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随着人类进入知识市场经济时代,建立知识知识运营学具有逻辑与历史的必然性.知识运营学的创立,实现了经济学科学范式的转换,提供了以知识为主导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学、价值经济学与人性经济学、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结构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物质经济学与知识经济学进行整合的框架,以经济学为核心对哲学、管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进行综合的方法,规范、深化与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进入知识市场经济时代,建立知识知识运营学具有逻辑与历史的必然性.知识运营学的创立,实现了经济学科学范式的转换,提供了以知识为主导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学、价值经济学与人性经济学、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结构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物质经济学与知识经济学进行整合的框架,以经济学为核心对哲学、管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进行综合的方法,规范、深化与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知识管理是近二十年来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新兴的研究课题之一。依主体而分,将知识分为个体知识与群体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以个体与群体为分类坐标对教育知识管理的实质进行分析,以期促进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信息与知识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论述信息与知识、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信息经济学与知识经济学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人文研究的知识学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人文研究的知识学转型为核心,系统论述1.人文研究向知识学转型的必要性;2.知识学考察与传统思想史研究的分野;3.知识学研究的两条道路;4.可能的选择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后,“知识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实证表明,未来城市的竞争力将来自于知识资本与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环境资本、民主资本、技术资本和金融资本六大元素的积累。该文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什么叫知识、知识管理及知识资本的形态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做好城市知识资本运营的一些建议。这有助于增强城市管理者对知识资本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城市知识资本的运营手段,建立城市知识资本市场,打造知识城市,从而赢得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7.
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有几个重大转折点,经济学与知识论文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在哈耶克的理论体系中意义非凡。哈耶克通过此文在奥地利学派主观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主观知识理论并指出知识的分散性,基于真实时间用动态过程观取代新古典经济学基于牛顿时间的静态均衡观,注重经济研究中的经验因素,对自由主义开始从方法论角度进行捍卫,日益从纯粹经济学理论研究转向跨学科的整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商事法律规范中蕴含着较多的经济学知识,教师在商法教学中适度地渗透经济学知识显得尤为必要。法律经济学学科的形成及日常生活中蕴含的大量经济学常识,也使得教师在商法教学中渗透经济学知识成为可能。教师在整合商法学与经济学知识时,应恰当地选取两学科知识的"连接点",尽量使渗透的经济学知识通俗易懂,并准确地把握经济学知识渗透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从有形资产逐渐转向那些无形的知识形态;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也更多地依靠对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与协作。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将知识网格应用到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去,设计并部署了一种基于企业运营的知识网格模型,以期在对大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和手段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
知识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知识科学是以知识作为研究对象的交叉性学科门类 ,19世纪以来先后形成知识哲学、知识逻辑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工程学、知识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等分支学科。在 2 0世纪末的知识研究热潮中知识科学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研究的渐次细化、深化和多学科理论、方法的渗透 ,知识科学还有一系列处于萌发状态或有待创建的分支学科。按照生成区位的差异 ,所有的分支学科可以区分为三个群组。为了推进知识科学的有序发展 ,在对其学科体系进行整体性建构和预测新学科生长点的基础上 ,应当实施关联式、收敛式、开放式的发展方略 ,扩充研究队伍 ,加强基础研究 ,拓延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将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易划分为管理不参与交易、管理直接交易和管理参与文易3种方式,并运用Holstrom和Milgrom模型对3种交易方式进行了分析,为推动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易顺利地进行,企业应解决知识地图,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等问题以促进交易并最终形成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传教士在晚清时期西方人体生理知识在华传播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传教士从传教需要和普世关怀的双重动机出发,在数十年的时间内系统地从事将两方人体生理学知识与其他两学知识一道输入中国的事业.在此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有合信、柯为良、德贞、傅恒理、惠亨通等人.传教士不仪编撰了有关人体生理学的学术著作,而且写作并刊行了众多通俗性小册子,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大量文章,对大众进行知识普及.在长期传播过程中,西方人体生理知识逐渐进入中国本土知识体系,从清末开始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产生不同层次的影响,最终以进入国家教育体系为标志,确立了其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在空间经济学基于"知识关联"的区域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基础上,文章以知识创新的概念为起点,对"知识关联"的微观分析框架--知识创新与传递模型中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最后发现,在知识创新的影响要素中,各区域拥有的以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人数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数量,对各区域知识创新产业率有着最高的影响;各区域的人口规模或市场份额对知识创新的推动作用并不突出.知识创新对各区域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相关作用,各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对该区域的知识创新能力之间有着互为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知识观转型背景下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社会一个以“知识”的积累、占有、利用、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已初露端倪。这种变化势必给 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给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带来影响。在教学理论中,转型了的知识观与教 学价值观的关系就成为必须探讨的问题。通过以“知识”为出发点,对后现代知识观在知识问题上的基本观点的解 析以及对传统教学在面临知识观转变的过程中,从教学实践的各方面所凸现出的弊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 建一种合理的发展观,以期在实现人与知识(或更广义上讲“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的发展的同时,探究如何面对 知识观的转型去转变教学价值观,实现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回顾经济心理学诞生80年来的缓慢进程。然后,结合与知识经济相关的信息经济学的过去,探讨产业变革中与(知识)信息密切相关的心理学问题。最后,落脚到知识创新,探讨知识经济的经济心理学发展所面临的三个张力。本文设想,由此可能激发国际经济学界对经济心理学的关注,并且很可能由此把经济心理学引进经济学的前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能力审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 ,本文对企业知识及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阐释 ,在此基础之上 ,通过与专家学者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广泛交流 ,提出了知识管理审计理论模型和内容框架 ,并设立了以度量卡作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评估工具。最后 ,将此审计体系应用于企业实际测评 ,发现该审计工具为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提供了较好的知识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医药学知识通过多种渠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明代中药学知识的传播途径及特点作简要阐述,以鉴往知今,为当代中医药学知识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交叉科学的蓬勃发展和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有了新认识的大背景下 ,知识经济学将应运而生。知识经济学作为对知识经济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学科 ,有其存在的客观依据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门类已经出现 ;全方位研究知识经济的态势已经形成 ;在知识经济中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有关知识型人才的研究 ,应当是知识经济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技术知识特性与知识整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路径。通过理论分析建立研究框架,构建结构方程,并选取我国华南地区146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贡献在于以中国华南地区的企业数据证实了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明确了这些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和路径,并且以行业为依据对样本数据进行分类,研究不同行业内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与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对中介语系统知识的获得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研究在国外受到了语言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关注。国内二语习得界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是否存在接口争议并不陌生,但对两者深层次的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和审视所见甚少,语法教学的研究也因此缺乏深度探讨。本文着力探讨了在认知视角下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关系,以期引起国内二语习得界对此问题更深入的探索。作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知识提取路径的转化。因此,在二语语法教学中,采用动态平衡的语法教学模式,把显性和隐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语感的培养,可以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