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独资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态,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下,可能出现政企不分现象;而且由于它的投资主体的单一性,这样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以及制衡机制就不存在了,如何构建董事会。就成了国有独资公司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通过设立独立董事、专业委员会等方法来完善董事会的构建,从而来达到国有独资公司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董事会在国有全资企业法人治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能否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对企业生产经营十分重要。但目前国有全资企业董事会建设中存在决策范围不清、各专门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够、董事会人员配置不科学以及董事会履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企业做出科学决策。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明确董事会决策事项、健全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制、优化董事会人员组成、建立健全董事履职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国有全资企业董事会建设,提升国有全资企业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规避企业运营风险,为国有全资企业董事会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 国有独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国有独资公司中的经营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从法律上规范了国有独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怎样组织和行为,为国有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指明了方向。可是,一些进行试点的国有独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在改革  相似文献   

4.
<正>从2004年起,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开展了建立规范的董事会试点工作。以2005年10月17日宝钢集团作为第一家启动试点工作为标志,董事会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试点企业户数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2月,  相似文献   

5.
2005年6月25日,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一局在北京就"中国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问题研究"及"中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两个重点项目正式签约。此次签约,是国资委在专门对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进行实地考核、充分肯定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工作和取得成绩基础上进行的,这次高水平的合作,无论是对中央企业治理模式的探讨和今后改革的推动,还是对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推出的"南开治理指数"的应用与推广,都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标志着代表国内一流公司治理研究水平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政企不分、“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一直难以彻底解决。为了进一步完善国有独资公司治理制度,加快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亟需探索选择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本文拟从财务管理的视角,探索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四川近日作出规定,省属企业中建立了董事会制度的国有独资公司,至少应有一名职工董事进入董事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按照此前四川省国资委出台的《四川省省属国有独资  相似文献   

8.
2006年7月5日,由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维安教授主持的国务院国资委课题“国有独资公司建立规范董事会问题研究”结项报告会,在国务院国资委举行。以罗东江为组长的包括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国资委政策法规局、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二局、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财政部经建司人员组成的评审专家对报告进行了严格的评议。报告会以公开方式举行。除课题组成员与评审专家外,还有20余位国资委干部出席了结项报告会。评审专家指出,该项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国内第一个关于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改革进入公司治理改革的新阶段,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国企治理改革最关键、难度最大的就是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分布于国防军工、石油石化、通信、电力、冶金、电子、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2005年,166家中“央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6.7万亿元,利润6276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收入的58.3%、利润的69.4%。这些“央企”仍以国有独资形态存在,国有独资企业这种特殊法人,其治理改革有没有必要建立董事会?对于这个问题存在不少争议。我们认为,虽然不能期望国有独资企业达到多元投资者公司的治理水平,但它的治…  相似文献   

10.
论国家独资公司内部治理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独资公司内部治理是公司治理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国家独资公司在经营者选择和董事会构成方面的比较分析,认为必须放松目前对国家独资公司的行政监管,引入竞争机制;在监事会中引入部分社会贤达人士和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在经营者选择上应将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列为选择对象;在董事会中设职能董事和职工董事。这将是中国国家独资公司内部治理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健全央企的治理结构,使其规范行使对国有上市公司的股东权利,国资委自2004年6月开始逐步对央企实施董事会试点改革(1)。基于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分析控股股东董事会建设对国有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采用2002~2015年沪深交易所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发现,央企董事会试点显著降低了控股上市公司的两类代理成本,且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央企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进一步的检验发现,相对未纳入试点范围的央企,那些试点央企的控股上市公司在试点后3年内拥有显著更高的经济增加值和股票回报率。上述结论不仅从控股股东的视角为董事会的治理效应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央企董事会试点的积极效果提供了实证证据,从而对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的治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沈昊  杨梅英 《管理世界》2019,35(4):171-182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试点和加速阶段。但目前国企混改的相关理论研究仍滞后于实践发展。案例实证研究可以对理论进行发现和发展。本文选取中央企业混改中的典型代表——招商局集团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和提炼混改过程中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中的经验,以期对未来的混改提供借鉴。研究发现:混改引入非公股东的类型与时机对公司业绩和公司治理有较大影响;员工持股对公司治理的改善作用有限,存在"员工持股陷阱";国有股是否居控股地位,居绝对控股地位还是相对控股地位,并不是决定国有股在公司治理中居于绝对控制还是相对控制的标准和关键,一定程度上说,国有大股东的控制能力具备"控制刚性";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究竟哪种模式绩效更好,没有必然联系,也没有绝对的差别,国有控股的治理模式不一定带来低效率,关键是要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国有产权框架下产权结构对企业微观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国有产权集中度与与发电企业效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国有产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的效率越低,再次验证了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在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法人治理,而法人治理的关键又在于董事会建设,我国国有企业在规范董事会建设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工作上还任重道远。据2010年统计:124家中央企业改制面为70%,地方国有企业改制面90%,按公司法要求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改制的企业还按《企业法》规定运行,没有董事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在已建立董事会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治理效果也不理想,董事会建设不规范。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正在积极推动规范董事会建设这项工作,截止2011年底,已有宝钢集团、神化集团等42家央企开展了规范董事会运作试点工作,效果比较明显。董事会建设的改革方向就是国资委向企业外派董事,以实现民主决策和优化决策。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25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和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共同承担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评价研究”课题结项报告会在国务院国资委举行。在结项报告会上,“国有独资公司董事评价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维安介绍了课题研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公司法中 ,规定了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特殊形式的国有独资公司。由于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与原国有企业体制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只适宜于个别特殊企业采用。又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方针是“抓大放小” ,所以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大中型企业。对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不适宜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因此 ,这里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以股份制为特征的公司化改革上 ,即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分析重点。一、对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第一 ,“封闭式改造”。就是在…  相似文献   

17.
薛斌 《经营管理者》2012,(2):194+19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规模不断的扩大,企业在公司治理和财务控制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和财务控制的分析,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目前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在董事会的财务控制和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方面存在缺陷,进而通过完善财务组织结构,完善董事会监督控制和经理层激励机制,组建专业化的监事会和加强内部审计来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的财务控制。  相似文献   

18.
李磊 《管理科学文摘》2009,(13):282-283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推动公司组织创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大任务。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股东大会约束作用不够、董事会有效运作不够、监事会监督作用不够等问题。这也就需要我国企业在股权多元化、规范和完善董事会作用、强化监事会等方面进行一些纽织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组织演化理论、公司治理和资源基础观理论,以1932家非国有企业的子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股权结构、子公司冗余资源等因素对子公司应对环境变化能力的影响,对环境变化和子公司生存状况的动态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环境较稳定时,合资子公司的失败危险高于独资子公司;而当环境发生突变时(如经济危机),合资子公司的失败危险则低于独资子公司。冗余资源、资源使用效率和能力的不同是导致子公司在环境变化中生存状况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子公司的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这种效率和能力。本研究证实了子公司的自治程度有助于培养其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提高子公司的生存率。以往研究对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多采用静态分析,本文将环境变化和冗余资源引入到分析框架中进行动态分析,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刘新 《科学咨询》2007,(7):42-43
(一).国有文化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的现状 由于文化体制改革时间不长,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普遍存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组织设置及相应关系的界定上有很大随意性。董事会与经理层,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往往分工不明,有的干脆一肩挑。同时,由于国有资产出资人缺位等原因,“三会”的设置形同虚设,致使董事会、监事会大多流于形式,公司的实际经营决策权主要仍由公司高管人员掌握,造成部分公司信息不透明,内部人控制和操作不规范等弊端,公司的经营决策也不能做到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