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收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是影响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2006年之后,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更多的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同享国民待遇,中国银行业进入了完全开放的充分竞争阶段。而在全面开放条件下,中外资银行税收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显,通过对比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税收待遇差异,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于消除现行银行业税制弊端、优化税制结构、解决新时期银行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性保护期结束,我国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正逐步为中国居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我国金融系统所赖以保障安全的对外封闭和对内垄断的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正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一场激烈的竞争,其主要的竞争领域主要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王立中 《经理人》2008,(4):56-56
从核心竞争力来说,相比外资银行,中资银行的长、短板各表现在哪里?面对外资银行的虎视眈眈,中资银行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4.
<正>2006年年底我国将实现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今年是银行年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的过渡期将在2006年11月结束,这是我国入世时作出的庄严承诺。这意味着从2007年初开始,外资银行就可以跟国内银行平等竞争。金融市场完全开放以后,外资银行会对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不小威胁,如不提高银行业发展能力,使其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后果堪忧。这是国内银行业抓紧上市、筹集资金,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大背景,也是各银行“为上市忙、为上市急”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开放度也逐步提高。自2001年加入WTO后,政府渐渐放松了金融管制,至2006年我国银行业市场已完全对外开放,这无疑给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分享中国经济腾飞带来的巨大收益提供了大好机会。与此同时,在外资银行大举入华也给我国整个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勇 《领导文萃》2006,(11):12-18
随着2006年底中国金融业保护期限的来临,外资银行将加快抢滩中国的步伐,从而使中国银行业呈现出多元竞争的格局。 为了应对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我国银行业必须实行根本性的转型。 能够在未来5年国内银行业领跑的,一定是避开了体制困扰而实行专业化经营的专业化银行。 面对外资银行的攻守策略,中资银行应保有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审慎姿态。  相似文献   

7.
随着入世的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将对国内银行业带来诸多影响。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体制的完善,有利于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进入我国商业银行,有利于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也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比如市场份额难免会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有所减少,还有中间业务丧失、专业人才流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日前召开的“第六届中国金融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今年12月11日,中国将开始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中外资银行合作的同时。外资银行将以其丰富的经验、优良的服务、卓越的管理给中资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这些冲击和挑战主要来自七个方面;新技术;新产品、利润生成和盈利模式、体制、机构、观念、监管体制和监管思路。面对这些冲击和挑战,中资银行只有改革和创新,才能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创新是中资银行的生命,是中资银行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9.
外资银行在中国零售业务已得到长足发展。整体而言,外资银行已形成了既有战略指导,又有战术配合,同时内部组织制度相协调的业务发展体系,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中资商业银行。这些特征对中资银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银行业全面开放及贷款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异,对中外资银行信贷舍约竞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利用信号博弈模型,讨论了信息差异及经营成本差1)中资银行的竞争优势是老借款人。2)外资银行提供分离合约时,在中资银行的新借款人市场上将出现“柠檬效应”;外资银行提供混同合约时,中资银行将失去所有新借款人。  相似文献   

11.
谭昵  庞冲 《决策与信息》2010,(7):109-109
通过对外资银行与中国银行的竞合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本文指出当前二者合作的现实意义,从实证的角度对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外资银行进入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但是随着外资银行战略投资的减持,也意味着中外资银行的竞合关系向着争趋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关耳 《经理人》2007,(6):20-20
4月20日,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率先取得了中国本地注册的法人营业执照,成为首批获得全面经营人民币和外币资格的外资银行;自此,外资银行开始享有中资银行一样的国民待遇,中、外资银行间直接竞争的序幕缓缓拉开了。  相似文献   

13.
朱泉 《决策与信息》2009,(4):139-139
本文通过谈论外资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带给中资银行的启示.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本身实际,参照世界潮流、既具有内核管理原则,又具有较大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08,(5):8-8
或许在网点、规模、客户基础上,外资银行花多大力气追赶也难与中资银行匹敌。但是,零售银行竞争更关键的是服务和品牌,这对中资银行来说则是一个更艰巨的挑战。而花旗、汇丰等全球领先品牌的到来,对中资银行已经建立起来的服务和品牌的冲击已在眼前。 ——项建国/北京  相似文献   

15.
外资银行八大攻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实 《领导文萃》2006,(11):27-32
面对外资银行的攻守策略,中资银行应保有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审慎姿态。  相似文献   

16.
外资银行争夺优质客户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银行业60%的利润来自10%的优质客户。尽管我国加入WTO的时间不长,但外资银行进入的步伐却明显加快,与中资银行展开业务竞争特别是在争夺优质客户方面已日趋激烈。据麦肯锡公司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约有20%已将其最主要的银行关系转移至其它银行。分析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竞争优质客户的策略和手段,有助于中资银行制定应对策略。策略一:外资银行帮助跨国公司实现全球一体化经营和管理,吸引优质客户。某外商投资企业原在中资银行开户。从2001年下半年起,由于美国总公司…  相似文献   

17.
刘金贺  姬虹 《经理人》2008,(4):44-47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承诺入世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入世五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从此在华的包括银行在内的外资金融机构有了明确的管理条例和法规,外资银行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闫祥 《经营管理者》2013,(26):20-20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呈疲软态势。2009年开始,各国采取一系列力度较大的危机救助和经济刺激措施,世界经济开始向艰难复苏迈进,但想要完全恢复到先前的水平所需的时间将是漫长的,这段漫长的时间被称作"后金融危机时代"。该时代,外资银行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影响其在我国扩张的步伐,相反外资银行在我国经济势态独好的大环境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因此有必要从外资银行的发展特点方面解读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仍持续良好发展的原因,进而提出对我过国银行业发展中可以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承诺,2006年12月11日起中国内地金融市场全部对外资开放。目前,在我国183家外资银行中,已有10多家外资银行有意从分行注册为法人银行,届时,世界一流的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形成激烈的竞争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使用2013—2020年间我国129家银行的财务数据,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外资银行凭借其优势对新兴市场渗透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给本土银行业带来冲击,加剧了东道国金融市场竞争。外资银行资产在我国银行业总资产所占比例提升,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银行盈利能力削弱、运营成本增加,但对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开放与控制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竞争力,以及增强创新与合作能力等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