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连跃 《人才瞭望》2016,(14):199-201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对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随意性大、课程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与师范生素质教育关联度较低等问题,应明确师范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改变人文课程的边缘化状态,加强课程管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周亚楠 《人才瞭望》2016,(8):250-25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不断提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显得日趋重要,这对我国高校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技能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胡旭红 《人才瞭望》2016,(14):202-203
进行探究式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师范教育的必然要求.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师范生个体发展,也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受教师学生素质、探究时间和班级人数等因素影响,地方高校师范专业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定位不当、实施过程形式化、评价简单化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开展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实施翻转课堂课内外学习相结合,进行多元化评价等手段提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通过探究式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改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给教师职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高师专业课的改革应从构建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入手,着力培养具备多元化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性"师资,提升师范生可持续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由于美术师资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生源素质等问题制约了高校培养高素质美术教育人才的发展目标。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提升师资队伍和课程的建设,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情境,使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充分获得文化滋养,从而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重任。针对目前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遇到的现实问题,地方师范院校要为乡村基础教育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扛得起”的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地方师范院校必须坚持人才培养是本,从构建师德教育养成体系,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技能教学模式、协同创新育人机制等方面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革探索,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乡村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等多项任务,它既能为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语言交际基础,也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随着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人文素质在社会中备受关注,人文课程改革相应成为教育体系改革的一大重要任务。本文在此背景下,论述了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并从课程、师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和考评方案五个方面,探讨了具体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培养问题进行研究,以高职院校为对象,首先探究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两个方面,然后在文化自信视野下,探究文化素养培养的创新之路,提出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开展人文实践活动、创建资源库等策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化修养,最后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文化素养的实践方案,主张将传统文化与教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研究中心相融合,使学生的人文品行被逐步培养出来,具有独立自强、开拓创新的精神,也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化工程,贯穿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的始终,强调其整体性、综合性及连贯性。师范生作为我国未来基础教育骨干力量,承担着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任务,育人先育己,高校应该重视师范生学科核心素养,要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大学课程中。以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科学概论》为例,对照《新课标》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要求,从文化修养、道德规范、行为自律三个方面介绍提升信息技术学科师范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学实施路径,使学生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教师职业要求。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单一学科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跨学科素养强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思维和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其培养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跨学科素养的要求。目前的师范生培养模式仍然以传统的学科分隔为主导,往往忽视了跨学科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着复杂多样的问题,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因此,研究如何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融入跨学科素养的理念和实践,创新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未来教育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互动体系,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需要。针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进行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力的手段。本文就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互动的实践途径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音乐教育大都重视音乐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达不到提高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目的。在音乐教育中,除了开展音乐技能外,对学生进行音乐相关的文化修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分析了大学音乐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的必要性,论述了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加强和开展人文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付玉东 《人才瞭望》2016,(10):20-22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包括知、情、意三个维度.高职院校环境建设对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神文化环境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培养学生的审美之情;通过宣传媒体环境建设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是以环境建设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文素质的前沿阵地,而思想政治课则是目前我国学校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起着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效果越来越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开展人文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人文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为转变这种情况,今后应该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构建校外体育文化载体和平台,并重视隐性课程开发,提高任课老师综合素质.以更好落实人文教育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资源,如何实现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结合,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常彦 《人才瞭望》2017,(12):134-136
提高农村教师质量,职前培养是关键.职前培养可以让教师具有扎根农村教育的坚定信念;开足、开好提升技能的核心课程,加大教育实践课程的比重,突出普通话、三笔字等技能课程的实践训练;创新培育模式,教育部门制定《师范生职前培育方案》,对应农村小学为师范生提供实习场所和名师指导,使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达到教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既可以使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魅力,又可以使辅导员提升自身精神世界、解决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此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内涵修养,有利于启迪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9.
现今社会对科技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的要求。市场竞争的核心已转为创新能力的竞争,目前我国在基础教育中,包括高校的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状况,大都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为主,对科技素质教育有所忽视。不可否认,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但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以高科技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显著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意味着领先,是科学素质的综合体现。而良好的科技素质的养成,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训练之外,还要有意识地进行科技素质方面的长期教育。  相似文献   

20.
康德认为:"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也即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只要社会存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过程是不会改变和消失的,教育一方面是重塑人类的文明,一方面担负着科学和人文知识的传承.众所周知,新的课程改革目标是以"关注人的发展"为基础确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丰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人文科学,决定了人文性是思想品德的一个特点,在课程中弘扬人文精神,注重人文精神教育也同样成了该课程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