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对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综合贡献力。这种贡献力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定的影响力;经济建设的助推力;社会发展的亲和力;城市建设的促进力;文化教育建设的凝聚力等方面。文章对这种贡献力的具体表现及全面提升贡献力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武秀 《领导决策信息》2013,(28):F0004-F0004
廉洁是城市发展高端形态的基本特征,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设廉洁城市是文明城市建设的新课题,要以科学思维和宽阔视野,深化其本质认识。一要立足于建设清明政治;二要立足于推动科学发展;三要立足于培育文化品牌;四要立足于促进社会和谐;五要立足于创新反腐倡廉实践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品牌战略的内涵与其功能意义入手,分析品牌战略在杭州城市建设中的运用的必要性。对中东河工程品牌战略从品牌经营、品牌突破点、品牌效益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项目通过"积极保护"、"最小干预"、"整旧如旧"、"和而不同"的品牌经营手法,开展建设管理、水利生态、园林绿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四位一体"系统综合整治,形成了鲜活、富有生命力的城市文化景观,实现了生态、社会、文化、经济效益的共赢,在全国内河治理中具有典范意义,基于实践分析,笔者认为品牌战略在城市建设中运用将提升城市政府的向心力、凝聚力,将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需要打造品牌21世纪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不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利润之源,也是城市乃至国家的一种竞争战略资源。创建品牌,既是城市竞争的战略需要,更是顺应时代的理性选择。品牌就是生产力、文化力、软实力,更是一种竞争力。品牌是城市发展的金字招牌。维也纳——"音乐之都",巴黎——"时尚之都",斯德哥尔摩——"梦幻之都",香港——"动感之都"……响亮的品牌显示了这些城市独特的超凡的魅力。上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靠规模赢得竞争优势,到90年代靠的是综合实力,而今城市之间的竞争,只能靠品牌。正如波特指出的:在全球化的今天,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品牌的建设。一个城市想要更好的开发旅游资源,就必须打造好它的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理论,具有独特性、延展性、实用性的特点,打造城市品牌同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理应成为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核心,通过对哈尔滨城市品牌的打造,使其成为最具北国特色的魅力之城,进而辐射周边地市,带动省内其他旅游景区的发展。因此,建议:持续打造"冰雪"品牌,提高冰雪旅游国际知名度;强化"夏都"品牌建设,推介清凉避暑的夏日圣地;建造大型主题公园,提升综合游乐品牌;设计特色线路,创造完美的食宿体验;创新旅游纪念产品,凸显地方文化特色;拓展品牌营销渠道,全方位打造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人们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医院品牌建设在医院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视觉识别系统是医院三大识别系统之一,是最外在、最直接、最具有传播力的系统,对提升医院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为例,分析了医院视觉识别系统的内涵、作用,探讨医院视觉识别系统对医院品牌建设作用,助推医院品牌形象建设,为其他医疗机构视觉识别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地方各城市总体竞争力不断提高,现代化不断推进,城市形象不断刷新,城市荣誉得到社会各界肯定。从国家机关到社会机构,从国内排名到国外获奖,地方城市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城市荣誉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品牌。  相似文献   

8.
城市燃气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从城市燃气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来看,新时期企业必须实现创新发展,从而建立起能源服务领域的竞争优势。因此,城市燃气企业应积极制定战略规划,集中开展节能环保技术创新,重视品牌建设,完善市场营销,推动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9.
烟草公司基层党支部党建品牌建设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示范性,激发创新力。贴近实际、凸显特色、强调创新、注重成效是品牌建设的基本要求;树立品牌意识、创新发展路径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完善的管理机制、良好的推广机制与合理的监督机制则是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社会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城市品味的提升,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河北保定市先后出台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意见》、《保定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年度考核办法》及《保定市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保定市建设成独具北方特色的宜居城市。一个城市的品牌的升级和城市的定位与城市管理是分不开的,本文以保定市为例,探讨城市管理在宜居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提升城市的管理效能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城市品牌是基于顾客期望和感知的、体现一个城市独有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等要素,并被城市顾客所认同的综合表现。城市品牌建设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外在体现,一个拥有鲜明的个性形象和响亮的城市品牌,是城市宝贵的资产和资源,可使城市“增值”,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颁发2006年“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城市管理方面的非政府奖项。合肥市铁腕拆违实现“零补偿、零冲突”、青岛市打造市政服务品牌建设“品牌之城”、深圳市构建社会管理三大体系、宿迁市公共卫生社会化改革、武汉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3.
胡旭东 《经营管理者》2009,(18):113-114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形象力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主旋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的发展需要品牌,但是由于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要去建设品牌更是难上加难。通过对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找出阻碍品牌建设的原因,揭开品牌神秘的面纱,全方位的分析品牌。提出了一些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思路,帮助占中国98%的中小企业走出成长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提升保定"软实力"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实力"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一部分,是国家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总和,体现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保定作为正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市,提升"软实力"有其特有的现实机遇,是城市竞争与走向国际化的现实要求,也是更好地融入"大北京都市圈"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城市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内涵,通过它可以彰显城市内在的魅力,展示城市品牌,推动城市发展。城市的视觉传达系统除了传达整个社会的呼声、公众所认同的期望、政府的主张等公共信息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城市文化形象的树立。视觉传达设计对于当前的城市化建设、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而塑造城市独特的文化形象,充分发挥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南昌城市品牌现状及传播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翔  于盼盼 《经营管理者》2013,(29):330-331
在我国城市化背景下,加快建设和传播城市品牌,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竞相追逐的目标。本文以江西省省会南昌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南昌城市品牌现状,指出了南昌城市品牌定位以及品牌传播策略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若干建议。本文认为:目前南昌城市品牌建设不到位,南昌城市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南昌城市品牌定位混乱、模糊以及多变,南昌应当将城市品牌重新定位回"红色英雄城";并且提出南昌在进行品牌传播策略时,应当立足城市品牌定位,科学规划传播体系,并通过改善城市环境和整合利用新型媒体与公关活动进行品牌传播。  相似文献   

17.
周荣超 《领导科学》2021,(6):100-103
大数据、算力与算法是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技术支撑,但数据源偏见、算法能力掌控、算法透明与追溯等问题,阻碍了宜居美好智慧城市的建设。消除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算法歧视问题,要正确处理数据偏见,注重算法伦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有效的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8.
雷娟  张莉娜 《经营管理者》2013,(25):208-208
现代服务业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打造都市经济圈的需要,将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助推器,是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路径,是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当今是"品牌制胜"时代,只有拥有强势品牌效应的城市,才能脱颖而出、越来越强。城市的新一轮竞争将是打造低碳城市品牌的竞争。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纷纷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田鸿 《决策与信息》2011,(4):281-282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困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所特有的生活经历、人生观和价值现在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凸显出来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会流动、就业、社会认同与城市融合、社会资本、劳动权益保障以及教育培训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重视与解决,将会影响到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因此,学者们都积极投身于该群体相关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之中,且已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是对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