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吸收西方三权分立政体的有益成分,并结合中国固有的制度,创造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五权宪法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包括五权分立,还包括权能分治、县自治和四大民权等多方面内容.这一学说成为孙中山拯救祖国、振兴中华的重要方案.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主张在西方普遍实行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基础上,再加中国古代的考试权和监察机,希望通过新“两权”来制约官吏,整肃束治.解决挂着中华民国招牌之新政府交治败坏的问题。孙中山对考选权、监察权的强调,正是重视对政府用人和官员行为的监督、限制。这既是治疗当时中国政治顽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近代民主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论孙中山的民权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为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提出了从全民政治到“五权宪法”的民权政治思想体系,但由于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社会经济状况的制约和其思想的局限,使其单纯的民主方案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孟德斯鸠系统地阐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并明确提出了分权制衡理论.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思想的重要发展.对"三权分立"与"五权宪法"的比较,应从两大思想的立论基础、构成形式和分权实质等方面入手.虽然"三权分立"与"五权宪法"思想都有历史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它们是中西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两座辉煌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古代的考试权和监察权,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五权宪法”理论。“五权宪法”与“三权宪法”的不同不仅仅表现在五权和三权的形式上,更体现在理论基础、实现方式以及制度设计的理念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在借鉴、吸取中西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了他独具特色的直接民权思想,并且于1921年在广东护法政府率先付之实践。然而由于民智未开、经济落后、以及直接民权思想本身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下,这种实践以失败告终,但是它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还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实行直接民权、以及实施地方自治的具体方法等,地方自治不仅为一政治组织也为一经济组织。1939年国民党推行新县制,号称继承总理遗教,改革基层组织,设立民意机构,逐步建立独立的地方财政,并调整新的党政关系。但是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和新县制实施的指导思想、自治向度和强调重点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和背离,这与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还不够成熟以及国民党当时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孙中山关于建设政治文明的思想,指出了孙中山关于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意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发展,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自由民主观是集体主义的自由平等观,它以革命为前提,强调国家自由的优先性,导致自由民主的内在矛盾和现实困境。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过程演变成侵犯民主自由平等的过程,这是革命的逻辑。法国大革命如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也未能逃离此巢穴。研究孙中山的自由民主观,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纪念。  相似文献   

10.
实行民治的第一方略--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是其民权主义之重要内容, 贯穿其民主革命思想发展的始终.孙中山在研究民主革命前后兵权与民权的转捩关系时, 感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时人民民主程度的实际情况, 借鉴欧美之民权理论与实践, 把以县为基础的地方自治作为在中国根除专制政权、克服官僚政治与军阀擅政, 进而实现民权主义、建设"民治"政体的第一方略.他认为县自治是实施直接民权、确保国家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 是实现五权宪法的"制扣", 是建成民主宪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与日本的交往时间最长,而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的统一,曾寄希望于日本的外援上,但其结果均遭失败,不过是几度幻想而已。诸多教训使孙中山先生认识到:中国的事情,不但不能依赖日本军国主义,而且必须反对它的侵略才能办好。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特质,手术界往往认为是分权制。其主要理由在于:“五权宪法”是“以‘三权宪法’的欧美宪法作为范本”,“并吸取了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部分制度构成的混合物”。对此,笔者持有异议。为什么说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并非分权制呢? 其一,笼统地看,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与分权制有相似之点—二者都存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机关,但这种相似只是形式上的,因为分权制设置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与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对孙中山政治思想的形成及其政治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儒家政治思想中的"八目"思想与孙中山的建国构想(包括"五权宪法"、"三阶段建国")在根本政治理念上将统治者的高尚人格视为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忽视制度对权力的约束;在政治制度建立的具体策略上把被统治者具体人格的完善看作是国家建立的前提条件;在政治文化上贬低个体权利在政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表明这两个思想体系的关系并非表面、局部的相似,而是价值关注和逻辑思路的契合.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初步探索,体现了对中国发展阶段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但是由于受传统社会主义观念以及把前苏联领导人的观点神圣化的影响,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被判断为“主观社会主义”。尽管如此,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包括:选举权、罢官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种。孙中山认为人民只有享有这四种民权,才能直接管理国事、管理政治和管理政府。这种思想对我国现在和今后民主法制建设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后,“民族主义”日益为国人所提倡,并且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于20世纪初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潮。孙中山所倡导的民族主义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时刻对如何救国做出的回应,是随着革命的发展、理论认识的深入而日益成熟的,也是在汉民族与整体中华民族、单一民族国家与统一多民族国家之间不断进行调适而做出的选择。它的形成、发展、完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虽然其学理依据尚存缺陷,但却在清末民初不同的历史情境下产生广泛的社会动员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民族一体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18年,孙中山在上海写成了《心理建谢一书,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提出了“知难行易”知行观,并自豪地称之为《孙文学说》:这种知行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真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有助于人民群众领会我们党艰辛探索的“知”——科学发展观;2.鼓舞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坚定地去“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有利于人民群众珍惜“行”后得到的新“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在对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以"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这一经济纲领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误解.但是,这一思想中"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均平”与“协调”观承认“均平”与“协调”是事物自身属性和发展趋势,它集中表面于孙中山思想的六个方面,是孔子的“正名”、“均无贫”与董仲舒的“三纲”、“均贫富”思想的承传与弘扬。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一生固然是革命的一生,然而,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一生除暴力革命活动外,还有若干协商或议和活动,以往学界通常偏重于探讨或彰显其暴力革命的一面,而忽略甚至贬低其协商活动。所以如此,与20世纪国人对革命的误读及漫长的中国革命实践有关。事实上,孙中山政治思维有着革命与协商的两重性,这与其独特的教育背景及对现代政治文明的体认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