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方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在这种模式下,地方政府受财政收入最大化和GDP增长高速化两大目标的驱使,往往会在税费、投资、公共服务等方面,选择有利于经济扩张而不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就业增长的政策.改革当前的财政体制和政绩考核机制,以改善地方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规范政府行为,不仅是扩大就业的需要,也是真正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在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及其行为对能否及时、有效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从地方政府自身利益与既有制度安排来看,地方政府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动力缺失的问题,原因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财政分权体制、地方官员考核制度、地方政府职能模式之间存在的矛盾,消解了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为此,必须推动地方政府治理机制变革,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干部晋升制度,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探求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治动力。  相似文献   

3.
绿色GDP是衡量两型社会建设成效的有效工具,能够促使地方政府落实两型社会建设相关政策,其实施须以三方联动、项目拉动、示范推广等为原则。绿色GDP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层、社会进步层、资源节约层、环境友好层等诸多关联指标。推行绿色GDP,建设两型社会,要完善排污权交易机制,以市场机制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两型经济的发展;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来对有关环境要素的优劣进行评价;要将绿色GDP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官员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应当抓住城市化与工业化脱节这个主要矛盾。建议工业征用农用地的使用指标与农民工市民制的指标挂钩,形成土地非农使用的内在约束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开征财产税,使地方政府获得经常性主体税源,引导目前地方之间的GDP竞争转为经济发展和常住人口的就业和社会服务竞争并重,促进地方政府向公共财政和服务性政府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分权化的改革推进了地方政府独立利益主体地位的形成并引发地方政府竞争。地方政府竞争类型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辖区企业之间。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主要体现在区域制度、区域增长和区域管理权限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体现为流动性要素和制度、政策上的博弈,与辖区企业的博弈则体现为权责之争。三种类型的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发展均产生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2001-2013年的13年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累计为19.7万亿元,相当于2013年我国GDP的34.7%。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以GDP作为政绩考核标准的你追我赶的过程中,已经不啻于一剂"经济鸦片",调控政策中中央与地方的博弈正是地方政府竞争最为直观的表征。文章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厘清土地财政困局的动力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重构中央与地方关系,约束地方政府收权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向市场的"让权",从体制机制上找到破解土地财政困局的良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间不断以增加财政支出作为手段展开竞争,其中最为激烈的是对不同产业的投资支出竞争.本文从当前地方政府竞争的新动向出发,分别从经济激励和政治激励两个方面对地方政府的投资支出竞争现象展开博弈分析,揭示了地方政府之间竞争利益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地方政府之间竞争博弈行为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初步探讨了规范地方政府竞争的信任整合、约束、利益补偿与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8.
生态治理中地方与中央政府的“智猪博弈”及其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治理中,地方政府面临着高成本、低收益的问题,导致其缺乏执行相关政策的积极性,从而与中央政府形成了经济学上所讲的"智猪博弈"的局面.破解"智猪博弈"需要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生态治理上的事权财权,全面引入"绿色GDP"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实现"区域限批"制度化,不断完善生态治理问责制度,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生态责任即地方政府对生态问题所承担的责任和权力及不正确履行其生态职责所应承担的后果。当前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的缺失表现为生态责任意识缺失、忽视民众参与及生态问责追究不到位,这源于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的不合理以及法律运作规定的不完善、地方政府权力过于倾斜和生态问责力度弱。为此,需完善生态法律体系、构建绿色GDP政绩考核模式和搭建地方高校社会问责机制来调整地方政府生态责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纵向的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和横向的各同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纵向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主要指向财权和政治利益的交换,横向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主要是为了吸引实现经济增长所需的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各地日益增多的雾霾天气给人民健康、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日益频繁和增多的雾霾天气已不仅仅是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果,我国目前的雾霾天气更多的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大气的流动性和开放性使得雾霾污染由局部性空气污染向区域性污染扩张蔓延,这使得建立各级政府间的联防联控机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认为雾霾治理的政府间合作关系既包括纵向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区域内横向政府间的关系,中央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空气质量标准,推动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完善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地方政府要构建合作平台,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预警报告机制等措施,以实现对雾霾天气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发展战略的模式及目标选择是我国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机械地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无所不包的计划,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与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发展模式,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难以体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本质要求。正是在区域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创新的关键时期.安徽确立了赶超全国人均GDP的“九五”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创新,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一、以赶超全国人均GDP为目标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创新首先,赶超全国人均…  相似文献   

