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所谓制度反腐,是指通过推进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制度的变革,消除产生腐败的制度根源,营造保障廉政的制度环境,以达到腐败现象逐步减少,最终消除腐败的目标。制度反腐应遵循四个基本路径:一是要对现实情况进行调查,梳理腐败的主要形式和类别。有的腐败发生在干部提拔、晋升环节,属于买官卖官性质的腐败;有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从"制度—文化"的双重角度入手进行反腐是当前我国反腐的主要方式,但腐败依然发生,并且还出现了奇奇怪怪的现象,继续损害着党和人民的形象和利益。如何创新反腐机制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挑战。将"制度—文化"转向为"制度—文化—个人"的反腐模式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一方面,个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拒绝腐败,也可以成为腐败的监督者;另一方面,个人与制度、文化彼此关联,环环相扣,从个人层面加强建设,可以完善"制度—文化"的反腐体系,从而精准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3.
反腐重在深化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反腐倡廉规律认识的深化,我国开始走上制度反腐的道路。制度反腐强调通过制度建设,以健全、完善的制度与法律的手段,制约、监督权力的运行来惩治和预防腐败。与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相比,制度反腐发挥作用的过程长期而稳定,能够避免大起大落,具有稳定性、前  相似文献   

4.
同欣 《领导广角》2003,(1):15-18
“腐败”定义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反腐范围与内容的确定。然而,目前社会上却出现了泛用与滥用“腐败”概念的不良倾向,把市场活动中甚至科研、文学等领域中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也归为腐败范围之内,这就将反腐败的范围和内容扩大化了,这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反腐的正确认识和人们的反腐信心,还直接影响着反腐成效的提高。因此,要增强反腐的成效,一个基础性和前提性的问题是必须先解决“腐败”要领的泛化与滥用的问题,最后才能达到提高反腐成效,增强人民反腐信心。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反腐制度不可能单兵突进、单独设计。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使得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都与反腐斗争息息相关,个别领域的改革甚至还会生成新的腐败爆发点。反腐制度设计难以脱离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这也是包括反腐在内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所在。任何一项制度的顶层设计,都一定要周全考虑、稳步推进。反腐制度的纰漏,比滋生腐败的制度漏洞更可怕,返工的成本也更高。"笼子"扎得稳一点,是为了扎得好一点。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扎  相似文献   

