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任领导面对新岗位的挑战,如何渡过适应期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作了一些思考,得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认为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有为与无为。作为一名新任领……  相似文献   

2.
新任领导初到一个单位,对情况不熟悉,有时甚至面临的还是一种陌生的工作。面对这种情况,新任领导首要的工作就是尽快摸清情况,以便早点进入角色。摸清情况并非是一件容易事,笔者认为,最起码要注意好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3.
新任领导一到位,就与部属构成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部属。要想尽快进入角色,与部属打成一片,就应尽快与部属渡过心理上的调节期,方法上的磨合期,性格上的适应期。  相似文献   

4.
领导同下属谈话,不仅要讲究用语艺术,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否则,只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依笔者之见,领导同下属谈话,应力争选择以下十个时机。一是当下属新来单位或新换岗位时。不管下属新到单位还是新换岗位,都是他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的开始,他一定会有一种新鲜感,会有新追求和新目标,也必定会产生从头来、好好干的念头与想法、信心与决心。作为他的领导,如果此时能因势利导,真诚与之谈心,一方面介绍与分析单位或岗位情况,另一方面结合以往工作情况以及下属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与要求,当会旗开得胜,…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提升职务的领导同志,大都工作热情高,上进心强,精神状态好,具有为官一任,发展一方的积极性。但面对新岗位、新环境、新任务,如何顺利地起好步、上好路,及时打开新局面。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用好闲人     
在不少单位,常听到一些领导抱怨辖下闲人太多,可用之人太少,工作难以开展。感慨之余,笔者却不禁心生疑问:果真有那么多闲人吗?这里面恐怕更多的还是领导用人上的问题。其实,用好闲人正是领导者应真正潜心钻研的一门艺术。剖析单位里的闲人,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寡能者。个别人的确缺乏工作能力,不能胜任现职岗位,素质平平,遇事应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二是偏能者。有的人在某些方面很在行,可在另外一些方面却总也使不上劲,出不了成绩,所以常常感叹怀才不遇。三是受冷落者。这些人与领导或因性格不和,或因工作意见不同,被领导有意疏远,打入…  相似文献   

7.
随着干部退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领导岗位上干部的新老交替加快,不断有领导从现职岗位退下来,成为人们口头上常讲的“老领导”。按说老领导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应该安享晚年,但是,时下有些老领导却不能做到这些,而是经常不断地参与政务,为其个人、亲朋向现任领导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致使一些领导难以应对,烦恼接踵而至。如何面对老领导的过多干预?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到三点。一、以大局为重。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坚持做到心中一盘棋,全局一盘棋,不因为有老领导的干预而放弃自己的主张,甚至舍大局顾小局。这是任何一个领导者都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8.
正在领导干部任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有些重要岗位的拟任人选,工作成绩突出,有一定的个性特点,各方面能力素质都很好,被列为了拟提拔或调职的人选。在党委准备对其研究任用的关键时期,经常会收到一些匿名信,内容尽是该干部的各种罪状,其罪状之严重,让人感觉到与平时大家所接触到的完全是两个人。面对这种情况,党委一班人或者主要领导一般比较敏感,有些  相似文献   

9.
领导不仅是一种岗位、一种活动,更可以说是一种职业。领导工作既简单又不简单,既复杂又不复杂。如何当好领导、做好领导工作是每一个领导者都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也是广大领导者和领导工作研究者探索与研究的永恒命题。笔者综合多年的研究工作,提出  相似文献   

10.
部属在与领导相处时,如何才能把握好分寸,是每个人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进入新的世纪后,面对社会日益信息化、民主化、个性化和公平化的现实环境和发展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处理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县是中国行政区划中的一个重要单元,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位。县长岗位是一个重要岗位,是一个磨炼人的岗位,是一个成就感强的岗位。正因为如此,工作压力大成为县长们的一个共同感受。如果县长不加强自身修养,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没有良好的工作方法,不要说干好工作,就连基本的人际关系也不一定能处理好。我在县里工作多年,在县长岗位上干了五个年头,对其中的工作压力深有体会。面对发展的压力,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社会转型期涌现的各种矛盾,还有各种各样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群体性事件等,县长的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我个人…  相似文献   

