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生态呈现出剧变性、复杂性和迷茫性的特点。领导干部作为转型期政治生态中的主要"种群",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更为强烈,他们的心理状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特别是时刻面临各种消极腐败因素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侵蚀,浮躁、失衡等不良心理也明显增多,从而遭遇"心理绑架",导致消极腐化、违法犯罪,这是领导干部难  相似文献   

2.
<正>转型期的政治生态呈现出剧变性、复杂性和迷茫性的特点,领导干部作为转型期政治生态中的主要"种群",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更为强烈,他们的心理状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特别是时刻面临各种消极腐败因素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侵蚀,浮躁、失衡等不良心理也明显增多,从而遭遇"心理绑架",导致消极腐化、违法犯罪,这是领导干部难以逃避的现实,必须正确面对、积极防范,防止落入自设的心理陷阱、陷入犯罪的现实深渊。  相似文献   

3.
正竞争是人类的天性,但一味地攀比往往会让人心理失衡。有研究表明,心理失衡是导致官员"落马"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失衡在很多官员腐化堕落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一、相对剥夺感是心理失衡的根源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心理失衡时有发生。当内心积累起各种消极情绪时,心理失衡就会如影随形。如果自己认为别人得到的比自己得到的多,或者认为自己实际得到的比预期中的少,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领导干部心理失衡大都缘于相对剥夺感。一些领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活中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心理的力量是巨大的,事业的成功来自积极的心理态度。对个人而言,心理健康是保持正常行为能力和正常生活的前提和保证;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心理健康事关干部的成长和进步,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然而,现实中有少数干部往往因为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衡,导致精神崩溃。因此,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干部工作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干部心理健康问题有五种典型表现:一是工作倦怠,二是心理焦虑,三是心态失衡,四是自设藩篱,五是自我放纵。干部心…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新华社以"中国经济应警惕虚胖,沾沾自喜无益改革发展"为题,指出我国经济虽在多项指标上实现"赶英超美",但实际上仍有众多问题不可忽视。其实,不仅是经济工作要防范"虚胖",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虚胖"问题同样应该引起高度警觉。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的"虚胖"主要表现为五种形式:一是"精神虚胖"。有的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流于形式,口口声声马列主义,内心却对共产主义半信半疑。有的精神萎靡、贪图物质享受;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混日子;有的"不问苍生问鬼神",封建迷  相似文献   

6.
<正>反对机会主义历来是我们党对各级干部的要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领导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党内出现了明显的"政治投机"倾向,严重影响了党内和谐的政治生态。从近年查处的案件来看,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塌方式腐败",根本的原因在于党内出现了机会主义,极少数主要领导干部利用组织给予的权力,搞"非组织活动",立"帮派"、当"老大"、收"门生",致使一些干部为了"上位",不惜牺牲一切,"拜老师""结团伙",在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时期以来,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爱搞"小圈子"。圈中人对内抱团结盟、相互帮忙、吹喇叭、抬轿子,对外以人画线、以邻为壑、排斥异己、掣肘使绊。领导干部搞"小圈子",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是以  相似文献   

8.
少数领导干部热衷于结交一些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小兄弟,成为当前领导干部腐败堕落的一个诱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小兄弟千方百计接近领导干部,挖空心思讨好、处心积虑拉拢领导干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好处。  相似文献   

9.
<正>做官先做人,为政必修身。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首要的是严以修身,修身重在日常、经常,必须落细、落实、落小。各级领导干部不管是"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不管从事公务活动还是参与社会交往,都要把修身律己放在首位,始终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发挥好"关键少数"作用。为此,领导干部修身律己必须规范"三种生活"。政治生活做到"三严"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如果炉子长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经常出现因"躲""拖""堵""懒"等心理所致的应对不及时、不主动、不科学、不到位的失范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领导干部要突出"快",第一时间发声;聚焦"准",主动精确回应;把握"度",恰到好处应对;着力"效",提升舆情处置力。  相似文献   

11.
<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中存在着以"职权利益冲突""公私利益冲突""相关利益冲突"为主要类型的冲突。在冲突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阶段,不同利益冲突类型会引发组织成员不同的心理失衡表现。事前阶段"心理有落差,有不公平感",事发阶段"情绪波动大,心理活动复杂",事中阶段"谴责、愤怒、恐惧,形象威胁",事后阶段"认知失调,选择性信息加工,自闭性敌视"。化解心理失衡,除需要组织成员自我调适和第三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加强党性修养,预防八种不良心理的产生。一是权贵心理。少数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一切根据自己的利害得失来衡量,把自身价值的高低体现在用权上。二是从众心理。少数领导干部错误地把不良现象当做社会的主流,从而随大溜、贪污受贿、搞权钱交易等。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实现新时代宏伟目标的"关键少数",应通过立政德、树底线、正心态、能吃苦、重学习等,积蓄正能量,成为引领群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头雁"。  相似文献   

14.
正政绩是衡量领导干部从政价值及从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多年来,政绩考核发挥了极大的引领作用,鼓励成千上万的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这是领导干部中的主流。但不容小觑的是,个别领导干部因为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出于政绩"赌博"心理,不切实际举债发展,搞"形象工程",利用媒体夸大"业  相似文献   

15.
当今有少数领导干部面对诱惑把持不住,栽了跟头,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管住自己。因此,领导干部要在管住自己上下功夫。管住自己,就要看好"总开关"。世界观是"总开关",领导干部必须把改造世界观作为终生要求,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思想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守住洁身自爱的道德防线,守住循规蹈矩的法纪防线。管住自己,就要守住"第一次"。要克服"仅此一次"的侥幸心理,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一旦迈出"第一步",就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16.
新视野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6·25"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今天,中国的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面临的都是深层次的矛盾,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勇气和韧性;领导干部要着眼大局坚定不移同时,少数人否定改革、质疑开放,  相似文献   

17.
少数领导干部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并呈现多样化表征: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潜在的"实用主义者",现实的"机会主义者"。功利主义造成领导行为的短视化和狭隘化、领导责任的弱化与虚化、领导能力的庸俗化和功利化等严重后果。对此,要加强领导干部的自我引导,强化制度体系的刚性约束,发挥行政文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茜 《领导科学》2020,(7):93-95
领导干部的"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推诿责任、不求上进、思想麻痹的典型心理,主要表现为身子"懒"、胆子"软"、思想"散"等现象。究其根源,个人因素是诱发"鸵鸟心态"的本质因素,环境影响是诱发"鸵鸟心态"的核心因素。消除领导干部的"鸵鸟心态",在家庭层面,要"内辅外帮",致力营造积极健康环境氛围;在个人层面,要"内修外学",不断提高实力、完善性格、修正态度;在单位层面,要"内谨外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推动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常态化,是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的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尤其是地方主要领导能不能走上"讲台"并成为常态,是决定其能否发挥"关键少数"作用的关键。一、要有政治眼光,是政治与思想上的明白人领导干部要走上"讲台",必须有很强的党性、原则性,是政治上与思想上的明白人。要有很强的政治定力。一个人的政治定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长期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相对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基层党务干部与人民群众联系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基层党务干部的形象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认知与了解,也影响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否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因此,要把基层党务干部作为联系服务群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少数"抓好,确保党长期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