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裸模,儿女不与他来往成都郊外大观里是一片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居民楼,王肃中就住在这里,他和老伴育有两儿两女共4个孩子,小儿子(老四)已经去世。2012年中秋节,大女儿和大儿子(老三)还给父亲送了月饼,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可是没过几天一篇《84岁独居老人瞒着儿女当人体模特》的报道在网上传播开,有熟人认出当裸体模特的正是王肃中,王家瞬间炸了锅,那仅存的和睦像面纱一样被撕得粉碎。  相似文献   

2.
猜猜近来谁是美国知名度最高的华裔女性?章子怡?不对。李娜?不对。现在美国最出名的华裔女性是蔡美儿。蔡美儿是华裔第二代,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她以自己的育儿经验出版了一本自传体的书《BattIe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虎妈战歌》)。此书在亚马逊上市首日非小说类排名第一名。美国第一大报纸《华尔街日报》在该书出版之前发表题为《为什么中国母亲更胜一筹》的文章加以推介,结果在美国掀起广泛争论。  相似文献   

3.
王和平 《中外书摘》2010,(10):51-54
这是一位著名音乐家,我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成名作是《八路军进行曲》,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他在25岁时,就写下了这首不朽的作品。今天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听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一个朝鲜人,为朝鲜人民军写出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写了中国、朝鲜两个国家的军歌,这背后有些什么曲折的故事?他是一名朝鲜籍的中国军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回到朝鲜工作多年。他们夫妻重回中国惊动了金日成、周总理……  相似文献   

4.
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首威武雄壮、高亢嘹亮的战歌,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很快就唱遍中华大地。解放战争时期由《八路军进行曲》改称《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相似文献   

5.
萧粤生 《当代老年》2009,(12):49-49
一.从两首三行诗谈起 2008年12期《当代老年》“闲心”栏(即诗书画专栏)发表了一首题为《种菜》的三行诗,堪称压卷之作。原文如下: 春来觉晓梦难寻,百鸟争歌噪后林。告老他乡学技艺,装修大地做农民。倘能还我青春梦,万顷规模敢问津。  相似文献   

6.
麒麟 《老年世界》2006,(22):8-9
2005年3月16日,解放军东北某部干休所一个宽敞的四合院里,伴随着《婚礼进行曲》的欢快节奏,一对新人缓缓地走向人群……67岁的新郎气宇轩昂,而新娘的左腿裤管却空空荡荡,头发寥寥无几。新郎就是被誉为“夜空猎手”的王新国,新娘则是王新国已故妻子的妹妹,61岁。  相似文献   

7.
杨进 《中外书摘》2009,(8):40-43
50年代中期,我家住在南小街后拐棒胡同的出版社宿舍。  相似文献   

8.
我与父辈     
上世纪70年代,记忆深刻的,对我来说不是革命,而是饥饿和无休止的劳作。 大姐有病,常年躺在床上。给大姐治病,成了我们家人心中的重心。大姐曾在上世纪60年代的革命初期,同她的同学一起,大串联到过省会郑州,因为想家,又挤不上进京的火车,也就只好徒步返回,错过了她一生见到毛主席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与有关同志一起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期间,曾经谈到屈原。他说:“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正是因为开除‘官籍’、‘下放劳动’,才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好的文学作品。”毛泽东讲的千真万确。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诗篇,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就是我们今天读起来,仍然会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10.
读书     
  相似文献   

11.
郭连 《老人世界》2011,(1):29-29
回忆昔日往事,上世纪50年代里和爷爷一块种甜瓜,想起来真有滋味,很有意思呀!解放后,俺家分了二亩毛草荒地,在村西南地漳河古道里,距离家一华里半,每天俺爷爷领着我,在严寒的冬天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去开荒。那时候,我才十一二岁,什么也不懂,听爷爷指挥。  相似文献   

12.
赵岐峰 《老年世界》2010,(16):22-22
每天都在发生着与你擦肩而过的事,但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却让我终生难忘。这首歌,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十几岁时就会唱,如今的我虽然年过花甲,但每当路经校园听到里面传出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格外爽朗。  相似文献   

13.
马文华同志是河北定州人,1947年参加解放石家庄战役后,根据当时形势需要,50年代初,转业到黄骅县(今黄骅市)任县委书记。我听人们说,  相似文献   

14.
金秋时节9月3日,500名五邑子弟兵齐聚一堂,在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掌声、鲜花中,欢庆粤中纵队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专门发来贺信;原纵队副司令员欧初、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江门市委市政府领导等在主席台上就坐。  相似文献   

15.
师岭 《老人世界》2011,(9):45-45
我与老伴谢敬华是上世纪50年代结婚的。当时我们都是20岁。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们已是80岁的老人了。我弟兄五个,有哥哥和三个弟弟,老伴和妯娌们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尤其是和我嫂子一起生活了16年,从没闹过意见。邻居和亲戚的关系也都非常的融洽。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亲戚邻居的小孩被车轧死了,通过亲戚找到我帮助解决,事情处理的结果本人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人物背景:陈玉龙,1921年生,北大教授,著名书法家,20世纪50年代曾任北大校长马寅初秘书。同时双双失去爱侣 我和老伴张淑真的感情,就像曾有的两对杯子,每对都打碎了一只,再把两只剩下的放在一起,仍然有着令人羡慕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朱力士 《老年人》2005,(6):24-24
1941年,我在长沙东乡鹿芝岭斐光高小读书。那时,日寇已经占领湘北,形势危急。学校里有位女老师叫魏振立,她中等身材,衣着朴素,为人热情真诚,在师生中威信很高。课堂上,她教我们唱《松花江上》、《长城谣》、《上起刺刀来》和《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极受欢迎。那时,学校设备简陋,只有一架小风琴。上音乐课时,她把歌词抄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8.
阿庚 《老人世界》2011,(10):21-22
岁月匆匆,蓦然回首,已步入耄耋之年。在营造晚霞美景、寻觅青春快乐的心态中,总忘不掉那些曾激励我斗志、温暖我心房的陈年老歌,抹不掉它们那深深的情愫。  相似文献   

19.
那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装甲兵6008部队坦克三师机械化团一营三连,任由全军轰动全中国的“学《毛著》标兵”第一人廖初江的连长,并有幸亲临了雷锋拜廖初江为师的3天经历。  相似文献   

20.
陈显庭 《老年人》2007,(11):26-26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部队战士的文化学习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一些战士以前能在战场上英勇奋战,却大字不识几个,而且一提起学文化,就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我就碰到过这样一个人,他是我的老班长——一位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