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江 《人才开发》2006,(9):39-39
没有架子就有人气南京某电气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主任林先生,他在公司原本也只算个“菜鸟”,但最终,老板把突然空出来的主任位置给了他。他业务知识精通,同时,作为员工能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在工作上站在公司或老总的立场上,多为此考虑,这其实体现出一个人的细心,细微之处有时很关键。但作为主管,最为重要的是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公司是一个整体,要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因此人气是不能忽视的砝码,他其实是个蛮搞笑的人,平常跟同事喝喝酒,私下里大家都是很好的朋友。对待员工向来持一条准则——对事不对人。  相似文献   

2.
龚永辉 《人才瞭望》2008,(12):81-81
几个广东朋友来到三亚,同时带来了近三百号公司人马,算是员工的半年奖励活动。晚上有一个联欢会,从场面上看,几乎很难找到亮点。主持人反应迟钝,表达生涩又没有互动,舞台更显得空旷而孤独,气氛混乱得有些让人头痛。然而,让我奇怪的是,在联欢会结束以后,大家都有一种满足和喜悦,没有听到一句批评。更有意思的是,这是一家经营优异的公司,并非沟通不当,或管理无序。  相似文献   

3.
有个自己开公司的总经理朋友坚守一套能量守衡的哲学。他的观点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平衡点,肌体里自身制造的能量必须及时而且适当地释放出去。释放得太少,会感到不适:释放得太多,同样也会不适。  相似文献   

4.
“如果有一个人,他就是喜欢满手珠宝的感觉,于是他选择和珠宝在一起,被埋葬在山洞里,那么他也是快乐的。”我有个让人非常尊敬的朋友,是个姑娘。这个姑娘基本上不上社交网站,有的时候在豆瓣看看英剧,这大概也就是她大部分的网络活动了。剩下的时间她都在学习。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成功     
成功背后的行为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我的一个朋友是做投资的,所供职的老板是个德国人。前些日子,这位老板回德国了,而朋友接到一桩颇具风险的投资业务,虽然没有什么把握,但朋友凭着直觉,果断出手,做成了这个业务。结果证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私人朋友。各个层次的领导者也是如此。可以说,结交三朋四友,乃世间人之常情.值得研究的是,每个人与其私人朋友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的人际关系,带有显著的隐形亲近性,而领导者既是普通的人,又不是普通的人.这就给领导者与私友的关系蒙上了相当的神秘色彩,更为引人注目。基于这一特点,就有必要对领导者的私友关系作点探讨。 领导者是到一定时候才成为领导者的,而他的私人朋友却在他成为领导者之前就已有了。领导者的私人朋友.随着领导活动的发展而发展,领导者的私人朋  相似文献   

7.
处理问题方法不当, 最后会惹火烧身。青蛙爸爸是个知足常乐的人。他不是最富有的,但他有足够的物质享受。街坊邻里都认为他是个模范当家人。青蛙爸爸对朋友总是很热情,和亲戚们关系尤其密切。侄  相似文献   

8.
公司的根本性资本是什么?是人!无论在任何时代,人永远是第一位的,现代社会尤其如此。而在识人问题上,名人自有不同理解。有这样一个例子,我的一位朋友,在其他同类型公司工作,我向他寻问他公司的一些情况,他谢绝回答,而且解释  相似文献   

9.
月牙 《人才瞭望》2009,(5):67-67
我有一个朋友,现在是国际4A公司的创意副总监。说到她的求职经历,直到今天依旧有如传奇一般。 当时她27岁,想应聘广告员,但她在广告这个行业的经验等于零。可她对那些小广告公司却不感兴趣,当她说要进国际排行50强的4A公司时,所有的朋友都认为那是痴人说梦。  相似文献   

10.
不闻不问,也是一种体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闻不问,不插手别人的生活,也是一种让人感澈的体贴。”年岁渐长,身边的“热心人”越来越多,从同学、朋友到亲戚家人:遭受到的“关心”越来越多,从工作、感情到婚姻,仿佛你永远都是个连基本生活都不能处理的人。比如同学问:“你现在拿多少月薪啊?什么,才这么点JL?赶紧换一份工作吧,你都干这么久了还拿这么少,这样的公司不值得待下去了。”  相似文献   

