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都是有感情的,不论职位高低、年龄长幼、环境优劣,都需要他人的关心和关爱。特别是在一个单位中,领导者要想最大限度地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必须从关心下属入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单凭高压、惩戒,不但难以凝聚人心,而且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因此,懂得关心下属是各级主官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2.
正在管理工作中,领导者不仅要善于用制度管理,还要善于用情感管理。情感管理可以有效激励员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节省管理成本。但是,领导者也应该把握好情感管理的"度",也就是要注意情感管理的心理边界问题。如果领导者跨越了这个界线,对下属过于宽容,过分热心,过度干涉下属的工作和生活,即使看到了下属身上存在的问题,也碍于情面不愿处罚,则会丧失领导权威,损害单位制度的严肃性,对单位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反之,如果领导者对下属过于严苛,只关心下属的工作,对下属的情感和生活丝毫不关心,则有"冷暴力"之嫌,会伤害下属的情感,不  相似文献   

3.
激励对于企业实现管理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管理者,如何有效激励下属,激发他们的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和强烈的工作欲望,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激励要掌握好原则性激励作为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管理行为,要讲究原则和艺术,否则,任意实施就不可能达到应有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工作中,男上级与女下属同处一室办公是十分常见的,由于性别的差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工作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还可能产生一些摩擦和碰撞,引起冲突,致使工作难以顺利开展。那么,男上级应该怎样和女下属和睦相处,最大限度地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呢?第一,关心要注意分寸。关心下属是领导应尽的义务,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生活上照顾也是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对于女下属,男上级在关心她们时一定要注意分寸,不可关心过头。如果关心时不注意避嫌,超过了一定的度,不但易使他人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5.
韩翠玲 《经营管理者》2009,(18):118-118
一、人性化管理概述人性化管理是以人性为原则、为基础的管理,强调组织管理应以人为中心,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重要的组织资源,一切管理活动应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管理中应充分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对其从各方面予以关心、爱护,使他们在工作中体现归属感、价值感,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人性化管理大体包括:1.情感管理,就是注重人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其消极情绪。管理者应尊重下属,善于沟通,对下属员工宽容、仁慈,慎重对待下属提出的要求。2.民主管理,就是让员工参与决策。管理者做出决策前,应广泛听取员  相似文献   

6.
"小善必录,小功必赏",是领导者用来对下属现实需要动机进行强化和激励,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下属才智的最大效能,从而更迅速、圆满地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是领导者应该重视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7.
现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借助于工资、奖金、福利等激励措施只能调动员工下属积极性的60%,其余40%的积极性则要依靠领导者具有魅力的领导去调动。将下属这40%的积极性转化为生产力,对组织的发展将是一笔不可低估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正>一、中层领导管理语言的特征一是谨慎性。中层领导位处组织序列的夹层之中,他们既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的指令,对上负责,又要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要想在这个"上压下挤"的管理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其管理语言一定具有谨慎性特征。因为处在多元化时代的员工,尤其是新生代员工崇尚个性、自由,而天性的自由需要谨慎来守护。正如老子所说:"民之从事,常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相似文献   

9.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采用有效的激励方法.激励是导向性地、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育教学手段.本文根据激发动机理论提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激励方法.  相似文献   

10.
恩威并施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也是一门领导艺术,运用得当,能很好地激励下属。领导者要想发挥好个人威信的效用,就必须从树立威信入手,即以德立威、以行立威和以法立威。以德立威,要求领导者为政以德;以行立威,要求领导者以身作则;以法立威,要求领导者依法治人。领导者应当关心下属的实际利益,既要善用物质激励手段对下属施惠,也要巧用感情激励手段对下属施恩,还要以豁达的胸怀包容下属,恰到好处地赞美下属。  相似文献   

11.
领导激励艺术体现在对全体组织成员的激励上,从工作态度、工作情绪以及工作行为上来看,麻木下属更需要激励。当前对麻木下属激励上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激励和激励不当。唤醒麻木下属,领导者需要在把握麻木下属的真正需求、确立目标、树立自信心、培养危机感和紧迫感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领导者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必须具备推动事业发展、带领下属前进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必须要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领导者应学会用各种方法来激励下属的工作潜能,而掌握好激励的语言艺术,能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相似文献   

13.
正领导对下属的评价体现着组织的价值标准和工作标准,既要体现单位评价的公平导向,又要体现领导者个人评价的公道导向。客观公正地评价下属,是领导的职业操守,也是领导必备的工作方法。但是,现实中有些领导对下属的评价常带有主观性,个别领导对下属的评价甚至会掺杂私心杂念。领导对下属有失偏颇的评价不仅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造成上下级情感和心理对立,而且会破坏单位公平、公正、公道的评价体系和人际氛围。因此,  相似文献   

14.
一、巧用激励术。领导行为科学认为,需求、动机、行为、结果是一个互相联系的连锁反应过程。需求产生动机,动机激发行为,行为导致结果。要使下属由“弱”变“强”,领导者根本的是要针对下属的需求和动机,适时进行激励,强化其驱动力,调动其内在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下属的积极性,是管理领域中激励理论的重要议题。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激励,是指领导者不断激发和鼓励下属,促进下属发挥自己的才能和释放他们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自觉地发挥积极和创意,并在他们的工作获得更大的成就,这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和基本功能,可以充分调动下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衡量一个领导者的成熟度以及称职度的重要衡量标志。  相似文献   

16.
领导用人过程中的控制,根源于领导授权与不确定性规避之间的矛盾。实现领导对人才的控制,不是一个单向过程,而是一个互动妥协的过程,应该完善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进行物质、精神的定向激励,适度地平衡利益与沟通妥协。优化领导用人过程中的控制艺术,领导的控制行为必须出于公心,出于组织目标的要求,有利于组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提升;必须出于善意,出于对下属的关心与帮扶,有利于团队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避免以感情的好恶作为判断员工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浅论企业人力资源中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燕 《决策探索》2007,(4):38-39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简而言之,激励就是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从而使被激励者的行为向提供激励者预期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领导的职责是要发挥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下属或与下属一起去实现组织目标.领导的水平不在于自己完成了多少工作,而在于能够高效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去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领导至少应具备"途径-目标"意识和"天平"意识这两种重要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心理学的原理,人的行为的根源在于人的各种需要.当人们有了某种需要之后,就会转化为具体的动机,进而引发出某种特定的行为.例如人由于饥饿而产生吃的欲望,并进一步转化为对食物的寻找或购买.所谓激励就是对需要实现的动机的强化.在团队中,管理者通过种种激励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团队成员(被激励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潜在能力的发挥,更好地实现团队目标.  相似文献   

20.
领导要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是否关心爱护下属,使下属在成长过程中,避免失误,少走弯路,是衡量领导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