12.
企业内部晋升是组织管理和员工激励的有效途径,更是用人、留人的好方法.笔者认为,激发和保持企业活力,创新企业内部晋升机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创建多通道晋升制度 传统晋升制度中,企业往往将职位升迁作为激励员工的最主要手段,管理岗位与技术岗位混为一谈,技术岗位员工表现好往往就自然晋升到完全陌生的管理岗位,以致产生"彼得现象"——每一个职位最终会被不胜任的员工占据,而且一般情况下员工的职位只升不降.最终,企业大部分任务是由不完全胜任职位的员工所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党校是在各级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和理论队伍的工作中,肩负着特殊作用.面对新世纪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基层党校如何站在较高的层面上来思考和谋划自身的发展呢?这是我们每个党校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针对这一情况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部委声音     
2006年3月5日北京在官员考核中,要进行政治把关。首先,廉政问题摆在首位;其次,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搞不好团结的不能进领导班子;三是要求真务实,干实事,杜绝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心浮气躁;此外,要加强心理素质的考核,对一些省部级领导或主要岗位的同志,要开展心理素质的考核,处理  相似文献   

15.
乔桂香 《领导科学》2003,(19):22-22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权力越大,担负的责任也越大,面临的风险也会越大。尤其是处在一些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干部,更要谨言慎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问题,伤及自身。那么,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如何应对上级的不当干预呢?一、谨慎做好领导交办的事项凡是领导交办的事,都要慎重对待,不可轻易表态、马虎从事。重要岗位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人求于己”,一般不用“己去求人”。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找上门请求办事的人特别多。受目前社会风气的影响,加上存有“好人”思想,一些领导干部会通过不同方式,给管财、管事、管官的部门交办一些事情。从交办的事…  相似文献   

16.
苏万里 《领导科学》2003,(10):26-27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尤其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如何处理好企业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我在岗位实践中,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7.
组织要履行自己的职能,必须进行职能分解,形成不同职责范围的岗位,让不同岗位的人承担不同的组织任务,这样大家各尽其职、各显其能、各负其责,才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但在领导实践中,常常有一些领导者甚至领导集体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从事一些他人职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人才建设是新军事变革的基础性工程,使用好信息化人才是信息化人才建设的核心内容。然而,当前部队在信息化人才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难题,严重地制约着新军事变革的进程。部队里有一句俗话:老大难老大难,“老大”抓了就不难。说的是部队的主要领导亲自抓某项工作,这项工作就容易开展。信息化人才建设同样如此。部队领导干部应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努力破解信息化人才使用上的难题。破解用不到重要岗位上的难题。调查表明,当前部队对信息化军事人才的使用,大都偏重于技术岗位,让他们从事参谋或干事工作,真正把信息化人才用到主官等重要位…  相似文献   

19.
在领导工作中,为确保一些重大工程或临时性中心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如期完成,各级党委和政府会成立一些诸如指挥部、办公室等临时性办事机构。这些临时性单位具有任务单一性、人员复杂性、时间暂时性、工作紧急性、单位临时性等特点。面对这种状况,作为一名临时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如何领导和管理好单位及人员,确保完成任务,是值得深思的。一、建章立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对一个临时性的单位来讲更为重要。从人员的组成来讲,临时性单位的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甚至来自不同的地区;从人员的身份来讲,有的是领导干部,有的是中层干…  相似文献   

20.
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是一种重要的领导艺术,在组织管理中,应关注细节性问题,通过微观管理为组织的战略实施服务. 管理好关键性小人物 领导之于组织是大人物、核心人物,而具体操办重要事项、直接接受领导指令的经办人或者特殊岗位的办事人员则是关键性小人物.秘书对于组织而言是小人物,对他的管理属于细节性管理.关键性岗位的小人物管理不好,其破坏性也是惊人的.比如秘书可以狐假虎威,打着领导的旗号发号施令,甚至可能截留向领导传送的信息,也可能截留领导向外传达的信息,让组织信息运转失序甚至中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