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古代诗学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轨迹,如果我们以翻译整理者的考证为据,加上对彝族古代诗学论著的整体考察,那么彝族古代诗学殆发轫于魏晋,而盛于唐宋以后,发展于明清之际,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三个彝族诗歌理论繁荣时期.举奢哲的《彝族诗文论》、阿买妮的《彝语诗律论》、布独布举的《纸笔与写作》、布塔厄筹的《论诗的写作》和举娄布佗的《诗歌写作谈》、大体产生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数百年间;实乍苦木的《彝诗九体论》、布麦阿钮的《论彝诗体例》、布阿洪的《彝诗例话》则出现于唐宋时期;佚名的《彝诗史话》、《诗音与诗魂》、《论彝族诗歌》和漏侯布哲的《谈诗说文》和则成书于明清两代.这三个时期的诗学论著所呈现的发展序列表明,彝族古代诗学的基本理论是一脉相承、前后贯通的.诗学先贤举奢哲和阿买妮所开创的诗论方向、诗学主张在后出的诗论著作中都得以承继和发展,并逐步趋于系统化的阐述和综合.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的运动与变化,构成了彝族古代经籍诗歌研究的专门学及其学术史.为了陈述上的方便,我们不妨结合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发展源流和历史承续来观照其学术演进的主要特征和学术流变的主要脉络.  相似文献   