6.
腐败裁判是经司法程序认定的存在腐败因素的错误裁判,对国家、社会和当事人造成的危害极大。近二十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互联网在预防和惩治腐败裁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防治腐败裁判应充分运用、依靠互联网。运用互联网防治腐败裁判要加强网络反腐及司法腐败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人财物的投入及网络宣传、教育和培养,特别是建立健全司法裁判文书及相关证据、法官个人财产及"八小时"外活动的网上公开制度,完善网上举报、申诉和快速反馈制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反腐在政治领域中逐渐成为反腐斗争的新途径、新模式。作为传统监督模式的补充,网络反腐已经成为社会开放、政治民主、民众参政的重要标志。但是,网络反腐只有个别成功案例,没有作为强有力的制度安排,也没有正式纳入反腐体制。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制度性的问题,这就需要从制度的层面构建网络反腐体制。本文从研究网络反腐的本质及其现实意义出发,探讨我国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以便从制度上完善我国网络反腐体制,并将网络反腐作为一种常态的反腐方式纳入反腐机制,从而,强化网络反腐这个监督权力、预防腐败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8.
反腐败与腐败是作用与反作用的矛盾体,围绕腐败空间的挤压与扩张、腐败收益的挤出与提升,反腐败与腐败相互对抗。为了反制反腐败打击措施,腐败形态结构会做出相应的更新调整以避免被查清,进而导致个人腐败向高级阶段的集团腐败发展转化。只有在反腐力度不足、时间不持续时,腐败才会演变发展,反之,就能遏制腐败。由此发现引导集团腐败形成的内在逻辑——应激机制:不彻底且不持久的反腐打击会对"腐败机体"造成破坏程度不足的刺激,从而产生适当应激反应,促使腐败发生调适性的进化转变以适应反腐压力。反腐败的力度与时间是决定应激机制激发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力度与确保持续是遏制腐败发展、防止形成集团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微博反腐具有监督主体广泛、揭露腐败便利、发布信息及时等特点,但又因文本信息碎片化、法律制度规范缺位、真假信息混杂等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微博反腐提供合法性基础,将微博反腐上升为正规渠道,提升微博反腐的信息甄别能力,形成微博反腐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邓小平同志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到江泽民同志倡导从制度上推进反腐斗争,再至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我们党开展制度反腐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但越反越难甚至出现“制度型”腐败也是不争的事实。据权威资料分析,当前腐败呈现职务犯罪高层化、国家利益部门化、公款消费合情化的趋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2008年的反腐工作中,一支新力量引起各界高度关注,那就是网络监督。网络监督用“实绩”证明了自身的力量和正义,也激发了公众反腐的热情,如何将网络监督与制度反腐无缝链接起来,从而在源头预防腐败上取得新得突破,人们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2.
姜雨杭 《管理科学文摘》2014,(3):138-139,142
十八大后,中国已转入制度反腐新阶段,形成了明确的制度反腐思路。但腐败问题根深蒂固,要消除腐败,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预防和惩治腐败,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腐败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的难题。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腐败的成因有个人因素、产权因素和制度因素。遏制腐败不仅需要提高公职人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更需要合适且有效的正式制度约束和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反腐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虽然腐败现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干部腐败问题仍然较为严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按照党的"十七大"惩治腐败的要求,对新时期产生腐败的主要根源、领域,人群,手段及反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心理学和制度创新等理论和方法,从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遏制公共职务犯罪,提出个人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政策背景】为构建从"不敢"到"不能"、"不想"的制度反腐机制,四川省政府近日连续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等10项重要文件,紧盯包括土地出让管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在内的政府权力最易失控、最易发生腐败、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重点领域。目的就是要建一个能关住"老虎"、防住"苍蝇"的制度笼子,形成能对行政权力行使起到监督制约作用的制度规范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决策探索》2008,(23):62-62
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近日因受贿罪被判处死缓,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外媒普遍认为,这再一次凸显了中国的反腐决心,这个决心,已经体现在了打击腐败上,也应该进一步体现在对腐败的预防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17.
阈值数理模型说明了系统性腐败的生成逻辑,它指明领导干部是系统性腐败的重要推动者。系统性腐败呈现出关联性、规则化、蔓延性的特征。抑制系统性腐败,要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强横向问责制度建设,树立反腐决心并任用廉洁的干部。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公众反腐举报制度,是指受理举报的机关和组织对公民举报公职人员腐败案件的线索,依照法律或者其他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9.
外刊外报     
正"小官巨腐"凸显地方官员腐败严重香港《南华早报》11月13日河北省一名腐败官员被查家中藏有1.2亿元现金、37公斤黄金,并拥有68套房产。这名官员和另外230多名官员的腐败案件凸显地方严重程度。河北省政府承诺加强反腐行动,尤其是加大对主管土地、城建等领域官员的整治力度。  相似文献   

20.
制度不等于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飞 《领导文萃》2005,(1):35-36
依法律程序而言,原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卖官受贿一案已经宣告终结了。绥化市的新任市委书记胡世英上任伊始,便向组织部门提出“用制度管人”的要求。绥化市开始革新干部任用、考核、监督等各项制度规定,力求增加当官的风险。同时,专家们也相继指出,必须以制度遏制用人腐败。 制度,似乎已经成为防范惩治腐败行为的最后一件法宝—— —至少在大多数人们心中是如此。除了诉求于刚性的制度,人们似乎已经对教育、宣传以及各式各样的反腐秀丧失了信心。事实表明,制度反腐已经成为高层决策者与普通老百姓共同认定的最高反腐战略。 然而,人们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