13.
利益差别与政策博弈: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另类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是两者之间关系的核心内容。双方对利益最大化追求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政策博弈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进行利益博弈的一种重要方式。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的过程,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激烈的利益博弈过程。本文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客观存在的利益差别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政策博弈,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创新举措,谋求更好地规范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均衡,协调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科技采购的博弈,由于事权与财权划分以及责任和利益的不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科技采购的动力是有所不同的,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层次的不同,地方政府之间对科技采购的偏好也存在着差距.因此,各级政府应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降低检查成本,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地方政府进行监督和协调力度,惩治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5.
区域公共管理实质上是政府治理方式上的制度变迁,即打破原有行政区行政的制度安排,重塑利益格局的制度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从而最终形成新的制度——相关因素充分博弈后的契约格局。这些博弈关系主要包括治理理念的"博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在这些博弈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博弈困境提出树立合作的"重复博弈"思维;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以及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斩断地方政府与社会经济主体的利益连带关系;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是建立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有效引导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地方政府的行为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协调。为了有效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调整地方政府行为。地方政府行为的调整要有相应的制度变革。这种制度变革的总体要求是从市场经济出发定位地方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干部的评价标准和选拔机制,以及改革相关的财税制度,使之能够保证地方政府的行为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直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纵观现有的文献资料,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的问题研究大多是从资源稀缺角度、从宏观的体制因素、政府因素等角度来进行论述,其理论研究还不够具体和深入.尤其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点中,用GDP作为测量经济发展的工具导向这一体制转变难点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应着重于GDP导向功能的"转变",工具性的改善GDP核算,实现从传统GDP导向转变为可持续发展GDP导向.  相似文献   

18.
吴非  曹铭  任晓怡 《西部论坛》2021,31(5):46-68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微观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主要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GDP增长率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形成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格局;在此情形下,过高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实现目标的硬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可能过多干预地区经济以确保目标实现,而这种干预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以2007—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越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过高,会促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张、产业结构偏向工业化和技术市场发展相对迟缓,并驱使企业加大实物资本投资力度、提升杠杆率和降低财务稳定性,这些都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变会引发"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变化: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加码"行为(超越国家目标和区域目标)和"五年规划"考核临近带来的考核压力加大,都会强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关系;在地方政府竞争体系中,"为增长而竞争"的相对弱化和"为创新而竞争"的相对强化可以有效改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结构性错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结构性调减,并有效弱化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创新"的负向关系.因此,要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竞争体系结构;各级政府用重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过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审慎制定短期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适配度,疏通阻碍企业创新活动的堵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政府间关系尤其是横向府际关系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中央政府在经济上放权和政治上集权,使地方政府之间围绕GDP、财政收入和官员政治晋升展开博弈,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甚至出现过度竞争。毫无疑问,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面前,竞争助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同时带来的跨行政区公共问题也越来越多,相互合作成为地方政府应对共同问题的理性选择。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平衡地方政府竞合关系应规范地方政府竞争,防止竞争过度,加强地方政府合作,促进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0.
环境污染中的合谋与监管:一个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企业环境污染一定范围内蚕食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成果。中央政府逐步加强环境保护,但是部分地方政府仍然纵容企业污染,某种程度上这与企业、地方政府在环境污染上的合谋行为相关联。本文分析地方政府与企业合谋的形成条件,构建企业、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模型,考察中央政府监管、地方政府与企业合谋行为的影响因素,得到了有利于降低合谋行为发生率的关键政策变量,并为构建有效的环境监管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