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昌市安义县罗田古村有1 200余年的建村历史.此处豪宅何以经久不衰?主要取决于该古村的选址及进、排水系统布置得当,其民居风格独特,其建筑构造处理科学.这些古村民居给我们的启迪是巧妙地引水入村并将进、排水沟与村间道路合为一体;民居以青石板勒脚,村间道路亦铺之以青石板;民居坐落灵活,房屋以堂厅带天井为中心而建,这都有利于民居的长久独存.  相似文献   

2.
目童 《老友》2013,(2):48-49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居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客家民居的建造特色及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  相似文献   

3.
谈舟山传统民居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存舟山传统民居可分清代早期、中期与清末、民国两个时期,各有代表性建筑,其风格与大陆民居各有异同,这与舟山历史、经济及地理气候等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4.
《老友》2013,(2):48
本期策划: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居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客家民居的建造特色及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  相似文献   

5.
新民居风格住宅是传统建筑文化有机更新的积极尝试,它融合了传统民居的元素,具有十分鲜明的符号特征。现代设计将传统民居构件抽象化、几何化、建筑化,再用到设计上,由此产生了可以适应当代住宅的新民居符号,形成了当代住宅的新民居风格。  相似文献   

6.
民居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同各地区、各民族的居住民俗密切相关。胶东自古为富庶之地,现在仍遗存一些清末民初的民居,胶东传统民居的建筑与装饰特点既受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也融合了外地的一些建筑元素,其中的木雕、砖雕、石雕技艺尤为精湛,最能体现胶东的建筑民俗风格,而蕴含其中的民俗特征也尤为突出。本文从实用性、审美性和民俗性三个方面对胶东民居建筑与装饰的特点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西镇巩村民居建筑变迁的考察,发现农村民居建筑变迁主要体现在:由四合院变迁为独立庭院、长幼合居变迁为各代分居以及装饰风格由精致讲究变迁为简洁明快。由此可以发现当前影响农村民居建筑变迁的动因主要有三方面: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农村民居建筑变迁的根本动因;政治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民居建筑变迁的现实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农村民居建筑变迁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关中民居门楼在关中各地区均有分布,并各具特色。其主要类型有屋宇式、随墙式和地坑式。通过对关中传统民居门楼成因及分布的分析,指出关中民居门楼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宗法礼制、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其建造方法、建筑形象丰富多彩,分布广泛,是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形态,更是珍贵的建筑遗产,应进行保护并使之更好地传承。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黎平县侗族地区危房改造在保护侗族传统民居的风格、功能和整体民居风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传统建筑文化提炼的简单化、建筑文化推广的表面化、规划过多强调整齐划一等问题和不足,应该从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地方干部的相关培训入手应对这些问题,以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居中的门罩雕饰艺术应用范围最广且不受阶级制约,能够体现屋主的审美特征与生活习惯,在共性之下又具有独具匠心的个性细节。赣东北地区有着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民居,其门罩雕饰有着独特的风格韵味,选取赣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古镇——瑶里,对赣东北地区的传统民居门罩雕饰的艺术特色、文化成因与民俗意义等内容进行采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朝阳南塔始建于辽代,是目前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辽代砖石塔建筑之一。南塔的外部结构主要包括塔基、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南塔的建筑结构、形制特点是研究辽代佛教文化、经济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的重要参考。朝阳南塔体现了辽代上承隋唐、下启宋代的契丹民族在佛塔文化上的诸多特色,比如辽代的宗教文化特征以及建筑文化特征等,南塔的建筑形制和雕刻艺术的特点是学术界研究辽代同一类型佛塔以及辽代社会文化的重要实证。  相似文献   

12.
南朝文学盛于北朝的重要原因至少有五:(1)中国经济重心 的南移;(2)南北朝文学基础不同;(3)南北朝社会条件存在差异;(4)南朝统治者更为提倡 文学创作;(5)南北朝文学集团影响有差。总之,原因是多层面的。  相似文献   

13.
隋代的南方政治集团是以江南士族为骨干组成的政治团体.其发展壮大逐渐改变了隋朝的政治格局,成为隋朝后期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根据历史事实,我们研究分析了南方政治集团的构成、形成发展的状况和深层次原因以及对隋代政治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访问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南狮的风格、习俗、礼仪和鼓乐。并由此指出:南狮的流派体现了鲜明的技术表演特征,对南狮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表现在习俗、礼仪和鼓乐的运用上。南狮文化这些主要性状的独特性,凝聚成独具特色的南狮文化形态,南狮因此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5.
论工业化对“三农”问题的驱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外来移民的大量迁入,清代陕南地区的许多山区得到广泛开垦,耕地面积大为增加,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经济开发的速度明显加快,客观上促进了陕南移民迁入区的经济发展.但由于移民人口的过度增加和大规模的掠夺性开发,大肆毁林开荒,盲目扩大耕地面积,致使陕南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说土家族南剧是由清初容美土司田舜年创办 ,但田舜年自幼随母所学之“音律”正是南剧 ,故此说不能成立。更多的文献表明至少在明朝万历年间田楚产就开始“采集戏歌 ,邀人戏歌 ,遂于庙台戏歌”。戏歌即为南剧的雏形。自此之后土家族南剧衍流后世 ,得以发展 ,为今天土家族中惟一能登台演出的地方剧种。  相似文献   

17.
论中唐时期江南地区的诗酒文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唐江南地区的文士频繁举行诗酒文会,既反映了江南文化传统的深厚,又说明盛唐以后江南对文士吸引力的提高,同时也是社会转折时期文人心理的写照。中唐江南诗会,在创作艺术上有颇多创新,体现了盛唐以后诗歌创作的新倾向。  相似文献   

18.
十国时期,南方诸国积极建立礼制。因为受南方社会中浓郁的个体家庭意识的影响,礼制建构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个体家庭意识的明显痕迹。南方诸国推行礼制、强调宗法观念、限制个体家庭意识的政策也促进了礼制在南方社会中的普及发展。随着宋平南方诸国,南方社会中浓郁的个体家庭意识甚至开始反映在宋初礼制调整和礼制推行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杨素、杨玄感父子为隋代关陇勋贵之代表。隋灭陈后,南士北徙,杨氏父子相继招引、交结南人,对南北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杨素如此,主要出于对江左文化的钦羡,其文风显然受到了南人的影响。杨玄感与南人交往,但主要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故为隋炀帝嫉恨。诸多南士依违杨素父子,本想寻找新的政治靠山,但最终遭受炀帝的严惩。  相似文献   

20.
以京兆杜氏晚渡江左的2个房支为研究对象,对其南迁江左的具体时间和寓居地以及他们在江左的发展轨迹进行详细考察。分析认为,他们南迁江左皆在刘裕平关中后,史文所载及学者认定的杜逊房支早随晋元帝过江的说法并不准确。2个房支南渡后,一支寓居彭城、寿阳等地,一支寓居襄阳,并非有学者所认定的皆以襄阳为定居地。既属晚渡,他们在江左以军功自效,多仕武职,分别活跃于刘宋和萧梁之世,但在梁末战乱中遭遇重创,竟至"杜氏一门覆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