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农牧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甘肃是欠发达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做的事情很多。从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省民族地方农牧区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工业返哺能力差,因此,建设新农村的任务相当艰巨。甘肃民族地区即存在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又存在牧业,牧民、牧区“三牧”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比其它地区更艰巨,更复杂、更繁重,重点和难点都比其它地区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牧区,为甘肃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千帆竞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占全省国土面积28%的民族地区如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规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  相似文献   

3.
张楠 《中国民族》2007,(3):62-63
2006年初,《中共中央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标志着新农村建设正式起步。这个一号文件是近几年来第三个中央一号文件,是对“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奋斗目标,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2007年以来,益阳市民宗局高举团结进步的旗帜,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年初各区县(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各乡镇选定1至2个村级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发展有一定后劲、村级班子团结务实、村民勤劳、村风淳朴的村为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按照这个标准,益阳民族地区一乡四村很难达到,根据实际情况,益阳市民宗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地方推荐民族地区条件相对较好,又基本上符合要求的两个民族村进入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行列,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协商,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西部民族地区。本文探讨了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重大意义,分析了优劣势环境,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发展机遇,指出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只有充分发挥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经济、民族干部、民族文化等政策的功能,才能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宏大建设工程,需要长期不懈奋斗才能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考验,又是机遇。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紧扣立足点,寻求对接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找准切入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实质上是思想观念的落后。因此,要出色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项历史重任,必须从转变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如何处理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宗教信仰问题,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信仰,要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到宗教信仰对于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一定的助推助用,要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调动信教群众的力量,推动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宗教信仰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影响。因为它影响到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挤占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空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的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如何处理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宗教信仰问题,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信仰,要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到宗教信仰对于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一定的助推助用,要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调动信教群众的力量,推动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宗教信仰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影响。因为它影响到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挤占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空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的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个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问题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和现代化发展。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如何妥善应对和及时处理好民族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向前发展,是一个必须努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民族关系所体现的平等、团结、互助就是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平等的民族关系体现了各民族间地位和权利的同等性,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平等地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各种公民权,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所要求的诚信友爱的体现。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族人民增进了解、互相帮助,营造和睦的社会氛围。因此,我们要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与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统一起来,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甘肃民族地区包括甘南、临夏自治州的16个县(市)及张家川、天祝、肃南、肃北和阿克塞5个自治县,共21个县(市),是甘肃省藏、回、裕固等几个少数民族分别聚居的主要区域,在地理分布上集中于甘肃省相对高寒阴湿的地区,处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和戈壁草场地带,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乃至全省。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带动经济发展的长效优势支柱产业,严重遏止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至影响全省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王冬丽 《民族论坛》2011,(7X):89-92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宗教信仰问题。这主要基于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而现阶段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活动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另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吸收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调动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是制定新农村发展战略,指导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国不同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有着理论上的一致性和实践上的独特性,四川省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其新农村建设应该具有符合该地区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任务和强化措施等方面,论述了全面推进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在人口较少民族中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宏观背景下,黑龙江省如何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全省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此,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口较少民族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正确分析人口较少民族的基本情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开创人口较少民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渝东南是重庆市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更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山、库"于一体的欠发达地区.本文重点探讨了渝东南民族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等原因导致的教育底子薄,发展迟缓,观念陈旧,基础教育条件差,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流失严重的问题.并在新农村改革逐步深化的背景下,结合渝东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呈现出的特点,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既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又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事关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大局。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中国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各地差异大,在小康社会建设中不可能平行推进。城镇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决定了其在区域开发中的战略高地作用。民族地区(本文研究的范围包括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建成区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7/10000,但聚集了25%的人口和55%的社会生产力。城镇是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五大战略任务的空间集合,抓住了城镇开发,就牵住了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方略是: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主线,以加快城镇经济为中心,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