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保明 《人才瞭望》2016,(24):138-13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上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为了应对新社会发挥新形势下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我国高职院校正在对会计人才模式培养进行新一轮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力度不够,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等方面.笔者将从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和遇到的发展障碍做简要分析,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同时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改革与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特色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旨在解决高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日渐突出的矛盾,为高职高职院校创建学院、企业、学生三赢局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和社会企业的生产脱节,造成了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所出入。因此,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应运而生,很好地解决了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能够主动地更新教学培养观念、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起企业、高职院校、学生三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并实现共赢的局面。本文主要探讨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职扩招作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动力。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院校管理、招生录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扩招政策对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化和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生源结构的多元化、学生基础能力的差异化等挑战基础上,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和社会发展。本文将探究在高职扩招背景下,如何基于招生育人理念,实施精准培养模式。并根据深入分析生源的多元化背景和学生能力的差异化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新型工业化发展下,施工企业对人才的素质、技能需求有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改进。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以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施工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毕业3年内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以贵州工商职业学院为例》为基础,基于课题过程中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针对问卷中所暴露的痛点问题,提出提升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举措,从而不断改进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中的两大重要内容。在以往的高职院校管理中,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相互独立,未能系统性地给予学生科学的管理与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实效。基于此,文章立足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需求,对高职院校实施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模式的价值和现状进行了分析与阐述,进而具体探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介绍了一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剖析.最后分析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设计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随着我国信息化、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于经管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经管类人才过程中,主要存在人才培养理念落后、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学生跨界交叉能力的培养、教师队伍短时间内很难与时俱进、经管类学生参与企业实践难等问题。为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本校情况开展研究,构建高职院校经管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高等教育要契合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形式,企业按照其发展方向和生产规模,预测出未来的人才需求数量,要求高职院校按照其提出的员工培养规范或标准针对在校学生进行面试、组班、培养的一种“订单”式产学合作形式.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可较好地实现高职教育与人才市场的对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对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实施方案进行探究,以促进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健康、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建春  苗双双 《人才瞭望》2016,(18):176-177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体系的关键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各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基于此,从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符合现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人文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两方面分析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然后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构建人性化管理工作理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管理工作队伍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廖志平 《人才瞭望》2016,(12):109-110
高职院校除了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以外,更注重的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较低,这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被重视,基于此,就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和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数量迅猛增长,加快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与完善,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校企合作模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而校企模式中的协同创新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现阶段的协同创新显然不能满足校企合作发展的速度,所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求我们要不断研究合作的优势,探索实施策略,重视人才资源,构建高职院校与企业长期协同创新的合作关系,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延坤 《人才瞭望》2016,(14):90-91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不但能优化师资建设和办学资源运作能力,还能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制度保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进一步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为改善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要针对相关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凤 《人才瞭望》2016,(16):64-65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应在现有的职业指导模式上探究新思路、新模式、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对“互联网+”行业的战略规划的不断推进,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应用更加普及,民办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主体,应将本地经济发展需求与学校自身的优势相结合,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而民办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基于此,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等方面探索民办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期为民办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单丹 《人才瞭望》2017,(14):68-69
高职教育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从而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紧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获得企业的“上岗证”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使毕业生毕业后步入就业岗位之际能很好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企业的涉外业务也不断加强和增多,过去单一的英语人才无法满足当前各企业时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就是高职院校,因此,企业就对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动漫专业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专业,有着就业面广、技术性强等特点.但由于高职院校开展动漫专业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因此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培养,需要及时进行创新和改革.基于此,主要分析高职动漫专业“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高职院校动漫专业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孙苗 《人才瞭望》2023,(5):58-60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为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对于高职教育也是如此。高职院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需加快人才培养体系转型步伐,做到与时俱进,确保职业人才输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基于此,文章分析“互联网+”时代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以期助力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商务英语应用型创新人才,促进人才培养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构建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以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为导向,立足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地域经济发展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造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