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社会弱势群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组织中存在的边缘员工也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关注.学者们对于组织边缘员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边缘员工的形成原因、边缘员工的困惑以及对边缘员工的管理等方面,本文则从边缘员工如何寻求利益保护的视角来研究. 一、组织边缘员工的概念与认定 上世纪初,社会学家帕克首先从通婚和移民的角度提出了社会成员的边缘化现象,随后勒温进一步提出了边缘员工的概念.近年来,研究组织边缘员工的学者越来越多,由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学者们在表述边缘员工时,用词也不尽相同,如组织边缘员工、组织边缘人、组织外部人、圈外人士、隐形员工等.尽管这些词的内涵并非完全一样,但其用法基本相同,一般是指组织中远离组织领导核心、不被重视的边缘化的员工.  相似文献   

2.
功勋员工边缘化的趋势主要是遭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身份尴尬、面临"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发展瓶颈、深陷"想说爱你不容易"的职业错位。究其原因,在个人方面,功勋员工大多过于张扬个性;在组织方面,缺乏针对功勋员工的提升机制;在社会方面,对功勋员工有着复杂微妙的文化心态。功勋员工边缘化不利于其发挥"头雁效应",会削弱组织创造力、损害组织形象。对此,领导者要坚持攻心为上,帮助功勋员工完善性格;坚持制度为先,搭建功勋员工成长阶梯;坚持建设为基,培育现代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边缘人"是单位领导者的管理难题之一。员工作为单位的核心资源,对单位的发展和业绩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边缘人"现象的蔓延和加重,"边缘人"对单位的领导者而言已经成了烫手的山芋。更令人担忧的是,"边缘人"还将这些消极、不良情绪传染给其他员工,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导致单位新"隐形人"的产生和增加。单位"边缘人"就像是沉默的羔羊,躲在单位角落里毫无存在感,对待工作的态度非常消极,逐渐或已经被单位领导者乃至同事忽视。单位领导者看不到"边缘人"的价值,对其个体的存在也毫  相似文献   

4.
正单位内的边缘人即受冷落、不吃香的人,处在"鸡肋"位置,处于边缘岗位,从事边缘工作,入不了领导"法眼",进不了集体"圈子",发挥不发挥作用无关紧要,可有可无。那么,单位内边缘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有哪些防范对策?一、产生原因(一)因"傲"被冷一是因性格孤傲被冷落。有的人性格内向、孤僻,工作上不善与人交流,生活中不善与人交往,独来独往,耍单帮,闷头干活儿,闭门工作,工作圈子没有推心置腹的同事,生活圈子没  相似文献   

5.
<正>"问题员工"总的来说就是那些与组织、企业、单位整体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相符的员工。"问题员工"分为不同的类型,呈现出不同的问题,比如,有的员工无视组织纪律和领导权威,但工作业绩优秀;有的员工崇尚完美主义,处处追求完美,以至于与同事之间存在矛盾,但在某些问题上却有着独特的看法与观点;有的员工心理脆弱,不能与领导者和其他组织成员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成为"边缘人"。"问题员工"是管理的一  相似文献   

6.
正伴随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组织文化两者之间必然产生冲突与交融。虽然西方管理理论体系在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更具优势,但在适应一直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组织情景时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中国本土管理活动研究根植于中国文化,中庸作为中国文化最突出的思维方式,更应应用于理论研究之中。现有研究多是从员工角度出发,而将中庸思维延伸至领导者角度并分析其对员工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则甚是匮乏。沟通满意度是员工对于所在组织做出判断和评价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边缘人,从广义上说,是指游离于社会或者单位内部主流群体的人。从狭义上说,是指那些性格孤僻,落落寡合,不善与人交际,工作上不显山露水,事业上无所成就,整天沉默寡言,不被领导重视,不受群众待见,在单位里没有话语权,即使偶尔表达意见也不被重视和采纳,最终沦为单位里"沉默的羔羊"、社会上"沉寂的火山"的人。如果从广义上进行细分,边缘人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特立独行者、制度破坏者和"沉默的羔羊"或"沉寂  相似文献   

8.
甘宁 《经营管理者》2009,(23):263-264
近年来人与组织匹配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人与组织匹配除了强调员工综合技能与工作岗位匹配外,还注重员工的内在特征与组织文化相匹配。本文从招聘、新员工社会化、培训、职业生涯发展和员工保持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分析人与组织匹配模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赖胜鹏 《经营管理者》2011,(8X):236-236
新员工培训,是员工进入企业后接触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它又被称为入职培训,是企业将聘用的员工从社会人转变成为企业人的过程,同时也是员工从组织外部融入到组织或团队内部,并成为团队一员的过程。员工通过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和文化,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本文就关于新员工的的入职培训进行了讨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了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即"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知识型员工的劳动能力不是外在的,而是一种存储于知识型员工头脑或肢体当中的知识、智慧或知识性能力,是知识型员工个人所有和随时可以被知识型员工带走的无形资产,而不是企业、组织可以剥夺独占的物质实体。二、知识型员工的特点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以及对时代凌宇公司部分知识型员工的访谈,我们发现:与非知识型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心  相似文献   