11.
国宏 《人才瞭望》2009,(1):56-56
杰森是美国洛杉矶一家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公司职员有400多人,业务遍及美国16个州。 一次,杰森发现刚刚与公司签订合作意向的一家大客户,突然撤回业务.转而与同城的另一家保险公司签订了业务合同。这是一笔很大的业务,杰森包括全公司都很关注。出了这种意外.杰森心里很清楚:公司内部有人“吃里爬外”,为了捞取“好处”而当了公司可耻的“叛徒”。  相似文献   

12.
张曼娟 《人才瞭望》2009,(10):65-66
有个律师朋友在学校里兼课.在接到某些研究项目时.便会找一些研究助理帮忙.有几个年轻助理.已跟着他两三年.我们也就认识了。其中有个叫阿雅的女孩.我头一次见到她.她捧着好多档案匣.像表演特技似的从楼梯上下来.满脸都是笑容,嘴又甜。律师朋友对我说:“阿雅人很乖的。”  相似文献   

13.
离职的技巧     
任何“跳槽”,都很难做到“好聚好散”,阴影是显在的。作为离职者,你需要表现出绅士风度,尽量不给离职公司以伤害,为离职公司留足面子,也为自己进入新公司留个好名声。“轻轻地我走了,不带走一点遗憾”,这也许是“跳槽”的最佳结局。在离职的时候,你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感谢原公司的栽培和关心,这是最起码的职业人的要求,无论离职的原因是什么,都不要逞口舌之快说出“谁叫你们以前不好好重用我,现在才想到留人,没门”之类的气话,即使心里这样想, 也要忍住不说,毕竟这曾是你工作过的地方。切记这是反映一个人涵养的最佳时…  相似文献   

14.
和尚买梳子     
一个公司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经过重重面试最后还剩下三个人,该公司是生产梳子的,最后一道考试题便是谁能把梳子卖给和尚。半个月后,三个人都回来了,结果分别如下: 甲:经过努力,最终卖出了一把梳子(在跑了无数的寺院之后,碰到一个小和尚,因为头痒难耐,说服他把梳子当作一个挠痒的工具卖了出去)。 乙:卖出了十把梳子(也跑了很多寺院,但都没有推销出去,正在绝望之时,忽然发现烧香的信徒中有个女客头发有点散乱,于是对寺院的主持说,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这座城市,经朋友推荐到一家报社经济周刊部任职,周刊部主任是个很有经营头脑的人,我们的初次会面谈得还算愉快。  相似文献   

16.
要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工作,要知道他们跟你并没有什么不同。你们必须建立信任与合作的个人关系,它会使你的生活更有趣、更丰富。你在世界各地都有朋友和合作伙伴,我认为这是职业生涯中最好的回报。  相似文献   

17.
《人才瞭望》2005,(9):52-53
案例内容 F公司是一家生产电信产品的公司。在创业初期,依靠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不怕苦不怕累,从早到晚拼命干。公司发展迅速,几年之后,员工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几百人,业务收入由原来的每月十几万元发展到每月上千万元。企业大了,人也多了,但公司领导明显感觉到,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却越来越低,也越来越计较。  相似文献   

18.
从黑暗出发     
我有个朋友,是个登山专家,最近他送给我一本他出版的登山自传. 我发现他记载的登山时间,有的在白天,有的却在夜晚.我曾好奇地问他,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朋友说:“当然有.你没注意吗?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我们的登顶行动都是从黑夜开始的.”  相似文献   

19.
《尘埃星球》讲述的是两个少年青春的挫折和成长,正值花季的少年夏圣轩和夏政均是离异家庭的单亲子女。两家比邻而居,两人既是朋友又如兄弟,有一种专属于少年间的微妙的羁绊。但是由于两人父母再度结合,使少年们的心中产生了矛盾和抗拒,两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并因为一次不幸的事故,让两个少年之间的关系陷入更大的危机……亲情,友情,爱情,如何做出抉择。摆在两个少年面前的是一道难题.小说所有的文字都在呼唤着一种人性的美好与温暖。这是青春市场一直难以寻觅的东西。让人读后有种微微酸楚但内心却微微暖热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最近遇到一位朋友,他抱怨说工资太低,一样的职位在其他公司收入要高得多。于是我想起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企业雇一个员工应付多少薪水?对周围的一些人士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其结果是大多数人都不清楚他们的工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老板决定”、“国家政策”的回答占了大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