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满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一直传承不衰 ,并且沉淀于满族人的心理结构中 ,作为民族的一种内涵体现在其社会生活之中。葬俗(即丧葬习俗 )无疑是一个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7世纪中叶以来 ,入主中原的满族统一了全国 ,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满族的文化包括风俗习惯等自入关以后发生了某些演变 ,尤其是在葬俗方面 :“自疾革以至成服 ,大约俱遵文公《家礼》”1 “其五服之制 ,率皆奉文公《家礼》……虽至愚劣 ,不敢逾礼。”2文公即朱文公 ,南宋朱熹。这是民族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采用考古学的方法以及利用传世典籍来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语言的一些特殊属性使其成为记录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通过对民族语言的研究发掘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面貌及其发展状况,是一种科学可靠并且实用的方法.通过对几种传统上研究古史古文化方法的比较与分析,探讨赵阿平教授的〈满族语言与历史文化〉,该书为研究满族历史文化及相关学科问题开辟了全新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4.
满族说部是北方民族的史诗,说部艺术深深地根植于民众之中,它是有着长期流传历史的优秀文化遗产,通过代代口耳相传,颂扬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鞭挞了假、恶、丑的行为,讲述了氏族盛衰兴亡的历史,极大地激励、鼓舞、教育了满族后代,满族说部是文化记忆中最古老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满族作为东北少数民族中一个卓越的代表,以自己特有的民族贡献丰富了关东文化的内涵,推动了关东历史文化的发展。在满族文化与关东文化的互动交融中,满族文化的很多特点和风情已经内化为关东文化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关东文化深深地打上了满族文化的烙印。文章结合满族的历史贡献,从关东历史的发展,冰雪文化的形成,饮食文化的创造,民俗风情的展示等方面探究满族在关东文化形成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文信息》2008,(1):2-2,4,5
没有比‘藏着的中国’更能妥帖地表达我们走进博物馆的感受:中国其实一直在这里,在玻璃展柜后,在聚光灯下,在汉画像的线条里,在六朝人的笑容上,在唐塑的色彩和宋瓷釉面上冰片般的裂纹中……在中国,有一千八百多个博物馆散布在各个省市,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生活的所有方面。这里所精选的一百个博物馆。展现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一百个关于古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生活的话题,带你从头打量这个富含历史的中国。[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不同的主题,决定了它们有别于其他博物馆的特征。独特的主题体现和专业的陈列介绍,专业性博物馆是为保存这世界某一个特殊领域的历史而存在,而它们加在一起,又融合成了这个大千世界。这里有着千年前的帝王陵墓,也有奴隶们的辛酸历程:这里有着精美的瓷器,气势恢弘的碑刻,也有着街头巷尾的百姓生活;这里有古蜀国神秘的文化,也有着近代中国悲壮的奋斗史……穿梭于专业性博物馆。见证历史的方方面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11年8月9日,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3家单位主办,长春师范学院、通化师范学院、伊通满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3家单位协办,吉林省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吉林、辽宁、黑龙江、台湾等地区的专家学者150多  相似文献   

9.
清代满族第一位用汉文书写的诗人鄂貌图,其诗歌反映出思想的矛盾性,表现为:沉郁悲壮中的愁情;客观上反映了清朝建立初期,连年的征戮,带给渴望用儒术统治天下的像鄂貌图这样的士人无限苦闷和终生难以排遣的抑郁;自信乐观的民族精神的体现。他的诗歌,反映出北方诗派雄浑豪放的特点,体现了清初蓬勃的上升气息。  相似文献   

10.
益众 《理论界》2009,(8):1-1
长久以来,有关我国满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满学、民族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学界反复耕耘的一块学术热土.这块热土近来拂过一股清新之风,由辽宁大学江帆教授所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一书.以一种不同以往的学术视角,打破了学科疆界,整合了民俗学、人类学、生态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满族共同体与族群原生文化、满族民俗建构的生态性本原、满族的认知与象征系统、满族的民间信仰与精神世界构筑、满族的口承叙事与社会记忆、满族民俗的功能、满族的文化适应与文化变迁等满族文化建构与民族生态进行了多维审视与系统剖析,赋予了满族文化研究这块学术热土以新的耕耘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进 《理论界》2012,(5):91-92
本文从聚落考古研究着眼,列举中国目前通行的遗址保护的两种模式——营造遗址博物馆的建设遗址公园和具体做法,提出聚落考古研究对遗址地的遗址保护、复原和展示具有启示性作用,并对陕西汉阳陵帝陵博物馆的实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满族文学史》四卷本的编辑出版,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精神和进步史观.这部著作民族特色突出,体现出民族意识和心理,突出了满族作家在满族文学史、清代文学史甚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该书秉承进步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对初步的民主思想和反封建思想的大力颂扬,体现民族融合和交流的进步历史观.  相似文献   

13.
今年初,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总体战略部署,决定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分批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这给博物馆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要让更多的群众走进博物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替代的独特的重要作用,履行宣传展示,服务社会的职责要求,博物馆就必须实现观念上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以物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本,努力提升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优良服务和更多的优质展览.  相似文献   

14.
《恩切布库》是一个满族部落的创世传说,在恩切布库这位满族创世女神的教化和帮助下,满族先民战胜了野兽、恶魔,改变了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满族的先民由蒙昧逐渐步人文明,写出了满族先民同自然抗争的艰辛历程,也基本上浓缩了广袤的东北地区各族先民共同的发展历程。《恩切布库》等满族说部传递着满族先民社会形态发展的信息,在讲述和传承祖先与英雄的神绩、伟业时,满族先民由母权社会步入父权社会,由野蛮、愚昧走向文明的踪迹依稀可寻,满族先民早期的生产、生活、信仰,以及生存状况等真实的场景依稀可见,对于东北民族早期社会的研究而言是丰富的、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库。  相似文献   

15.
16.
满族风俗在东北风俗文化圈中独具特色,属于黑龙江省人文景观资源中的特有文化.历史遗迹与满族风俗文化交相辉映,会成为人文景观中价值递补之双方,能以民俗促进发展,因发展建设遗址,由遗址打造景观,借景观弘扬风俗.  相似文献   

17.
物质文化史所具有的通过物质看文化等研究特点,与博物馆的实物研究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相对于文物学和考古学的实物研究,物质文化史研究对博物馆的实物研究以及利用实物资料展示人类生存发展的历程,对博物馆设计富有创造性和戏剧性的主题性展示,具有更直接的意义。物质文化史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物质文化史在确立其学科地位之同时,应该成为人文历史艺术类博物馆藏品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自清朝入关到清帝逊位,满族的民族性呈现出一个显著的演变过程。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满族从一个帝国时代的政治民族迅速演变成民国之后的文化族群,而这种演变不仅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的一个缩影,也塑造出当代中国社会满族成员独特的族群认同特点。文章系统地回溯了满族在东北地区的兴起、入关后处理满汉关系的政治谋略,结合民族理论和民族话语解读满族在认同意识方面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19.
木基元 《学术探索》2001,1(1):61-64
本文扼要地回顾了西南民族学实物资料的调查、征集与研究历程,指出西南地区是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宝库,民族博物馆事业也是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文章还讨论了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民族博物馆向何处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1年8月9日,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3家单位主办,长春师范学院、通化师范学院、伊通满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3家单位协办,吉林省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吉林、辽宁、黑龙江、台湾等地区的专家学者150多人出席了此次盛会。大会由吉林省委讲师团团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正院长级调研员付百臣同志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