11.
组织作为一种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系统,其内部某些关系的协调必然导致冲突的存在.为了减少组织内部摩擦,降低运营成本,就要消减组织内部冲突.本文从组织层面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并强调员工参与、有效沟通及深植"良性竞争"理念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2.
将HOFSTEDE提出的国家文化理论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实证检验,对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企业员工的离职和激励行为背后的文化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分析显示,相比澳大利亚企业员工,中国企业员工的离职倾向较低;可选择工作机会的主观感知对中国企业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较小;中国企业员工认为职业发展是较重要的激励因素,而澳大利亚企业员工认为工作本身是较为重要的激励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文化理论提出的5个文化差异维度中的"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和"长期取向",在中澳两国企业员工的离职和激励问题上基本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3.
<正> 人的言论、行为以及社会活动,都是受某种心理因素制约和支配的。那么,秘书人员的泄密行为究竟受哪些心理因素的支配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性格方面的弱点被人利用 性格标志着某个人的为人方向。其行为后果总是和一定的阶级、集团或个人的利益相联系的。人的性格有坚强的一面,好有脆弱的一面。由于人所处的环境、情景以及生活条件、所受的教育不同,其性格表现也不一。当“气候”适宜和外在某种不健康的因素与性格中的脆弱一面相“吻合”时,有些秘书人员就会丧失性格中的坚定  相似文献   

14.
陈雪梅 《经营管理者》2009,(23):265-265
现代企业竞争愈来愈激烈,而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竞争,所以更多的企业愈来愈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培养,但在培训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忽略了新员工的培训,新员工培训,是员工进入企业后接触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它又被称为入职培训,是企业将聘用的员工从社会人转变成为企业人的过程,同时也是员工从组织外部融入到组织或团队内部,并成为团队一员的过程。员工通过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和文化,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人气",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威望。领导者的"人气",就是领导者受下属关注、欢迎的程度,是领导者的专业技能、管理艺术、品行操守和个人魅力的综合体现。领导者"人气"指数高,领导工作就能顺利开展,因此领导者必须提升自己的"人气"指数。 注重外在形象,提升吸引度。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领导者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整洁的衣装、端庄的仪态、和谐的动作表情、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对下属的心灵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领导者与下属进行沟通和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16.
"职场囚徒"是组织机构中的特殊群体,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激活,有助于提升组织绩效,营造组织和谐氛围和增强组织竞争力。针对"职场囚徒"的类型及成因,要激活"职场囚徒",应重新进行人才测评,实现人岗的匹配;重构绩效管理,全面考评员工;优化职务岗位设计,打通职业发展阻点;构建先进的组织文化,塑造温情的工作场景。  相似文献   

17.
安全文化是一种企业组织和员工对安全的追求、理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被大多数人接受、形成氛围的有形和无形的东西。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更关系到员工的身家性命。因此,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企业组织的事,更是每个员工的事。所以说,安全生产是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共同的责任和任务。本文就企业中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谈,并试谈了提高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很多组织内部,员工建言行为面临"不知、不敢、不愿、不能"的困境,以致部分员工在认识到组织存在的问题或发现有价值的建议时,却没向领导建言。对此,领导者应建立建言激励制度,化解"不知"和"不愿";增强员工对领导者的信任,化解"不敢";加强信息共享,化解"不能"。  相似文献   

19.
"快牛"员工自律度高、能力强、受领导信任,组织考核又侧重短期业绩,缺乏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自然催生了"鞭打快牛"现象。"鞭打快牛"有助于员工快速成长,为其他员工树立典型和榜样,但也容易使领导产生"恩主心态",不利于团队形成合力,使"快牛"员工无法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心力交瘁,工作满意度降低。领导"鞭打快牛"的改进之方为:构建"赛牛"机制,实现共享共赢;明晰职业生涯规划,着眼员工的长期发展;关心"快牛"员工的工作与家庭的平衡;组织考核不仅要关注业绩,还应关注团队的培养成长情况。  相似文献   

20.
转型背景下雇佣关系模式对员工助人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玲玲  王韬 《管理学报》2011,(11):1646-1654
通过对我国264对上下级的问卷调查发现,员工基于组织的自尊在互相投入和过度投入雇佣关系模式与助人行为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相比过度投入而言,互相投入模式对员工基于组织的自尊有更大的正向影响。同时,研究还发现,个体的传统性文化价值观会调节这2种雇佣关系模式与基于组织自尊的关系。具体而言,对于传统性较高的员工,这2种雇佣模式对基于组织自尊的影响变弱;对于传统性较低的员工,2种雇佣模式对基于组织自尊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