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当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迎来了她的百期生日。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心灵抚摸着她的每一篇章,其独特的刊物风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使之在理论界树立起了自己的独特形象,受到世人青睐,这在民间文学和美学研究栏目中表现也是十分突出。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历史传统,作为地方民族院校的学术理论窗口,《学报》自然担当起了宣传本地区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在民间文学领域她将研究的触角伸向本地区的每一个民族,伸向了由多民族文学想象组成的文…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蒙古族大学生双语态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吾尔族与蒙古族大学生是我国西部两个非常重要的双语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无不受到来自地方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作者曾假设:由于存在民族文化的差异,来自两个不同民族的两组被试在双语态度方面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研究结果否定了假设。  相似文献   

3.
1994年,青海民族学院政治系进行了由政治专业向管理科学专业转向的尝试。总结这次专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并对新学科发展进行一些前瞻性研究,对探索地方民族院校专业设置的科学规律和基本原则,加快发展高等民族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4年,青海民族学院政治系进行了由政治专业向管理科学专业转向的尝试。总结这次专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并对新学科发展进行一些前瞻性研究,对探索地方民族院校专业设置的科学规律和基本原则,加快发展高等民族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音乐作为艺术体系的分支之一,与地方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众所周知,地方民族的形成是由聚居区人们共同的语言、风俗习惯等因素进行长期融合而成,在漫长的历程当中,民族、音乐、文化三者互相交融、共同发展,形成了具有不同地方民族的音乐文化。其中,有着我国民族乐器瑰宝之称的古筝像是一朵奇葩从我国西北地区传遍全国各地,地域性与民族性则更是筝乐艺术的根源与皈依。本文试从民族色彩分析、音乐文化分析、民族色彩与音乐文化的关系三方面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1980—2009年间有关“青海民族教育”研究文献的梳理,从研究主题、主要载文期刊、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等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海民族教育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逝世一百年了。一百年来,世界和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无往而不胜的,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地发展。在纪念这位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的时候,联系青海地方民族历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进程,并从中吸取积极力量,以改进今后的研究和教学,就是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8.
《文化、空间与秩序:青海藏区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社会稳定研究》2016年6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骆桂花教授的《文化、空间与秩序:青海藏区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社会稳定研究》一书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系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项目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青海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区,藏传佛教在这里至今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和深刻影响。文章在研究藏传佛教史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论述了青海在藏传佛教文化传播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进而得出青海是藏传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唃厮啰政权是北宋时期由甘青吐蕃部族建立起来的地方民族政权,在青海地方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唃厮国政权兴起与发展,认为唃厮银政权的兴起与当时甘青地区吐蕃部族发展的历史、地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青海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区域自治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地域性,在青海实施这一制度,为青海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创造了充分的制度保障,也对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制度创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青海各民族原有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正在产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本文以青海省贵德县三河地区为例,探究多民族聚集区汉族社会的节庆民俗变迁,在分析、诠释基础上,寻找文化变迁模式的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世居青海的藏、回、撒拉、土、蒙古以及汉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其中一部分文化凝聚和积淀在了各自的方俗语汇之中。本文从高原各民族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民族联想等三方面探讨了青海方俗语汇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明清鼎革之际,地处西北边陲的甘宁青地区社会动乱不已,各种势力竟相争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权。顺治二年至十一年,甘宁青地区隶属清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辖制,其在甘宁青地区的军事、吏治、民族政策等方面均有所施政。对孟乔芳督抚期间在甘宁青地区施政措施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顺治朝清廷经略甘宁青地区的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一个自然条件差,经济不发达,边远、贫困、人少地广、居住分散,多种民族聚居的省份,是发展中国家处境不利女童受教育的典型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各级人民政府为发展民族教育,解决女童入学。提高广大妇女素质,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使女童受教育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为处境不利地区女童就学提供了发展模式和办学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对青海古、近代兵器演变的历史进行了系统考察,并从兵器演进史的角度揭示青海民族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生态学来看,审美文化是在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中发育起来的文化形态。早期青海先民在与自然的依生关系中,形成了具有原始宗教意味的审美意识。同时青海自然环境的多样化促成了各民族审美意识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于建设和谐、小康的社会主义新青海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对青海民族学院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同时也存在着某些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因素,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元代是甘宁青地区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元王朝将该地区的西夏遗民以各种形式大量内迁促其融入汉族的同时,又有大量的汉人、蒙古人、畏兀儿人、西域人迁入这一地区,使该地区形成了多民族杂居共处的新格局。由于长期而密切的族际交往,该地区出现了民族融合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古代文人及其诗作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和民族范畴,必然带有一定时期的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本文以清代咏青诗歌为媒介,采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勾勒出清代循序渐进地统治青海的军事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