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权力     
熊培云 《领导文萃》2010,(19):82-82
<正>潜规则、隐权力暗流涌动。大凡声称从历史上发现另一个中国者,这另一个中国往往都与"地下"有关。这世界,不仅有贴在墙上的规则,还有在暗处潜行的规则,虎踞龙盘,盘根错节;不仅有看得见的权力,还有自备隐身衣的权力,只闻  相似文献   

2.
鄂璠 《领导文萃》2012,(3):69-72
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周敬青选择了"党内潜规则"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党内潜规则如网似雾,在党内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清除起来也往往如陷迷阵,如缠丝网,云里雾中,无从下手。确实已经到了该把党内潜规则  相似文献   

3.
黄洪旺 《领导文萃》2013,(13):19-21
特权是存在于正常规则之外,是一种潜规则。"潜规则"的要害是"潜"和"暗",最怕掀开盖子,最怕被曝光。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这也是把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阳光  相似文献   

4.
制度建设关系到政党事业和政党发展的全局。在党内制度体系中,党内权力体制、权力运行机制、权力操作的程序性规则,这三个层面综合构成党内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好坏直接决定着工作规定和纪律要求的执行状况。  相似文献   

5.
<正>要全面治理潜规则,全力破除潜规则,祛除顽疾,激浊扬清,就要扎实走好"三步棋"。第一步:立规。要真正破除潜规则,就必须完善和明确明规则。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以刚  相似文献   

6.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09,(2)
对于所谓的"潜规则",其内容谁都明白,它比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还要厉害,谁不遵循这种"规则",谁就会受到这种"规则"的排斥、惩罚。所以,一般的企业都很惧怕这种"潜规则"。然而,你必须要学会它、"尊重"它,不然就根本进入不了你想进入的这个"圈"中,即便是进去也会发现自己无法生存,很快就会被这个"圈子"抛弃。但是,"潜规则"迟早会被其他途径逼出真相。—黄苏/上海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政策文件未明确、依附在岗位上的"隐性"权力,变"潜规则"为"明制度",突出岗位风险,防止暗箱操作。以教为基础,警示提醒常态化;以防为手段,制度约束刚性化;以管为保障,风险管理责任化。针对政策、法律赋予的"显性"权力,变"随意性"为"固定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权力运行。抓梳理,所有权力网上公开;抓运行,所有环节刚性固化;抓监督,  相似文献   

8.
正提出"潜规则"概念的吴思先生说:"所谓潜规则,便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干部激励"潜规则",亦即在组织正式规定的各种激励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存在的某些不成文的、一般人(局内人)难以或不愿明确概括但又获得普遍认可和遵循的激励规则,它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和支配着组织人的行为和现实的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官场哲学,一度被解读为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生存哲学。自古以来,中国官场上就有很多不成文潜规则。这些潜规则,经过千年沉淀而形成的人身依附、裙带政治、唯"上"是从等官场糟粕,在当下官场仍然有大批拥趸。局外人看官场,似乎总会戴上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官员群体行为。十八大以来,在反腐"高压态势"下,官风好转,整个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一些官场"明规则"逐渐发挥净化政治生态的功能,并对污染  相似文献   

10.
姜亚芬 《经营管理者》2013,(28):289-289
"道高一丈,魔高一尺",在政治权力的角逐场上,权力的博弈让很多腐败走向"地下",权力腐败之毒瘤逐步向政治肌体转移渗透,变成更多更难根治的腐败顽疾。一条被中外实践反复证明的权力腐败律要求我们给权力套上枷锁和缰绳,要给权力的运行以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与约束。政治权力与公共利益的共生关系使得扫除潜规则中隐性权力的毒瘤成为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非制度化生存是指行为主体在遇到某些问题或处于某种环境时,借助权力、金钱、关系、面子、人情等资源,采用制度外的方式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或做法。当前,党政干部中的非制度化生存主要表现为潜规则、土政策、打招呼、批条子、钱权交易、腐败行为等,这些现象破坏党内民主,影响党的权威,加剧权力腐败,降低制度认同,侵犯基本人权,恶化社会生态,助长暗箱操作,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干部提拔任用,历来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然而,一些地方仍存在干部提拔任用中托关系、递条子、"打招呼"的不良现象,它传递的是一种庸俗的官场"潜规则",必须坚决纠正和刹住。《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3.
以结构性功能主义视角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用结构化视野来看待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主体、角色、组织,有助于建设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结构互动体系,进一步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不断好转。推进党内政治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宏观互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保证民意诉求供给准确;严肃整顿不正之风,推进政党公正形象重塑;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搭建民众政党沟通渠道。推进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内在各要素之间的微观互动,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全程,总体坚持"各司其职、协调运转"工作思路,完善党内政治生态内在制约机制。推进党内政治生态结构交流渠道之间的内在互动,要着力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系统中权力运行结构,推动构建党内政治生态回路与生态链系统。  相似文献   

14.
<正>筑牢全面从严治党这座"大厦",需要打牢根基,持续发力,夯实党内政治生活这块"基石"。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洗礼,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够真正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当成锻炼党性的平台,但是,仍然有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内政治生活不重视,不愿意"真刀真枪"地自我批评。有的党员干部搞"一言堂",没有一点民主性可言;有的党员干部把权力当成"自留  相似文献   

15.
郑声 《领导科学》2004,(22):10-11
官场潜规则是官场运行中的一个顽症,久治不愈,约定俗成,并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它如风无形无踪,却又无所不在;它似水无色无味,却又无坚不摧。它悖于常理却常常被人遵循、仿效,成为古今官场的一大奇观。潜规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须言传。说白了,潜规则就是不登台面却势力强大的“陋规”。但是,不管官场潜规则如何千变万化,扑朔迷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存在形式。一是“显”“潜”互补。显规则是摆在桌面上的规则,是明文提倡的规则。潜规则与显规划的互补性有两种情况:一方面,当显规则不能为人们…  相似文献   

16.
权力崇拜外显为官本位、无权者谋权、潜规则大行其道、圈子文化。权力崇拜的消解之策是多方面的,包括重塑环境,破除官本位;强化监督约束,做到依法行政;明晰权责边界,推进权责统一;权力拥有者政治及道德素养双提升。  相似文献   

17.
建立巡视制度并开展巡视工作,是实施党内监督的一项创举。巡视工作采取定期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能够及早发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对"一把手"监督不力的问题;能够突出监督的主动性和经常性,对权力运行进行全过程监督,防患于未然;还能够拓宽基层干部与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和范围,实现党内监督和群  相似文献   

18.
李国军 《决策探索》2008,(12):23-24
一、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是党内的"宪法" 党章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经过一定程序制定和修改的,规定党的政治纲领和行为规范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由于对酒文化和语言模糊性的理解偏差,以及潜规则的盛行,使公务员群体在"铁饭碗"与工作高压的碰撞中产生了自我认知的偏差,一些人因无法融入规则或认清自我而主动或被动地成为透明人。为此,要纠正对酒文化的误解,减少工作中的模糊性语言和潜规则行为,让公务员产生正确的认知观念,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0.
潜规则何以在党内一些组织中大行其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霞 《领导文萃》2007,(5):39-41
在党内有些人看来,党章规定只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宣传,而真正用来指导言行的是彼此心照不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规矩”。这些“规矩”,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调节着党内的关系,成为实际左右一些党组织内部状况的潜规则。党内一些人言行反差很大:说的不做,做的不说,成了人格分裂的两面人。在这些党组织内部,潜规则大行其道,而党章却被束之高阁,党内一些人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水平下降,同志关系很不正常,正气不敌歪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