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趋同”的论点,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皮蒂里姆·索罗布金较早提出的。“趋同论”把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水平作为检测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志,否定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论断,主张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对两种社会制度进行综合,用资本主义同化社会主义。这是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2.
反“和平演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从两种社会制度对立并存格局,看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长期性。自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之日起,人类社会便进入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对立并存的历史时期。尽管国际资本主义曾企图将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扼杀在摇篮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也曾一度把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是在近期可以实现的目标。然而历史发展却表明,世界上两种社会制度对立并存必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20世纪,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内部矛盾较为稳定,生产关系具有调整能力,能够允许生产力进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是马克思晚年研究的焦点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他提出了著名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中国革命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这一跨越论思想在社会制度上的伟大实践,但中国并没有跨越资本主义的发达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又好又快发展是中国继续这一道路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论述阎德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在统一后的中国一国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将长期并存。如何正确处理一国范围内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趋同论”的逻辑基本点“社会趋同论”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一种思潮,是我国近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中较为时髦的理论。它以“技术决定论”作为解释社会变异的理论基础,把经济计划与商品经济作为融合渠道,并以劳资“收入均等化”为佐证,从而否定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社会趋同论”基本逻辑的出发点是:随着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浪潮的运行,两种并存相悖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是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矛盾的集中爆发。这场金融危机虽然首先发生在美国和欧洲,但也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这场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了包括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在内的西方发展模式的严重弊病和危害,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生命力。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在为我国广泛吸收、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文明成果提供了广阔舞台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弊病扩散到全球,从而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了巨大冲击。社会主义自主发展不仅要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统治集团的奴役,而且要摆脱不公正的国际关系和垄断资本的盘剥,在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国家稳定发展的同时,又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平等地和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和较量仍在继续之中。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时候,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总结我党反对帝因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斗争历史和经验,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斗争的历史回顾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是本质对立、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和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但自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以来,两种社会制度间的斗争和较量就从未停止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势力提出了“遏制”和“和平演变”两手交替并用的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战略,与此同时,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就成为摆在社会主义国家面前艰巨的历史任务。战后,由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由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有着巨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世界历史”范畴的意义●赵甲明自从资本主义工业“首次开创世界历史”以来,各个民族和国家,无论其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如何,在经济上、安全上以至政治上、文化上都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世界历史的演变发展...  相似文献   

9.
胡莹 《天府新论》2010,(1):55-58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是过剩危机出现的动因,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商业过度投机是促成过剩危机的重要推动力,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引发危机的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主义的发展走进一个“二律背反”的空间,即,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也会加速减少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外部化成本的释放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反应对长期困扰我们的姓“社”姓“资”问题具有难得的方法论启示,即不要离开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去讨论姓“社”姓“资”问题,离开这个关系,便不能回答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问题.也不能回答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恰恰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依存和联结”,才使资本主义得到了局部的人性化的改善,才使资本主义在危机爆发时得以喘过气来。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可以因与资本主义的“相互依存和联结”现象,而坚信市场经济选择的正确性,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必要。  相似文献   

11.
“趋同论”是指一种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能相互融合,趋同为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理论。它最根本的思想就是所谓的“所有制趋同论”,其要旨是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正在抛弃各自固有的本质,相互趋同。这种理论不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危害很大,它可以诱导人们得出诸多错误的结论:两种社会制度质的界限正在消失;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已经过时等。因此,必须对“所有制趋同论”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特定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范围的,有十多亿人口的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小范围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按照传统的观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两种社会制度,要么是社会主义“吃掉”资本主义,要么是资本主义“吃掉”社会主义。然而,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却突破了这种传统观念,他关于“一国两制”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论上有许多创新,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思想,又在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现实关系上突破了某些传统观念,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学习。本文结合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论述,探讨大范围社会主义和小范围资本主义的关系, 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国内思想文化界有人认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中遇到这么多困难和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高度发展这一历史阶段”,因而提出了“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社会形态,才是不可逾越的”命题。这就是说,我国由一个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观点,在一些人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引起了思想混乱。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这一重大原则问题,对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于坚定我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占领”运动、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华尔街的"占领"运动蔓延至华盛顿、洛杉矶、芝加哥等大城市,成为一场社会各阶层和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国际性事件。从2011年9月以来,"占领经济"、"占领选举"、"占领文化"等各种形式的社会运动还在发展。"占领"运动与金融危机紧密相关,其直接原因是由于西方国家新自由主义长期泛滥和恶性发展,导致严重的"财团政治"、贫富两极分化、高失业率和社会不平等,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其根本原因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占领"运动的实质是社会各阶层对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抗议。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进一步显示出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5.
卢衍昌 《兰州学刊》2006,3(4):97-98,101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为人们从源头上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立论依据。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只能说明中国选择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却并不意味着中国能够完全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且,我国至今也远没有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更没有完全扬弃资本主义的弊端,只能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最终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 何谓“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在一个国家内,允许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一种政策。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29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心归向,提出的香港、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一项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7.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今中国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人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在不少人看来 ,早就处在垂死、腐朽阶段的资本主义却始终“垂而不死”、“腐而不朽”;而要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经历最初的大发展之后 ,现在却反而普遍遇到很大的麻烦——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了社会制度变迁的历史悲剧。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 ?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历史规律发生了错误呢 ?因此 ,全面、准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发展原因和发展趋势 ,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反复论证的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就能“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是共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基础。两种社会制度和谐相处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两种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的思想,有利于从深层次上批判冷战思维。  相似文献   

19.
李振华 《南方论刊》2009,(7):58-58,51
谈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自然比较起两种社会制度的优劣利弊。自苏东剧变以来,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占据总体强势,其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远远超出现存的社会主义5国,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成为岳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点。现实表明,由于科学技术上的领先,短期内资本主义国家仍将占据优势,但社会主义也表现出自身的优越性。信息化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将继续与资本主义展开斗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水平是一切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分析某种社会的生产关系乃至社会制度的发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科学认识当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是进一步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根本依据,也是进一步探索“如何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的根本依据,也是进一步探索“如何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的基本出发点,近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以“生产力落后”为理由,肆意否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否定现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企图把中国引入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严重地搅乱了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