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以波特的三部经典著作《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为主线,分析其战略管理思想的形成、演进与发展成熟的过程,并从中挖掘对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与产业转型的启示,以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比较成本学说和要素禀赋学说为核心的比较优势理论和以新贸易理论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为核心的竞争优势理论 ,为分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形成及相互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在理论和实践上既相互分离 ,又相互联系 ,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转变。中国产业发展必须强化现有比较优势 ,加快引进新的比较优势 ,培养自主知识产权优势 ,加快实现新的战略调整 ,即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 ,使产业内竞争加剧。通过比较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 ,从产业内贸易的内涵 ,说明产业内贸易理论强调竞争优势 ,发挥产业的竞争优势对我国外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建强 《河北学刊》2002,22(4):38-42
我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但缺乏竞争优势。在产业选择与产品定位基础上积极培育竞争优势 ,是农业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的着力点。农业的自然区域特性决定了农业应对加入世贸组织要分区而治 ,在这方面地方政府更可以有所作为。本文从地方政府的行为空间出发 ,探讨了我国农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方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波特的解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波特的国际竞争力理论以国家竞争优势为分析目的,以产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对象,以企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切入点,对国际竞争力的来源进行了深入剖析。为解释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波特提出了产业竞争的五种作用和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方法,创立了分析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模型”等一系列具有新意的观点。波特的理论试图对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来源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释,从而为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建立一个直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柳钦 《天府新论》2006,4(5):45-50
综观西方产业集群理论,其中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最为著名的有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波特新竞争优势理论等。这些理论为我们揭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违背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下,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是很难出现的。相反,在那些符合经济比较优势的产业获利的可能性越高,投资的企业会很多,分工也就可以比较细,新的相关或者支持性企业将不断出现,产业集群的出现也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的外贸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我国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这也是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的写照,而未来的外贸竞争力必须体现在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之中,充分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和努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是我国外贸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企业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创造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耀 《社会科学》2003,(11):5-11
本文在现代经济环境背景下考察和修正企业竞争优势环境分析的代表理论———产业结构理论 ,用产业创新观替代产业选择观 ,认为机会开发是产业创新战略的第一步 ,论证战略联盟这种新型竞争形态具有开发机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功能 ,即联盟能使企业扩大搜寻范围 ,在现存或其他产业和技术领域中找到新机会 ,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论产业竞争优势与产业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瑛 《江汉论坛》2006,(2):49-52
产业竞争优势的强弱是决定产业安全程度的关键,由于支撑条件不同导致了产业竞争优势所处的位势存在差别,进而影响到国家产业安全状况。目前我国产业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无竞争优势或是竞争优势的层次较低。为了尽快提升产业安全程度,一方面需要努力培育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有选择地对某些产业产品实施超级化战略;另一方面应优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完善产业组织状况,鼓励垄断竞争型的市场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力与福建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的国际比较竞争优势是开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运用贸易竞争指数研究福建产业的国际比较竞争优势及其演变。结论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福建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正在从杂项产品为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装配为代表的一定技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现有的工业和科技基础决定了福建近期在总体上并不具备发展真正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有选择地发展某些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某些加工环节,逐步实现产业分工的升级,是目前福建产业调整与发展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当代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国际贸易理论核心的比较优势理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深化。同一时代不同国家拥有的比较优势不同 ,不同时代的比较优势也有着不同的特征。现实经济中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发展中国家要根据比较优势变化趋势制定经济政策 ,不仅要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 ,而且要利用适合于本国的先进技术 ,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 ,实现比较优势的转换 ,由此产生真正的国际竞争优势 ,在国际经济中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竞争优势是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基础,其形成不仅受比较优势条件优劣的影响,更取决于整合的速度和效率。整合路径和创新制度构成竞争优势形成机制,制约着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进程。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制造业高速增长,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在食品加工、石油加工炼焦、非金属矿物加工、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等行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代表性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综合分析河南制造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和产业自身的优势、劣势,河南制造业应采取“全面提升,优势争冠;重视创新,形成特色”的方针,多层次推进,以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论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把握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亚核心"发展规律,即在核心区外围的局部边缘区内以县域中心镇为依托,建立次级核心,通过极化作用聚集周边地区资源,形成产业集聚,可以实现县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通常,县域经济的"亚核心"发展,遵循从资源优势培育、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再到区位优势极化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其具体途径有三:一是通过特定农产品的产业化实现;二是通过特定工业产品生产体系的构建;三是通过特定服务产品供给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比较优势陷阱”理论是以批判比较优势理论静态性质为自己立论的。而实际上,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因承认“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的动态变化而使自己具有了动态性质,所以“,比较优势陷阱”理论依然缺乏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明。产品要素密集度和国家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通过推动一国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升级使其赢得动态比较优势,所以,长期推行比较优势战略并不会跌入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  相似文献   

16.
国内区域竞争力研究综述——历程、问题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区域竞争力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现有文献在区域竞争力内涵、理论基础及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基础性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争议和问题,全面盘点2000年以来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指出该领域内相关理论研究严重滞后,必须加强理论创新,并且注重与实际发展动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如何看待国际分工理论的回归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在国际贸易战略上,我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比较优势不一定成为竞争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质量和效益的国际贸易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比较优势上,而需要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业集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产业集聚现象大量地存在于许多地区,促进了区域竞争力提升及竞争优势的产生。集聚的竞争优势主要产生于规模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实现。外商直接投资、风险资本、信息交流需要以及企业家精神、制度与政府政策都是促成产业集聚的具体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与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新型工业化意味着我们要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包括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进而使黑龙江省的要素禀赋结构与发达地区不断接近,最终实现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