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的41卷本<王阳明全集>,在旧本<王文成公全书>(又称<阳明全书>,通行的有隆庆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万有文库>本、<国学基本丛书>本、民国十三年华潜标点本等)38卷的基础上扩充了3卷,即卷32"补录·旧本未刊语录诗文??辑"、卷40"增补祭文、传记十二篇"、卷41"增补序跋三十七篇".前者计三万余字,后者有八万多字.原书出版后,被重印多次,成为学术界使用频率最高的本子.海内外学术界在对其中的补录部分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错误和缺憾,并鼓励我们把搜集王阳明散佚文字的工作继续进行下去.原书出版18年来,经过海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又新搜集到三十多万字的散佚文字以及近三十万字的附录材料.对这些新发现的散佚文字和附录材料进行编校整理、汇集出版,是学术界多年的期盼.最近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出版发行的<王阳明全集>(新编本),就是这项工程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散佚诗汇编及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明 《浙江学刊》2002,(6):72-81
《阳明全书》不能称其“全” ,乃学术界之共识。笔者自九十年代初开始收集整理阳明散佚诗文 ,多有所获 ,仅诗作就收集到五十余首。本文所载均为首次发表 ,资料大都来源于地方史志和家族谱牒 ,可为王阳明思想、事迹之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与周道通答问书张立文整理张立文按:日本天理图书馆藏《王阳明先生小像附尺犊》一卷,纸墨较好。卷首有“阳明教言”四字和阳明遗像写真,为明代文微明(公元1470—1559年)所书画。次为《与周道通答问书》[1],又次为《与道通书(五通)》,再次为吴昌...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湛甘泉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心学大家,继陈献章之后是王阳明与湛甘泉。“时海内主盟道术,惟吾夫子(指阳明)与甘泉翁。”(《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二十《朝列大夫致仕绪山钱君行状》)故全祖望称:“有明正嘉之交,阳明、甘泉之学盛行,二家虽微有不同,然其要归则相近,学者不走姚江(指阳明),即向增城(指甘泉)。”(《鲒埼亭集外篇》卷十六《槎湖书院记》)王湛二人共倡心学,蔚成一代讲学风气。关于王湛的个人交往和学术异同,日本学者智贺一朗、台湾学者陈郁夫等已有详述,本文拟略作补充,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不仅是浙江文化史上的名人,更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哲学家。近年来,国内外的阳明学研究发展较快。目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与日本九州大学、筑波大学正在酝酿召开首届国际阳明学讨论会。浙江的学术界和出版界准备向国内外学者提供一部最新最全的《王阳明全集》,以推动阳明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为此,我受浙江古籍出版社和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的委托,查访了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余姚的几家图书馆和藏书楼,并乘访日之机,查阅了九州大学、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和筑波大学图书馆,及名古屋市蓬左文库,对王阳明的著作作了初步调查。现就《阳明全书》的成书经过和版本源流谈几点看法,以求方家赐教。  相似文献   

6.
阳明洞考     
沈善洪、王凤贤的《王阳明思想评述》(《浙江学刊》1980年第一期)中提到王守仁“曾隐居会稽阳明洞,又创办过阳明书院,人们称他为阳明先生”。马宝树的《浙东重镇——余姚镇》(《浙江日报》1980年4月12日)一文中称:“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曾隐居故乡余姚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辞海》1979年版的“王守仁”条目中,则说他“尝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阳明洞究竟在哪里?这几种说法颇有不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查考了有关资料,得知与王阳明有关的阳明洞,全国共有三处,而他“筑室”“隐居”的阳明洞,则在现在的绍兴市境内。  相似文献   

