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高校体育教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翻转课堂主要是指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能够有效推进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将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及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晓刚  王润平 《社科纵横》2007,(10):163-164
足球运动是高校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但以教材、课堂、教师主导作用为中心,教学形式及方法多数是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三式"传统教法,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力,已不能适应当前高校足球专项课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快乐体育思想融进足球专项课教学的建议及方法,旨在通过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的转变,提高足球专项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何生全 《社科纵横》2007,22(12):174-175
通过对中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回顾,认为终身体育、技术技能、体质教育、规范教育、体育健康教育等等众多的教育思想是学校体育教学理论的充实和构建,对学生是全面、综合的体育知识学习。但是在实施体育教育的同时,大学体育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只有在学生体育综合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从实际需要出发,以服务学生生活、维护协调学生身心为目标,创建和谐的学校体育环境,以多种多样的体育参与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对体育有一个良好的接触,体育才有可能对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后续效果,体育才能深入人心,才能体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应如何将其引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实现公共体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与创新,提高公共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极其重视的问题.因此,为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打造高效的公共体育教学课堂,该文深入研究翻转课堂引入公共体育教学的必要性,探索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公共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所在,并为其提供三点有效融入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朱施成 《社科纵横》2007,22(6):147-148
以湖北省九所高校体育院系为对象,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以探讨分析其中不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和学生就业双向选择要求等方面的因素,并提出扩大体操普修课程培养目标口径、优化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改善体操教学硬件条件设施、组织高校校际间体操比赛、积极促成学生对本科体操普修课的认可等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6.
徐梅 《社科纵横》2013,(2):310-311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8所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深知体育教学是高等职业教学的基础,是各个专业学生的公共课程,关系到学生将来以怎样的身体素质服务社会。综上,将"教学生学会锻炼身体"作为体育教学改革切入点,符合上海市教委提出的"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基本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提高身体素质,是必然举措,对每位学生今后几十年的工作及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庆谊 《社科纵横》2006,21(6):137-138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与运用势在必行,1999年1月,中国教育部就提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们怎样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和科研成果为教育服务,实现更优化、高质量的体育教学目标,是摆在每位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网络体育教育更是体现了教学中新的要求,它已被列为必要的教学手段,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高校体育教育现代化进程,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建设并运用网络教学,如何使学校体育教育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本文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省的7所大学中16个大学体育社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增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展现了大学生的才华,为高校成立体育俱乐部,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人文奥运"反映了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确立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文化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相融合应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教师、学生自身、教学环境.学校体育改革就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拓宽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使体育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场所,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
张序成 《生存》2020,(1):0184-0184
体育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主要课程之一,基于传统教学中体育教学的边缘化地位,素质教育从“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之本的观念,重视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落实的细化内容,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体育核心素养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质、体育个性等方面。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发展现代化教育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体育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们逐渐注重自身的身体素质。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户外运动训练能够起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及体魄等的作用,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发挥效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训练的作用,对其开展户外运动训练的途径进行简要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路天顺 《学园》2011,(17):173-173
《体育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14.
和谐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 《社科纵横》2008,23(6):144-145
和谐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建构在"和谐"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在高校政治理论教学中要从和谐的角度出发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教育以"和谐"的理念作为出发点.以和谐的人文关怀为先导,以和谐的人性化课堂为保障,以和谐的社会实践为途径,通过分析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推行高校思政课的和谐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如何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元素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非常重视的问题."启发式"教学贵在激发兴趣、启迪心灵,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体现了其独到之处与优越性.以《会计学》为例,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元素与丰富的表现形式,通过课程、教师、学生三位一体融会贯通,将"启发式"教学润物无声般应用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过程,为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储著斌 《社科纵横》2013,(7):157-161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大学德育,在"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高等教育、开展总路线教育以及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背景下得以加强,通过确立人的全面发展指导方针、规范高校政治理论课建设以及召开1955年全国大学校院长座谈会得以推进。这一时期的大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强调以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以与资产阶级争夺青年为现实基础,以政治理论课为主要渠道,以所有教师负有育人职责为基本形式,以改进大学生课外活动增强思想性为有效途径。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学德育特别是2004年中央发布的16号文件,更是对这一时期大学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批判继承和现实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发展生产力,国家把发展教育作为长期战略的目标,并列为首位。从高等教育来说,仅靠国家来办是完不成这个任务的,必须靠社会力量来办学以补充国家办学力量的不足。助学高校是适应国家自学考试需要而诞生的一种新型的高等学校。现在助学高校犹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各地发展起来。但是,助学高校在发展中也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在助学高校内部也有一些不同看法。本文仅就办学指导思想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教于对助学高校研究有兴趣的同志。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结合高校实际,着眼大局,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积极应对多方面的严峻考验和挑战,紧紧围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这三个主题,弘扬时代主旋律,努力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张如江 《学术交流》2012,(Z1):234-235
《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现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所在。以体育教师的中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20.
刘杰  邹英 《社会工作》2021,(2):60-68
自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内地恢复重建以来,其发展路径呈现"教育先行"的特点,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专业性、本土化以及社会性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从"教育先行"的发展路径来看,高校中的社会工作教育恰是这些不足的症结所在.从中国社会工作转型发展的内涵来看,社会工作应具备专业性、本土性与社会性"三性合一"的特性,实践教学是实现"三性合一"的重要手段.但在现阶段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单一方面.本文认为,有必要在高校社会工作教育中构建"全程融合式"实践教学体系,摆脱"教育先行"专业发展路径中的片面性困境,实现"三性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