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寿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2):081-087
对于金庸及其小说出现了反差极大的评价,褒之者誉之为中国文化英雄、民族神话的创造者,贬之者斥之为祸国殃民的文坛妖孽。如此过度的褒贬其实都是国族意识导致的意义张力作祟的结果,而这种意义张力来自于特定的研究对象个体与国家民族等宏大语境之间造成的巨大落差。中国现代文学或20世纪中国文学等学术概念和学术平台自然而然会激发评价者的国族意识,从而不可避免地形成意义张力对学术的干扰。汉语新文学的视角避免了宏大语境的自然渗入,也就规避了意义张力对学术评判的干扰,从而为金庸研究回归学术理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高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6-114,183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从“道”(说)字入手进行研究,发现金庸小说语言继承了宋代以来话本小说语言的一些特点和元素,具有非现代性的特点。看上去微不足道的“道”字,其用法则折射了叙事方式的特点,“曰”——“道”——“说”的演变,所传达的是古代小说叙事方式近代化演变的信息。而金庸的“道”字则体现了演变过程中一种非现代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高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3):106-114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
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
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
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
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
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再谈金庸小说与文学革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家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1):5-10
文章运用诸多文学史史料,从对传统武侠观念的改造,对传统创作方法的革新,文化含量和艺术借鉴方面,说明金庸小说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并辨析了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6.
李爱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3):100-103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金庸小说婚恋的现代性特征:以人物少受或不受社会制度束缚,来实行男女平等;拥有为爱献身的牺牲精神;具有真实的自我,能够弘扬自由精神,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相似文献
7.
胡小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
金庸小说的人物为"侠",主旨则为"义"."义"在现代化设计中是"正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诚信",在传统道德中是"侠义".读金庸小说,心里藏着"侠者"之梦,从自己开始,将它用于利国利民之中,而不是好勇斗狠. 相似文献
8.
宋雪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94-96
金庸小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这也是金庸小说作为新派武侠文学的代表作的主要特征。关于其作品中的古典文化部分,前人已有论述,但关于其中的现代性文化特征则少有论及。金庸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化成果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作家,虽然其作品描写的是古代生活,人物基本按照古代社会的规则处世,但同时也具备很多人文精神的风格,所... 相似文献
9.
赵言领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1):60-64
金庸小说的主题以理想主义开始,逐渐过渡到批判主义,最后以解构主义结束。在这一演变过程中,除了表现最为常见的侠义精神之外,还隐藏有一条儒学线索,其中既有对儒家精神的张扬,也有对其不足与缺陷的反思,这为我们重新审视儒家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照。 相似文献
10.
论金庸小说的影剧式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家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4)
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得力于戏剧、电影尤多.戏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小说场面和人物调度的舞台化,电影的影响表现在笔墨描写的视觉化和场景组接的蒙太奇化.影剧式技巧的运用,使金庸创造了一种新的武侠文体. 相似文献
11.
卢有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36(2):88-90
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和奉行.道德信仰危机指的是人们对既有道德信仰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这种信仰体系缺失的一种精神状态.今天我们已经陷入"道德信仰危机"是国内学界的共识,对这形成一危机的成因有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各种观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失范的这种历史中介性环节所表达的正是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信仰危机在社会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中介性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严晓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22(6):101-105
金庸作为有着较高成就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成功的报人、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其巨大的影响、丰富复杂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历程,迄今为止已经催生了12种金庸传记。本文着力于这些传记的客观分析,肯定其成功的经验,更总结其失败的教训,并剖析金庸传记“繁荣”的社会原因,对今后金庸传记的写作提出较为具体的意见和设想。 相似文献
13.
14.
李红秀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16-19
当代重庆文学合法化身份的取得是在直辖以后,而空间的地域性与作家身份的地域性是认识和研究当代重庆文学的重要前提。当代重庆文学迫切需要全国性的认同。这种全国性认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学术的全国性认同和受众的全国性认同。本文认为,当代重庆文学要能在中国文学的版图中凸现出全国性的所指,主要有四种方法:第一,地域性体验的全国性认同;第二,进入全国性的传播体制;第三,加强学术评价与文学创作的良性循环;第四,制造新的学术话语。 相似文献
15.
程林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1)
实现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减少社会震荡,遏制党内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并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下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主要挑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化解忧患的根本举措。具有长远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是一种深邃的战略忧患;深刻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一种清醒的理性忧患;将忧患意识化为迎接挑战、锐意进取的信心勇气,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曾艳兵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2):26-30
卡夫卡活着本身就是艺术品,他以他的人格和作品同时影响着中国当代作家,以致于许多作家将他视为知音.他为中国作家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更新了一批作家的小说观念和创作意识.卡夫卡的独立特行并没有在中国当代文坛引起轰动效应,但对于少数敢于探索、勇于冒险的作家而言,他的影响却是深刻而又长久的. 相似文献
17.
姜红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4):89-91
本文从人物塑造、文化修养、语言风格及创作心态四方面对金庸小说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求真、以现代的观点诠释历史、对传统的白话文加以发展及将自由写作的精神与严肃的态度相结合是金庸小说沟通雅俗、超越古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樊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37-43
论文通过对中国当代作家接受美国文学影响历程的勾勒,揭示了美国文化中尊重个性、尊重成功的精神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气质的塑造,同时也发现了中国作家在接受美国文学中不同风格的作家影响时有所选择的时代因素与个性立场。 相似文献
19.
论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树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3):40-45
当前国内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责难有不少并不恰切。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真正的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批评观念先行,批评视点及方法较单一,未充分重视作品内部全部的复杂因素,批评的“文学性”学术品味不足;二是信息大量重复,缺乏沟通与学术尊重,表现出学术态度的轻率浮躁,文学批评的坦诚性不足。这是真正的危机所在,不克服这两方面的问题,调整批评策略,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或者说“性别诗学”研究难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华金余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65-70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学经典的建构除了与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有关之外,还与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与可阐释空间的大小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即文学经典具有相对稳定的标准。中国当代文学符合标准的作品尽管不多,但已经有些作品比较优秀。21世纪,有人认为中国文学将走进没有文学经典的时代,主要指的是以文学经典作为时代核心影响力的时代也许将成为过去,但文学经典作品无疑仍然会产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