7.
阳明学派分化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明学派,又称姚江学派。据余重耀《阳明弟子传纂》、万斯同《儒林宗派》、毛奇龄《王文成传本》和《阳明书牍》,以及钱德洪《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弟子有姓氏可考者共三百余人。以人数言,虽不及朱熹四百余弟子之众,然阳明学派“鼓动海内”(顾炎武语),声势浩大,则远胜于朱子学派。但是,伴随着阳明学派在明代中叶的兴盛,其内部潜滋暗长的几股背驰的力量也开始崭露头角。到了万历初年,阳明学派分化的阵势逐渐明朗。其后学各执一说,纷争迭起,揭开了有明学术思想“一本而万殊”(黄宗羲语)的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为他曾隐居绍兴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后来又创办阳明书院,被人称为王阳明。为了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王阳明特别重视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企图把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统一起来,用所谓“致良知”的“不假外求、向内寻找”的方法,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从而为挽救朱明王朝服务。  相似文献   

9.
王宇 《浙江学刊》2007,(4):223-224
200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余姚市委、市政府主办、浙江省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参与承办的王阳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余姚市隆重召开,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海内外学者71人莅临大会,共提交学术论文39篇,16位学者做了大会发言。与会学者就王阳明的生活世界、王阳明思想、阳明后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力求围绕一些传统议题阐发新意,开掘深拓,一些新议题、新论点逐渐进入阳明学研究界的视野。一、关于阳明生活世界的新探索钱明在《王家衰落的过程及其成因——王阳明家事考辨》一文中,系统探讨了王府家业、王阳明对后事的安排、爵位承袭…  相似文献   

10.
人文中国     
《社会工作》2008,(2):F0002-F0002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早年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自谓“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知县、兵部主事、太仆少卿、江西巡抚,兵部尚书,以平定震濠叛乱加封新建伯。明正德三年(1508)春,因得罪宦官刘瑾,被廷仗四十,谪为龙场驿(今修文县城)驿丞。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先世为山东琅琊人,自东晋王羲之南迁会稽,至南宗迪功郎王寿(阳明十一世祖)迁居余姚。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王阳明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因王阳明出生时有“瑞云送子”的传说,当地群众就称之为“瑞云楼”,以寓仰慕之意。到弘治九年,王阳明的主要学生钱德洪也出生于“瑞云楼”,实为历史之巧合。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不象陆九渊那样门庭冷落,据称是:“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在王阳明的众多弟子当中,王艮(1483——1540)与王畿(1498——1583)是二位不同凡响的人物,他们都曾受到王阳明的赏识和器重。但是,王艮“往往驾师说上之”,王畿亦“非师门宗旨所可束缚,”两者同阳明师说有矛盾冲突。据《明儒学案》,王艮属泰卅学派,王畿属浙中学派。然而,若从两者的思想倾向或特征来看,他们实在可视为一派,我们姑且名之曰:“现成派”。学术界对于王艮研究较多,相对说来,对王畿研究甚少。一般认为王艮属于王门左派或假阳明学派,而王畿又应归入哪派,目前尚无定论,但也有人把浙中学派都归入王门左派。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主贵阳书院”证误王路平学术界多有把王阳明讲学贵阳的书院说成是“贵阳书院”,本文根据贵州地方史志,考证了王阳明当年主讲贵阳的书院是“贵阳文明书院”而非“贵阳书院”。王路平,男,1956年生,现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阳明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相似文献   

