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居民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不仅能直观反映出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评价和真实需求,还能体现出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和供给水平。本文以某社区为例,进一步探究该社区在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的路径,以促进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建设共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政府从经济主导型向服务型转变,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建设越来越受关注.公共服务建设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满足公众公共需求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途径.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能力存在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本文就公共服务建设的现状,初步探讨提升公共服务建设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赵利  张校峰 《经营管理者》2014,(23):110-111
公共体育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自身的整体素质,提高全民身体体质,构建高水平的居民生活和增强群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是意义。本文从公共服务的概念入手,对现实的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并运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深度访谈和个案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银川市新纪元社区“孤寡老人扶助”项目为例,力图探讨在公共服务购买过程中,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模式的选择与实践,明确公共服务购买中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职责合作方式,分析公共服务购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购买的契约合作关系提供更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政府行政的本质在于服务民众,为民众提供所需要的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向民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范围、水平、效率问题成为政府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民众的利益放到最高位的衡量标准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上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公共服务需求额增加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和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探析,提出地方政府无只能改革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段晓亮 《领导科学》2022,(12):133-136
现阶段中国公共服务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从行政生态学的视角进行分析,中国公共服务在经济生态上面临经济水平差异造成的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在政治生态上面临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理念不成熟与能力缺失,在社会生态上面临协同性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构建与运行困难,在沟通生态上面临互联网传播背景下的公共服务供给压力放大。这使得公共服务供给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实现公共服务发展的总体逻辑转变。在此基础上,要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公共服务制度、协同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公共服务回应,不断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优化。  相似文献   

8.
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一些地方在实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已经迈入免费之门。那么,在基本公共服务中,哪些项目应当免费?免费项目如何提供?  相似文献   

9.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当前,政府、社会存在多种不和谐现象,已严重制约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地方公共需求日趋变化,对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政府要适时实现角色的转型,由经济发展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注重、强化其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徐红  张喆 《管理科学文摘》2010,(28):276-277
本文通过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分析对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知晓度及满意度进行探索研究,结果发现上海市居民的总体满意度为67%,受居民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和政府与居民的沟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进一步的项目实施中,政府应着重解决城市环境、住房保障、交通、就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韬  底偃鹏 《管理学报》2010,7(5):764-769
研究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下的减贫政策需要考虑地方政府在减贫政策实施中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模式.一些国家的地方政府由中央政府任命产生,由于中央政府监督的缺陷,地方政府在减贫政策实施中会存在虚增成本和地下交易行为;另外一些国家的地方政府由地方居民选举产生,但是受居民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差异的影响,地方政府容易被富人利益集团左右,减贫政策实施中更多考虑富人利益.通过模型分别描述了任命制和选举制下地方政府的减贫行为,认为任命制下的大规模减贫瞄准效果较好,选举制下的小规模减贫针对性较强,并据此为发展中国家减贫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共服务满足公民生活、生存与发展需求,使公民受益或享受,为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能够切实改善民生,更好地维持社会稳定和发展。该文围绕福建省贫困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获得当前古田县和连城县的公共服务建设现状和公众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信息,归纳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对公共服务满意度产生作用的不同因素,并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公共需求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矛盾不断尖锐,公共服务市场化成为了我国公共服务领域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私人提供公共服务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在深度剖析公民,政府在这一供给模式下突显出的问题及严重后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私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满意度是衡量政府绩效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顾客满意度模型,构建公共服务满意度测量模型,并以北京市为例,采用2009—2010年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估计对北京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具体研究各个分项指数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供建议,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正>为什么在很多国家只需要以居住地作为区别本地居民和外地居民的标准,而中国却要在户籍外附上一大堆条件?原因之一可能是地方政府认为公共服务是来自于财政支出,一旦更多的人群成为这个城市中的一员,那么政府就没有足够的财力来负担该项支出,为了让公共服务可持续,因此必须讨论城市每个新增人员的贡献和其所得。换言之,各地方都想要那些能给其增加税收、同时带动就业的高端人才,对于那些只是享受公共资源、直接创造经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机械制造业等产业的重要的劳动力供给渠道,使我国在产品加工、生产制造等行业具有成本比较优势,为我国成为世界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出国奠定了基础。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不断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建设,不断缩小政府对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差距,实现流动人口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提升,将流动人口对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作为评估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一种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上海市崇明县长兴镇为例,介绍流动人口对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的方法,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指标体系和测评模型进行了实证调研,对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同时将数据运用在满意度测评模型中,对模型的质量进行了评价。通过数据与模型的分析,本文列举了研究的结论以及提出了为上海市长兴镇政府在提升公共服务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加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但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必须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选择合适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从总体上看,可供选择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主要包括政府供给、市场供给、自愿供给和混合供给等四类。一、政府供给在政府供给中,政府是公共服务供  相似文献   

18.
如何同时保障地区发展和居民福利,需要对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流转策略进行科学的评估。本文构建了一个城市体系的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将城市建设用地内生化,求解了地方政府的最优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流转策略,基于已有研究和中国数据对相关参数进行了校准和估计,对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流转策略及其福利效应进行了动态模拟和分析。研究发现:允许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可以提高政府目标函数值,但只有当政府以居民福利作为目标函数时才能同时实现居民福利最大化;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在缓解城市用地紧张、提供扶贫资金的同时,也会挤出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减少调出地区的建设用地。本文的研究为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流转策略,实现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10~2014年期间的中国民生指数调查数据,对改善民生在当前发展阶段的重要性、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公共服务满意度的人群分布和公共服务满意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论文主要发现如下:(1)中国已经进入到经济增长对国民幸福提升作用逐步减弱的阶段,改善民生对国民幸福感的作用更大;(2)2010年的省级民生指数表明,居民的民生主观满意度与民生发展水平不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民生改善对民生主观满意度产生正面影响;(3)从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四类公共服务在2011~2014年期间的变化趋势和城乡比较来看,城乡居民对四类公共服务均存在客观状况与主观满意度的反差;(4)个体对各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呈现明显的人群差异,这既体现在高学历背景、城市居民和中青年年龄组个体由于对公共服务有较高期望而导致的相对较低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也体现在低收入群体、外地户籍以及职业类型处于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个体,由于在获得公共服务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而导致的相对较低的公共服务满意度;(5)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显著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比收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更大。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根据国民的诉求来明确各项公共服务发展的优先序,优先改善经济社会地位处于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才可能使中国人有更高水平的幸福感,降低在"中上等收入"发展阶段发生"伊斯特林悖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国家《十二五规划》(草案)明确赋予地方政府履行提供地方公共品,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职责,这就要求地方税收体系必须要满足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品,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需要和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然而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财力逐步向中央集中的趋势,导致地方政府职责、事权与财权利益之间不协调,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能力与效率。因此加强地方财力建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现行地方税收体系进行构建和优化,可为提高民生福利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