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之洲     
<正>别人的评价有多重要人既然是社会中的人,就没法不在意别人的评价。通过别人的评价来鞭策自己变得更好,也无可非议。但人不仅具有社会性,还具有主体性。长期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来建立自信。往往会丧失掉对自我的价值判断,在面临价值选择时产生迷茫。尤其是当我们身边的"别人的评价"常常充满对物质、金钱的功利主义的崇拜时,更容易使我们在诱惑面前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2.
熊亮芬 《领导文萃》2010,(13):125-127
<正>老一辈人教导我们,作为新人,进入公司之后,一定要谦虚、谨慎,事无巨细,都要做好。不少菜鸟在职场里勤奋地飞了两三年,却仍旧只能送送文件、复印资料、打电话订餐厅,偶尔有机会想要展现一下个人能力,却总是被认为"不放心"。是别人低估了我们的能力,还是给新人的空间就是这么狭小?其实,很多时候是你的表现为自己的角色进行了错误的定位。错误角色一:职场"便利贴女生"  相似文献   

3.
<正>我发现,身边有太多人完全不问事情的起因缘由,就自顾自地站到看上去比较弱势的那一方去,然后给别人套上"你应该善良点儿"的枷锁。其实这些见别人被抢劫、被欺骗、被背叛、被压榨,还号称仍旧应该宽容的人,往往是当自己利益被触犯的时候跳脚最快的那些人。他们有些是希望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不懂得据理力争,这样,等他们想要不讲道理的时候就没人反  相似文献   

4.
我们一些官员在谈论改革的时候,很多时候都预设了一个前提,意指的都是"改别人"、"革别人的命"、"动别人的利益",而很少有指向自己利益的。改别人时,很多人都异常积极,雷厉风行说改就改,可一旦涉及自身利益,就会裹足不前,成为改革的阻挠者。这也正是为什么人人都在喊改革,可"深化改革"却  相似文献   

5.
冯雪梅 《领导文萃》2014,(11):23-25
<正>意见不统一,大约是社会生活的常态。有微信、微博的人,多半都经历过"拉黑","被拉黑","退群"。你不赞同别人的看法,或者别人对你的观点横加指责,结果各自将对方列入"黑名单"。微信上的某个群里,也常常会有意见不合者互不相让,因此愤而退群。将个人经验推及至社会,会发现我们常说的"达成共识"其实并不容易。即便对一件事情有所共识,目标一致了,操作方式也很难"殊途同归"。这就是为什么提起改革没人反对,可一到怎  相似文献   

6.
正职场总有这样的人,无论是上班工作,还是下班聚餐,只要和同事们在一起,他就在不停地抱怨,抱怨老板,抱怨上级,抱怨同事,抱怨下属,甚至抱怨自己。我把这样的职场人称为职场"怨妇"。这里的"怨妇",并不仅指女士,也包括男士。职场"怨妇"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抱怨别人;第二种,既抱怨别人,又抱怨自己。不停抱怨别人的人,相信我们在职场上都碰到过。在这种人的眼里,上下左右就没有一个好东西,  相似文献   

7.
<正>曾有一位青年去向一位智者请教人生的真谛,最终得到四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把自己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这四句话,如参佛家偈语,职业不同、心态不同,解读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如果把这四句话与新时期的信访工作联系起来,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找到更多的积极意义。只有  相似文献   

8.
语丝     
《领导文萃》2012,(18):125
成名需要三个要素——才华、思想、坚持。如果这三样都具备了,就需要有机会。如果这三样都有了,机会也就会来了。——著名导演李安与其讨好别人,不如武装自己;以其逃避现实,不如笑对人生;以其听风听雨,不如昂首出击!——作家刘心武人的一生有两大目标:第一,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第二,享有你得到的东西。只  相似文献   

9.
正有句俗话,叫"丑话说在前头"。但是说在前头的丑话很容易伤害别人,有时候,先说一些好话,把丑话说在后头,效果会更好。无论如何,人听到丑话,耳朵里总不会那么舒服。我们不妨先讲一些拉近感情的话,做一些铺垫,再说出丑话,这样才不会让丑话伤到别人,也更容易让别人理解我们。在说丑话之前,先说一些好话,既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学者马克·鲍尔莱因在《最愚蠢的一代》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这些普通人实在没有必要在意别人的评判议论,因为根本没  相似文献   

