——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认为,人是需要激情的◎希望本身是一种幸福,也许是这个世界能够提供的主要幸福。——英国作家约翰逊说幸福◎生命的过程,无论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宝贵,在于它只有一次,健康长寿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追求的梦想,然而生命又是脆弱的,病魔随时可能夺走我们的亲人,让我们坠入痛苦的深渊。一个个幸福的家庭随之破灭……  相似文献   

20.
欣然 《金色年华》2007,(8):33-33
一直以为失去了幸福的我是最痛苦的那一个,没想到母亲比我更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