2.
彝族和白族是云南境内历史悠久和人数最多的两个少数民族。彝白的先民族属和历史源流又是云南众多民族的族源中历来聚讼纷纭的一大问题。如果把斜贯省境的元江作为云南边疆和内地的一条历史分界线,彝、白两族主要分布于江的东北云南高原的内地腹心地区,其中,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半农半牧的彝族多住山区,主要从事农耕的白族居住于平坝,这种分布特点是两千多年来有文献可征的历史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哭嫁是彝族婚俗中一道绚丽的风景,是彝族一项重要的文化传统,她表达了彝家女儿对“父权制”社会下女儿无自主婚姻,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奈是对男权社会的鞭笞和控诉.宣威彝族自改土归流汉多彝少的状况下开始漫长的彝儒对话,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保持着自己的哭嫁传统,随着儒学观念的深入,宣威彝族的哭嫁在内容和功能上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母系氏族社会是典型的氏族社会,在与之相对应的对偶婚制度下,夫妻也是生活在一起的,“走访婚”不属于对偶婚。母系氏族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单位是“家户经济”。父系氏族社会是氏族社会瓦解时期的别称,不能视作与母系氏族社会并列的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在所谓父系氏族社会阶段,部落联盟发展为军事民主制,出现个人性质的权力并从此开始了向国家的演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彝族宇宙论有很多哲学概念、范畴甚至思想,与汉族儒、道、阴阳家的有着极为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肯定,彝族宇宙论哲学在产生、形成的过程中,曾经很大程度上受到过汉族古典哲学的强烈影响。作者考察了彝族宇宙论产生和形成的时代及其时代背景后认为,彝族宇宙论是汉族宇宙论的“流”;古代彝族对汉族古典哲学的吸收,并非简单、机械地抄袭和模仿,而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习惯对之给予了“彝化”的改造及再创造,彝族宇宙论是源远流长的彝汉文化交流的一个具有多层次民族文化信息的智慧之果,是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渗透、影响彝族地区的必然结果,也是宋、元、明以来民族大融合以及彝族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剧烈变化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6.
罗妞牛 《南方论刊》2013,(6):93-94,58
通过凉山彝族传统文献和民间故事中对蛙的阐释的概述,展现蛙在凉山彝族人们心中由来已久的崇敬;通过凉山彝族生活中的蛙符号的概述,展现蛙符号在彝民族文化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通过凉山彝族现实生活中涉及到蛙的习俗的概述,展现凉山彝族现实生活中体现出对蛙的认识。通过文章的论述,让凉山彝族人们能够了解彝族传统文化对蛙的阐释,了解现实生活中彝族涉及到蛙的习俗文化内涵,传承和发扬彝族的传统文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彝诗体例》是继举奢哲《彝族诗文论》、阿买妮《彝语诗律论》等之后,在贵州毕节地区发现的又一部彝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这部著作较为深刻地总结了彝族古代诗歌的创作实践,系统地阐释了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在彝族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论彝诗体例》进行探讨和研究,不仅能使我们掌握打开彝族古代诗歌的一把钥匙,而且还能使我们窥见到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体系的概貌.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论著较少,高水平的论著更是难得一见。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王天玺、何兆伯同志著的《论哀牢山彝族起义》一书的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填补了这种缺憾。该书共18万字,有四篇专题研究论文:论清代哀牢山彝族起义;哀牢彝雄的历史功绩;哀牢山彝族起义与《哀牢夷雄列传》;关于哀牢山彝族起义研究的若干问题。有一篇调查报告:关于清代哀牢山区各族人民起义的调查报告。还有四篇附录:关于李文学起义的调查记录;哀牢山彝族起义研究参考资料目录索引;关于咸同年间云南彝族起义的史志记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哀牢山摩哈苴彝村历史进行考察,认为这里的彝族经历了氏族经济、奴隶制经济、封建领主制经济、封建地主制经济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证明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发展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性。考察摩哈苴彝村的经济史,其意义不仅在于认识彝族的经济发展史,而且还在于通过对摩哈苴彝村这个典型的考察,丰富我们对社会经济发展史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彝文古籍是祖国珍贵的历史文献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于研究古代有真实的史料价值,过去研究彝族历史的,多靠汉文文献,当然,汉文文献对研究彝族史是不可少的。但汉文献作者不可能对彝族的历史写得全面、细致,而彝文古籍是本民族写的,比较全面,而且比较细致,是研究彝族历史的极宝贵的资料。同时彝文古籍对研究经济、政治、文化、文学、历史、哲学、地理、天文历法、语言文字、医学、民俗、宗教等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化艺术旅游是以有形的和潜在的文化艺术资源作为旅游载体,具有一定艺术性、鉴赏性和传承性的旅游体验形式,它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探讨文化艺术旅游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有助于界定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的开发范围。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丰富多彩,神话传说、音乐舞蹈、信仰婚嫁和服饰美术皆是凉山彝族的文化瑰宝。在尝试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主题节庆和文化艺术博物馆等开发模式后,实景舞台剧是文化艺术旅游开发成功模式的又一发现。因此,建议策划《彝·印象》实景舞台剧以填补凉山彝区文化艺术旅游开发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12.
“血亲复仇”是氏族社会的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其表现为:当某氏族或部落的成员遭受其他氏族或部落成员伤害时,受害者所属的氏族或部落认为是对其整体的侵犯和伤害,并对肇事者氏族或部落进行集体的报复行动,以求获得相应的报偿。这种报复常常由血腥的械斗发展为大规模的氏族战争,持续很长时间。同时,“血亲复仇”也成为一种为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习俗沿袭下来。人类学、民族学的大量资料证明,历史上世界各民族处于氏族社会这一发展阶段时都曾有过“血亲复仇”;同时学者们还发现,即使在本世纪,仍处于氏族社会的民族依然保留复仇的观念,遵守这一习俗。血亲复仇的具体方式具有民族性、区域性特点,但这一社会现象和习俗却是世界性的。它在整个氏族社会从母系氏族制、父系氏族制到军事民主制都是十分盛行的,是原始战争的重要原因,血亲复仇战争是群体性的,大规模的,野蛮,残酷,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在氏族社会晚期即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它逐渐转变为同态复仇、以赎金赔偿代替大规模的血腥仇杀。此后,尽管大规模的血亲复仇不再那么盛行,但作为一种观念却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乃至现在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3.
凉山彝族“兹莫统治时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凉山彝族的研究,虽已有了半个多世纪,但人们所研究的课题多半是解放前的凉山彝族社会,而较少探讨其历史问题。列宁曾强调指出从基本的历史联系来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意义,他说:“为了用科学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根据对四川凉山地区彝族天文历法进行的调查和有关文献记载,可以借彝族十月太阳历恢复《夏小正》的原貌,即《夏小正》本是十月太阳历,而不是一年为十二个月的阴阳历。彝历和《夏小正》这两个十月太阳历同源于远古羌历,可称“彝夏太阳历”,它证明中华民族具有世界文明史上罕有的、历史悠久的科学历法。  相似文献   