11.
我很佩服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观察力,他对毛泽东性格的评述是真实的,即便是他听来的:"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当机立断的魄力。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生过气,不过我听到别人说,他有几次曾经大发脾气,使人害怕。在那种时候,据说他嬉笑怒骂的本领是极其杰出和无法招架的。"  相似文献   

12.
土一族 《领导文萃》2009,(22):122-126
别人怎样看你?在多数情况下,了解别人怎样看你,也是招聘机构想要问清楚的问题。他们认为,你的同事和朋友对你的看法,往往比你对自己的评价更客观、更可信。  相似文献   

13.
正"好人主义",就是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也不招、谁也不惹的处世哲学。在我们身边,"好人主义"并不鲜见。每逢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时,批评别人不痛不痒、自我批评避实就虚;重大决策和事项征求意见时,纵然发现有不妥之处,仍然机械地答复"没意见";对违反原则和纪律的人和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讲原则、不分是非,这就是典型的"好人主义"。  相似文献   

14.
正"钝感"不是坏东西。通常来说,人们不大愿意别人评价自己"迟钝",这和"笨""呆"几乎是一个意思。可是,只要把迟钝反应的范围扩大一下,你就会明白它有多么大的作用。比如,一个人被蚊子叮咬的时候,他自己竟跟没事人一样,看见手臂上的小红点,轻轻挠一下就算了;可有的人却不行,使劲抓啊挠啊,手臂上很快出现一个大包。前面那个人就比较"钝",但这不是很好吗?  相似文献   

15.
<正>专项整改犹如一场特殊的考试,所不同的是,解决问题没有"选择题",只有"必答题"。衡量整改的成效,归根到底要看解决了多少问题。然而,一些单位在解决问题上做"选择题",容易改的改了,难改的还没有改;明显的问题改了,隐性的问题还没有改;上级指出来的问题改了,别人没看见的问题还没有改;浅层次的问题解决了,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一周声音     
市长出门视察想要有一个开阔的视角。步行、骑车都可以,但请别坐大卡车,否则的话,就算是交警看不见,民众却看见了,法律也看见了 ——为考察主城区主干道综合整治工作.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把大巴车换成了四周无遮挡的大卡车。市长是方便了.法律却未必答应。《新京报》评论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货运机动车载客。  相似文献   

17.
正拿自己和别人比,是许多人所擅长的,而且易上瘾,一旦掉进这个心理陷阱,凡事都要比一比。比过了,舒坦;比不过,窝心。有人善于自我安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人不开窍,直叹"人比人气死人"。也就有了"孩子与起跑线"的争论,"起跑线"在哪里?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出来的线。这条线就刻在每个家长的心里,为此整日焦躁不安。这还不算,还要推己及人,拿别人跟别人比,比个什么劲?  相似文献   

18.
永远走大路     
根据领导学作家约翰·麦斯威尔的说法,我们在生活中有三条道路可选择: 小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对待别人比他们对待我们要坏;中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对待别人与他们对待我们一样;大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对待别人比他们对待我们更好.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5则     
正倒贴小红看见别人过年都把"福"字倒着贴,寓意"福到了",她灵机一动,写了一个大大的"钱"贴在自己背上,然后跑去和妈妈炫耀:"妈妈,你看钱到了!"结果 ,妈妈一边打她一边生气道:"我让你再倒贴钱!"化完妆全是熟人靳明琦是我见过说话最狠的造型师。有一年做节目,明星云集,化妆室远远不够用。一个  相似文献   

20.
第一种能力是前瞻力。对于领导者来说,就是要比别人看得清、看得远,就是要看透、看明白。这是领导者和普通人的区别。简单地说,前瞻力必须达到这样一种状况,就是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趋势也好,危机也好,都要提前看到。但是,你要用老百姓的语言讲出来,你看了讲不出来,那你就不能有组织地去实施。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宁静而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