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就业市场的缺陷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有关政策制度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有: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增强毕业生的择业能力,为毕业生充分就业作好准备;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深化有关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充分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校毕业生党员意识再教育的薄弱状况,通过加强毕业生党员身份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再教育,构建理论灌输、专业学习、实践锻炼、评议监督和后续指导“五位一体”的再教育体系,增强毕业生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培养合格党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我国的人事、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也正在发生变化,原来的毕业生计划分配就业制度将逐步被社会选择就业制度所取代。为了使毕业生熟悉和掌握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了解社会需求人才的全面情况,增强求职择业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我校于今年初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的就业进行指导,我们主要做了下面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实效性十分紧迫和必要。实效性得到增强,可以有效的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文章探讨了当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突出的思想问题,对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实效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毕业生通过市场自主择业,达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成为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最终趋势与目标。面对日益竞争的人才市场,当代大学生该如何进行“邓选”,如何根据市场的需要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实力,这是每个毕业生都十分关注的问题c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才市场是双向选择,作为大学毕业生来说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最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据某权威机构对全国150多个地区的部分大中型企业的问卷调查,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护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满意度稳步提高,但是仍存在就业质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等突出问题。通过对连云港10家用人单位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带教老师及高职护理院校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出影响护理高职毕业生整体素质的主要因素。结合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职护理毕业生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对应的建议和策略,为增强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长远的规划,能否提高就业指导水平,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关系到国家就业工作大局。我们不能再沿着旧体制下的传统做法,而应该认真学习、刻苦研究、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从多个方面努力,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代性,开辟一条符合高校校情,具有自身特色的就业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基于调查问卷,就高校毕业生择业心态做出调查,分析毕业生择业现状,提出大学生要想更好就业,必须增强职业规划意识,提升就业准备水平,增强个人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职业指导帮助就业、维护就业稳定、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功能对于帮助毕业生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树立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合理就业定位、增强供需双方满意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石油行业划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尤为显著。本文从职业指导的概念、作用及石油划转行业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面临的问题入手,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福州市6所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探析大学生就业成本与就业状况间的联系。据调查:毕业生求职费用中花销最大的前三项分别是:服装、化妆品等包装费,培训费、考试材料费,应聘的差旅费;就业成本的高低与毕业生能否就业无直接关联;毕业生充电费支出的收益相对较高;超五成毕业生对就业成本无规划意识,收益未达预期。最后从政府、高校及毕业生三个角度进行了对策研究,提出政府需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构筑和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高校需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学生需增强成本意识,减少盲目求职;不断完善自我,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市场环境下,毕业生就业状况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薪酬又是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重要评价指标。基于6所高校2018-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对毕业生薪酬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就业地经济状况等9项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薪酬具有显著影响。据此,从政府部门、市场主体、高等院校和高校大学生4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毕业生择业价值观的现状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七所大学1513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择业价值观的问卷调查,对大学毕业生择业价值观现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发展因素和保健因素是大学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大学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在性别、生源地域、家庭经济状况、学科类型、学习成绩等因素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有些方面差异非常显著。调查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比较说明,不同地区的大学毕业生择业价值观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成才与就业》2009,(8):26-27
新一轮就业高峰又将来到。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薪资指导价位的具体情况,不仅是毕业生与家长,也是社会所广为关注的。在此,综合近期各媒体及本刊的相关报道,特将要点摘编如下,以供读者参考。令人鼓舞的是,上海市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签约率、签约薪资均高居首位——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九江地区开放与发展,深化我校教育改革,使毕业生有更好的用武之地,做到“人尽其材”。我们共走访了全市H区十县八个厂矿的89所中学,共接触了1577名在职师专毕业生。就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分布情况、工作年限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对师专管理和专业设置改革建议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师专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专业分布情况第一、接触的1577名毕业生中,文科毕业生人数(包外语)659名,占总飒.78%,而理科毕业生人数(包体育)890名,占总56.43%。第二、由于音乐、美术是我校新近开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阐释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构成的基础上,论述了这一群体存在的思想问题,并主要从社会制度、个人处境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些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以充权的方式来增强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思想意识,进而使其实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提高求职竞聘核心能力,促进其尽早就业,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建设者。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方案(一般称为中期改革方案).通过这项改革,逐步把竞争机制正确弓队高等教育;增强其活力和动力,从而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本文试就高校招生工作如何改革,以适应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谈点粗浅意见.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发展过程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一)建国初期,实行“两包’(包经费、包分配).“两包”的办法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应立足于择业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引导高校毕业生培养创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根本立足点,也是指导就业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大学生择业意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河北省10所不同类型高校930名毕业生择业地域期望、薪酬期望、单位性质取向、择业标准取向、先就业后择业态度、到基层到西部就业态度、自主创业态度等方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本专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毕业生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河北省大学毕业生择业期望值依然偏高,择业标准多样化且更看重单位的薪酬福利待遇,动态择业及自主创业意识显著增强,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积极性不高,不同毕业生群体间差异显著。从加强正确的择业观宣传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出口”指区域社会需求和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和流向,企业是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出口地,所以,企业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要求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完善教育内容、增强生存与发展优势的关键指标,也应成为高职学生完善自我、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导向。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育专业是我国高校1998年新建的本科专业,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为基础对2013届小学教育本科毕业生的职业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为对就业形势不乐观、为就业所做准备不足、择业意向不明确、择业意向偏高、择业观模糊,提出增强专业认同感、注重学科知识掌握、突出专业特长等对策,以期提高该专业每一个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