15.
许巧云 《天府新论》2013,(4):147-151
从传统性别文化的角度对汉彝英三种语言中的熟语探讨中,我闪发现,三者在对待男女品行的态度、男尊女卑观念等方面高度一致。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又各具特色。在如何看待女性贞节及传宗接代的思想方面,汉彝共性居多,而彝族因为实行转房制,育龄妇女鲜有守寡者。彝族有祖灵崇拜传统,所以深层原因则有不同。在富有动物隐喻特征的熟语方面,汉彝语虽有用例,但数量远不及英语。  相似文献   

16.
文体,指文学的体裁、体制或样式.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表达创作主体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主体在从事文学创作时,为达到既定的写作目的和效用,必然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和篇幅、组织结构等,这样,就使文学产生了不同的类别,也就是各具特征的文学体裁.与世界各民族文学开始产生时的情况一样,在彝族古代文学的发展中,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样式.在彝族古代诗学中,诗歌是最主要的、而且几乎是唯一的书面文学体裁类别.这与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发展态势和彝民族自古以来的诗性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诗歌体例成为彝族诗学家们普遍关注、共同探讨的重要论题.在阿买妮的《彝语诗律论》、实乍苦木的《彝诗九体论》、布麦阿钮的《论彝诗体例》等诗论著作中,都对彝族诗歌体裁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详尽的分析,形成了他们各自独到的诗歌体裁论说.  相似文献   

17.
罗江文 《学术探索》2014,(2):124-130
峨山自古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传承了众多的彝语地名,体现了峨山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随着汉族的迁入,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彝语地名或被借入到汉语,或被汉语地名替换,从彝、汉地名的转换,可以看到民族语言、文化的接触与交融。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我国历史上的先秦阶段,从氏族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正是我国原始宗教形成、发展、衰落的时期;秦汉以后,逐渐出现新的、较为完备而高级的宗教或世界宗教;春秋战国时期,则可以看作原始宗教向新宗教过渡的时期。在这个过渡期中,一方面存在着许多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遗迹,同时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人们共同体中还保留了图腾崇拜;就在一个共同体中,“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往往长期并存;另一方面无神论思想陆续出现和形成,虽然和有神论意识形态拥有广泛的信仰者的状况相反,它最初仅仅流播于少数思想家或政治  相似文献   

19.
在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民间叙事诗闪烁着特别耀眼的光辉,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些彝族民间叙事诗,是在彝族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民间歌谣的抒情和民间故事的叙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叙事中有抒情,抒情中有叙事,脉络清楚,诗意盎然.它以多样的艺术手法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为正义、真理和美好生活所进行的斗争,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它是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彝族历史、民俗、宗教等学科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马来式亲属制度产生于氏族解体以后的历史时期是没有问题的,至今我们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位中国或外国的民族学家提到过任何一个具有马来式亲属制度的民族尚处在氏族社会之前的历史阶段。因此,摩尔根根据马来式亲属制度推导出的所谓血缘婚姻和血缘家庭,即使存在的话也只能是在氏族社会之后,而不可能在氏族社会之前,就是说它不可能是最古老的婚姻家庭形式。马来式亲属制度证明血缘婚姻和血缘家庭的合理程度,仅仅在于氏族外婚制被打破以后,使得原属同一氏族(或同一外婚制胞族)的“不同生母的兄弟姊妹之间的婚姻”被禁止到什么程度“无法断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