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康熙五十年,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晋接受贿赂交接考生,公然买卖举人名额。发榜后,诸多考生齐聚闯入学宫抗议官员营私舞弊。张伯行上疏奏明这件事后.康熙命户部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查处,张伯行与噶礼会审。  相似文献   

2.
说到清官天下第一,你可能会想到很多人,不过康熙口中的“天下清官第一”有三个,张伯行就是其中之一. 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清代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康熙三十一年补内阁中书,历任中书舍人、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仓场侍郎、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为官数十载,一直忠于职守,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3.
赵元波 《人才瞭望》2016,(13):80-81
中国人自古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中举做官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所谓“学而优则仕”.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安徽仙源县举人王致和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滞留京城,这已经是他第四次会试落第了,想起经年累月的寒窗苦读现在却一事无成,王致和不禁悲从中来.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14日南都<增设内部机构安置超编官员>一文引发了基层公务员的共鸣.一些年轻的公务员表示,虽然深圳一直强调不会制约干部的发展空间和打击公务员的士气,但事实上却造成上升渠道狭窄,安置处级以上官员都成困难,这让年轻的基层公务员感觉晋升无望.(<南方都市报>2010年7月15日)  相似文献   

5.
无官一身轻,这曾是苏东坡的感慨.与古代官员告老还乡不同,而今的官员卸任后,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很多仍会对社会公共事务发挥余热.他们中,有人选择著书立说,有人到高校等机构继续发挥余热,也有人过起田园躬耕生活…  相似文献   

6.
张玉胜 《人才瞭望》2013,(10):84-85
近几年,以免职为代表的问责有被滥用的趋势,甚至被网友称为被问责官员"带薪休假"的代名词。梳理过去几年一些问责免职官员的经历发现,出事免职—冷却悄然复出—舆论质疑—回应合规—不了了之,成为他们的轨迹。(据《新京报》)与对官员停职免职的"高调"问责不同,问题官员的复出多呈现静悄悄、神秘"低调"的状态,这就  相似文献   

7.
"双肩挑"是中国高校内部人事管理的主要模式."双肩挑"人员由于兼具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这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身份,导致其角色认知冲突几乎伴随了任职的始终.这种冲突表现在三个方面:官员还是学者的身份认知冲突,管理还是服务的任务认知冲突,付出还是索取的价值认知冲突.化解这三种角色认知的冲突需要主客观两方面的努力,既依赖高...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市场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更离不开科学、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作为党政机关人才任用、人才信息查询以及人才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在管理工作实践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成为相关人员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立足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主要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具体的完善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免职官员大量复出的现实情境下,逼迫我们必须思考这背后的根源性问题。相关专家建议——"三鹿毒奶粉"事件已过去6年。当年被免职的3名石家庄市领导,时任市委书记吴显国、市长冀纯堂、副市长张发旺已悉数复出。媒体梳理52起官员免职案例,40名因突发事件被免职官员半数已复出;有作风问题者无缘复出。如果不是媒体曝光,人们很难想象大量被免职官员会如此"低调"迅速复出,甚至复出之后"连升三级"。  相似文献   

10.
人是需要帮助的生命.人从降生的第一天起,就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帮助他人,也是每一个人的义务.人结成社会,就是彼此依靠,互相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国内的旅游事业发展非常快,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旅游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然离不开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支持,而这则需要高校旅游专业来为其提供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大量人才.笔者主要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在培养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2.
潘洪钢 《人才瞭望》2016,(15):74-75
学界对清代“奴才”一称的理解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 清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既见于官方文件、奏章之中,也常常出现在官员觐见皇帝之时.学界对此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视为清廷强行区分满汉官员身份的措施. 陈垣是这么说的:“满人称奴才,有时可以称臣;汉人称臣,无时可以称奴才”.鲁迅先生说:“在清朝,旗人自称‘奴才’,汉人只能自称‘臣’.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赐以嘉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这其实是排满浪潮影响下对“奴才”一词的理解,当然其中也道出了清代旗人与民人身份的不同.事实上,这两个称谓所对应的对象有一个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一 《人才瞭望》2016,(11):74-74
古代君主十分注重官员的读书与学习,并倡导建立“学习型政府”,通过对官员的文化培训,达到维护、巩固阶级统治的目的,而这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和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敏 《人才开发》2006,(11):53-53
从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笔者颇有些感触;康熙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圣君,历史上之所以有康乾盛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康熙过人的用人艺术。它对现代组织而言,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力企业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离不开教育培训工作.本文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做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6.
狄仁杰曾为并州主管司法的官员.有一次,他的一位同事郑崇质接到了一道命令,担任使者出使他国.出国在现代是件美差,可在那时,没有飞机,也没火车,就靠骑马或坐车,走一趟短则数月,长则几年.更要命的是,出国的路途往往充满艰险,有去无回是经常的事.因此唐朝政府规定,什么级别的使臣出使如果死了,会享受什么级别的抚恤,可抚恤再高,也没人愿意拿生命冒险.所以只要碰到这种事,官员们都会千方百计地推诿.郑崇质当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不光是自己生死难料,他还有一个老母,体弱多病,无人奉养,这令他十分为难.  相似文献   

17.
20年来,中国派遣了大批官员到新加坡培训,学习新加坡模式。南洋理工大学估计,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将更加积极支持官员到新加坡学习。南洋理工大学1998年开设硕士课程,主要培训中国中高级官员,这类型课程后来被称为"市长班"。过去20年,大学培训了超过1.3万名中国高官。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伟说,新加坡与中  相似文献   

18.
柏林 《人才瞭望》2015,(3):103-104
雍正,名胤禛,姓爱新觉罗,康熙大帝的第四子。康熙晚年立储的时候,诸多皇子为争夺皇位而斗得不可开交。胤禛也参加了争夺皇位的斗争,但他没有锋芒毕露,而是处处做好人。他深知父皇对太子允礽又爱又恨的心理,处处为允礽说好话,同时又暗中与允禩保持联系。他又伺机讨好康熙,当康熙因废太子而伤心,卧病不  相似文献   

19.
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名字是爱新觉罗·玄烨,他8岁登基,是清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患天花去世。临崩前遗诏,立8岁的玄烨为皇太子,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后来,鳌拜自恃功高,专擅朝政,制造冤狱,打击异己,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里。甚至在康熙亲政时,还不甘心交出大权。少年康熙自然不能容忍,他从各王府中挑选亲王子弟100多名做他的侍卫,组成善扑营,练成高超的蒙古  相似文献   

20.
儿童小幽默     
开心 《人才瞭望》2013,(7):84-84
总结原因晚上和儿子一起看《康熙王朝》,看完后我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儿子,看看人家康熙,8岁都当皇帝了。可你都10岁了,能干点什么呢?"哪知儿子很快就接道:"那是因为康熙他爸爸死得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