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类型的员工离职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员工离职通常被分为两种类型:主动离职和被动离职。主动离职是指离职的决策主要是由员工做出, 包括辞职的所有形式;被动离职是指离职的决策主要由企业做出,包括解雇、开除等形式。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被动离职往往是确定的,是可以被企业所控制的,但主动离职相对而言却往往是事先不可预测的。因此,大量的主动离职会  相似文献   

2.
中小民企员工离职原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聪 《人才开发》2006,(2):40-41
1 问题的提出员工离职(turnover)要经历产生离职意向到实际离职行为的过程。离职意向,是指员工所产生的离开组织的想法或者意愿;离职行为,是指员工事实上离开组织的行为。离职包括不自愿的离职(解雇)和自愿的离职(辞职)。自愿的离职,指员工主动发起的出自其本意的离开组织的行为。一般的离职研究(包括本研究)也指员工自愿离职。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存在着家族式  相似文献   

3.
鞠强 《人才瞭望》2003,(4):52-52
员工离职意味着企业在相应的环节存在令员工感到不满意的问题。离职员工总会有一个对企业不满的理由,很大的可能是来自企业本身,如常见的过于缺乏组织沟通、管理强硬、看不到发展前途等,有些可能是企业管理者所未意识到的。实际上,我们经常会碰到掩盖在地毯下的问题,往往很简单、也很容易发现,但我们疏忽或漠视了,或者只是想当然地认识,而在员工离职时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加以深刻认识的机会。我们有必要在员工离职时,与员工进行一次深谈,了解员工离开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下定决心选择离开的,尤其是关注那些源自企业…  相似文献   

4.
择宜 《人才瞭望》2008,(8):96-96
员工流动率偏高,可能是最令老板们头痛的问题之一,对老板而言,员工离职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可能是超乎想象的,不但必须重新投资训练新人,也意味着对离职员工的投资无法“回收”,形成双重浪费;根据统计,一半以上员工离职的原因,都是因为与主管或同事不和,在人力成本高涨的今日,如何做好人性化管理,发挥人力资源效益,已成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不可忽略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牛津 《人才瞭望》2013,(6):63-64
说起离职员工,老板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生气,有的欢喜,还有一些甚至直接不给员工办手续.其实员工离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权利,作为领导当然也没办法阻止.现代企业老板该如何做之前,不妨先来看看古代最有名的"企业家"曹操是如何对待下属离职和留住下属的.  相似文献   

6.
吴慈仁 《人才瞭望》2004,(10):73-73
其实,最难管理的不是在职员工,而是离职员工。管理离职员工,既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技巧。  相似文献   

7.
张天文 《人才瞭望》2017,(20):194-195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人才竞争上.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员工满意度,不但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而且还能反映企业绩效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某种程度上预测员工的离职意愿.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江苏L企业为例,实证研究了员工满意度和离职意愿间的关系,结合实际提出提升员工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才瞭望》2006,(1):104-104
《拼图:人与职位完美契合》;《员工离职处理与防范》;《高效管理员工16法》;《满意牛》;《企业培训理论与实践》;《当场打动主考官》  相似文献   

9.
经济危机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可以预期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企业人力资源将面临着很大的成本压力和管理挑战。员工离职管理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当下企业员工往往选择留守以最大限度地躲避离职风险,“不辞职、不跳槽、不改行、不创业”在雇员中广为流传。在希望通过裁员或降薪来解决资金问题的企业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劳资纠纷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离职问题归属于员工关系问题.实质是指劳动力从组织内部向组织外部的转移.这一概念强调员工与组织雇佣关系的中断。离职一般可分为三大类:主动离职、被动离职和自然离职。主动离职是指员工依据个人意愿自动离开组织.主要指辞职:被动离职是指员工在企业的要求下不得不离开组织.包括解雇、开除和结构性裁员等:自然离职包括退休、伤残、死亡等。本文主要针对主动离职员工群体展开研究.提出人力资源持续管理与开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申占平 《人才瞭望》2006,(11):100-100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都明白知识就是资源,知识型人才就是企业资本,企业对知识型人才的争夺和竞争,导致员工离职、跳槽率节节攀升,这样的人才流动不是设定些规章制度、合同约束就能够完全限制的。适度人才流动对企业具有积极的一面,它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企业可淘汰不合格和缺乏忠诚度的员工。但是,企业员工流动比率偏高,则说明企业缺乏稳定的员工队伍,更表现出员工对企业缺乏忠诚度。要想在人才争夺战中取得人才战略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忠诚度高的员工价值,并且加强对企业在员工忠诚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王英 《人才瞭望》2004,(9):47-47
换工作,对于许多职场中人是一件经常要面对的事情。但很多人在换工作的过程中,却会或多或少遭遇一些因为离职所带来的困扰和冲突,其中尤以经济纠纷为多。克扣工资与一毛不拔 离职分辞职和被解职两种情况,前者是由员工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者则是由用人单位向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围绕这两种不同情况的离职,员工与企业所产生的经济纠纷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陈瑜  何波 《人才开发》2004,(9):24-25
一些专业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企业超过2/3的在职员工并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办理自己将来的离职手续。大约有70%左右的人力资源经理则认为,自己在员工企业服务全周期管理上是"虎头蛇尾",即入职管理出色,但离职过程办理非常草率。实际上,在就业市场化以后,员工获得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机会,基于人本身具有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离职是无法避免  相似文献   

14.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骨干员工跳槽,尤其是核心团队的集体跳槽,足可称为最严重的危机事件,有可能致使企业休克,甚至突然死亡。当年现代城销售团队突然集体离职、创维营销团队跳槽高路华,这些离职事件都在业内引发了地震。  相似文献   

15.
张彦 《人才瞭望》2005,(2):83-84
企业员工流失,是当今不少企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2002年员工流失率达到14.7%,专业技术人员更是高速18.5%。员工离职是企业的重大损失,一方面员工辞职,由员工所产生和带来的资源,就随员工辞职而流失。据美国管理学会(AMA)的报告,替换一名雇员的威本至少相当于其全年薪酬的30%,对于技能紧缺的岗位,此成本相当于雇员全年薪酬的1.5倍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离职”似乎愈来愈普遍,“离职”现象不仅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离职”是归属于人力资源的问题,更准确地说是属于员工关系问题,其实质是指从组织内部向组织外部的劳动移动,也就是员工自愿从组织中流出或非自愿的离开组织。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研究,那么“离职”就是从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的劳动移动。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员工的流失己经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互联网企业,人员流失率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PGWL公司作为互联网行业典型的发展中的中小型企业,其人员流失现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以PGWL公司为例,分析了公司基层员工的离职原因,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在花费了巨大的精力与财力后,经过千挑万选才录用的人员,却经常出现在入职很短的时间内就离职了。这经常让许多企业感到迷惑: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新员工的离职?企业到底做错了什么,企业究竟应当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真正对公司内部管理程序、价值文化做出客观、公正、大胆评价的人恰恰是那些办理离职的雇员。”据调查发现,许多企业尤其是高成长型、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共同面临着很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异常性的员工流动普遍觉得非常棘手,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措施。调查数据表明,60%左右的企业有一套相对稳定的招聘与甄选程序;但是不到20%的企业已  相似文献   

20.
《人才瞭望》2005,(12):107-107
《高效管理员工16法》;《当场打动主考官》;《人力资源管理职位工作手册》;《满意牛》;《拼图:人与职位完美契合》;《企业培训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开发概论》;《员工离职处理与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