14.
国际阳明学讨论会前夜,浙江省社科院的《浙江学刊》主编谢宝森教授亲临住处,说:“明天的讨论会上是否能请您发言,时间为二十分钟。”当时,由于过于突然,我非常为难,婉言道:“我本来只打算参加王阳明墓的揭幕仪式的,因为时间比较凑巧,就临时决定来参加讨论会了,没作任何准备。”然而,谢教授仍然再三道:“只要是关于王阳明的,什么都行。拜托了。”念及与谢宝森教授是一九八五年在筑波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国际退溪学学术讨论会上幸会以来的朋友了,盛情难却,于是便决定谈谈“王阳明与湛甘泉的友情”。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出生于明朝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逝世于明朝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享年五十七岁。王阳明出生在余姚,祖籍在绍兴。成长、生活也主要在绍兴。据《明史》载:“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第195卷第5159页)。他的再传弟子李贽在《续藏书》(第14卷第255页)中也执此说。其实不尽然,《绍兴府志》和《山阴县志》都说他“本山阴人,迁居余姚后,仍还原籍。其故居在山阴东光坊谢公桥之后,祠亦在焉。”(《嘉庆山阴县志》卷首·皇言·第61页)王文成祠“在府北二里东光坊。明嘉靖十六年,御史周汝贞建。”“初名新建伯祠,后改为王阳明先生祠”。到了清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府李铎修之”,又改为王文成祠,“有司春秋动支地丁致祭(《府志》入防护条》),薛应旗有告文,马如龙有碑记。”  相似文献   

16.
朱熹提出“理一分殊”学说。他将精神本体的“理一”凝固化,在此前提下,讲“分殊”、“铢分毫析”。对此,王阳明道:“辨析日详,然亦日就支离决裂,旋复湮晦。”(《朱子晚年定论序》、《全书》卷七),“析理亦精,学益支离。”(《别湛甘泉序》、《全书》卷七)王阳明强调的是:“一”、“主一”、“合一”、“理一而已”(《传习录中·答罗整庵少宰书》)、“道一而已”(《传习录》下)。但是,王阳明并没有将“理一”凝固化,而是将它了解为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月9日(公历)是王阳明逝世470周年。为纪念这位历史名人,经中宣部批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绍兴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于1999年3月30日至4月1日在绍兴市联合举办了“纪念王阳明逝世4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海内外代表有70余名,其中有来自日本、美国、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18名。会议还特邀了王阳明第十六世孙王诗棠先生与会。本次会议包括两项内容:1、王阳明墓祭扫仪式和阳明洞天工程奠基仪式;2、学术研讨和阳明遗迹考察。学术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阳明心学…  相似文献   

18.
论渤海文字     
唐代渤海国,究竟有无自己的文字呢?这是目前仍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三十年代后,考古工作者在渤海的建筑遗址中采拾了很多陶瓦,其中有些陶瓦上戳印有“文字”或“符号”,这种戳印有文字、符号的瓦,一般称作“文字瓦”。“文字瓦”上的“文字”,多为汉字,也出现一部分字体殊异于汉字的“文字”(以下简称殊异字)和少量的符号。某些学者认为:“文字瓦”中出现的“殊异字”,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渤海造字,是渤海人除用汉字表达思想外的一种补充手段。①但是,由于他们搜集的“文字瓦”数量有限,所以,对“殊异字”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得出的结论也就很难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19.
冈田武彦先生是日本阳明学的权威,1986年曾率团来浙考察王阳明遗迹,并募资捐赠修复绍兴王阳明墓;同时希望在阳明墓揭幕时与中方学者举行研讨会,以推动国际阳明学的研究。今年4月中日双方学者将在绍兴举行王阳明墓揭幕式,并在余姚召开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与余姚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国际王阳明学术研讨会。为了配合这一盛举,我刊本期发表冈田先生在浙江的一次讲演,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此书收《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即《传习录》中篇,系阳明重要论学书札之一。《阳明年谱》载此书于嘉靖五年丙戌条下,谓“八月答聂豹(文蔚)书。”按《阳明年谱》嘉靖三年甲申条记:“十月,门人南大吉续刻《传习录》。《传习录》薛侃首刻于虔,续刻于越。”钱德洪《传习录》中篇首序云:《答聂文蔚》之第一书属“元善(南大吉)所录之旧,”钱氏仅照此移录。故此书不可能成于嘉靖五年,只能成于嘉靖三年十月以前。此书已倡致良知,《年谱》正德十六年辛已条云:“是年先生始揭致良知之教。”故此书又当成于正德十六年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