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康熙"九宫夺嫡"是指康熙的九个较为年长的有雄心、有能力、有实力、有潜力的皇子(包括太子)为了争夺或巩固储位而进行的明争暗斗。康熙的这九个儿子是皇长子胤  相似文献   

2.
正刘统勋(公元1699—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祖籍山东诸城,是大名鼎鼎的刘墉的父亲,于康熙五十六年中举人,雍正二年中进士,时年26岁。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历任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等,乾隆三十八年去世,享年75岁。在朝居官长达49年,世所罕见。逝后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回顾刘统勋的官场生涯及从政之路,对今人从政问道很有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康熙王朝"就像一个大型的企业,有着权力至上的管理者"康熙爷",有着各个分工不同的"部门",还有着如今企业晨会一般的早朝。在当时内忧外乱、动荡不稳的历史情况下,我们的"康熙爷"是以怎样的智慧和魄力将朝廷内外整治的井然有序,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康熙盛世呢?不妨让我们穿越那段气势恢宏的历史,看康熙大帝为我们展现王者的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4.
正年羹尧(1679—1726),字亮功,号双峰,安徽人,清朝著名的军事将领,官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为官期间,年羹尧因处事干练、政绩突出,深受康熙、雍正的器重。尤其在平定青海之后,年羹尧被雍正尊称为"恩人",受到特殊宠遇,可谓位极人臣。但他最后没有善终,被赐自尽,年仅47岁。如果把年羹尧的从政生涯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的话,那么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早期英年得志、中期一帆风顺、后期  相似文献   

5.
《秘书之友》2012,(3):49
碧螺春简介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  相似文献   

6.
<正>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尊称。他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为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如何才能脱身  相似文献   

7.
河之洲     
给对手敬杯酒康熙在位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在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拥立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第三杯敬他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以及鳌拜。闻听康熙说给敌人敬酒,众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  相似文献   

8.
于成龙在清代顺治、康熙时期,素有"包(拯)孝肃、海(瑞)忠介"之清誉.他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山西永宁(今离石)人.明崇祯年间,他曾考取过副榜贡生,倡导经世之学.清取代明而起后,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为广西罗城县知县,从此开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后,由于其政绩昭著,又屡被提升.  相似文献   

9.
正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西郊畅春园。老皇帝康熙撒手人寰,四阿哥胤禛在"九门紧闭"的肃杀氛围中夺得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父皇留下的烂摊子需要整饬,庙堂坊间的猜测需要澄清,而这一切,既离不开他的战略决策,更离不开官员们的具体落实。因此,管好官员成了雍正初政的关键步  相似文献   

10.
曹家的没落     
史景迁 《领导文萃》2014,(11):68-70
正康熙死于1722年12月,李煦几乎即刻就被撤去了"苏州织造"一职。这对曹家而言,是在新朝的不吉利的开端。无可否认,李煦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也没有辉煌的业绩,但他曾是康熙宠爱的人,他的去职确实意味着旧的秩序已经变了。雍正的一些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曹家大大不利。作为一个法家式的人物,他对于家奴严厉控制,常常对包衣表现出公开的轻蔑,他视包衣为卑下、不诚实、不听话的。他看轻织造职位的重要性,以为不过是"听得些流言再做传报而已",他觉得一个巡盐御  相似文献   

11.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康熙年间的高士奇确实是个十分奇特的人物。以一个穷秀才的身份,仅仅因为写得一手好字,经人推荐之后,很快就成为康熙的心腹秘书——这是第一奇。康熙每次外出,都不忘带上高士奇,两人几乎形影不离,无  相似文献   

12.
周正 《领导文萃》2009,(3):46-50
少决策—转移矛盾 组织的决策应该由谁来做?好多人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是管理者。康熙90%的决策是他的手下帮他做的,所以康熙能做60年皇帝。康熙总是这样,有人说出了一件事情,他就说:“嗯,我知道了。”那人又问:“皇上您说怎么办?”康熙反问:“你说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高建军 《领导文萃》2008,(21):109-112
大抵,在一个王朝开国和奠基阶段,英主与能臣往往能够风云际会、龙虎相从,事业也干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其中,君主更是起着主导和根本的作用。他们身体强壮,精神健旺,心思清明,德行相对较好,勇于开拓和创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使他们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为、最有名的皇帝。这样的人。最杰出的代表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清圣祖康熙。而这二人综合比较,康熙又似乎略胜一筹。这里只说说康熙。  相似文献   

14.
陈事美 《领导文萃》2014,(10):83-87
正现代人如此,古代人亦然,即使皇帝也难脱俗。雍正皇帝即位后,前任极品老爹康熙留下的烂摊子并非和谐盛世,而是一个国库空虚、机构臃肿、腐败成风,流弊丛生的国家。话说康熙也是难得的有为之君,开疆拓土、平定叛乱,为大清帝国的昌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属于典型的开拓之君。然而,康熙晚期,老人政治问题突出,各种积弊重现,社会矛盾尖锐。基本来说,康熙一朝进  相似文献   

15.
正康熙一朝开启了清代迭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康乾盛世",是清代从满洲贵族君主制向中原集权君主制过渡的时期,也是爱新觉罗家族尝试和确立在全国统治的历史阶段。然而,康熙帝这样的一位圣祖在晚年也犯了很多错误,其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宠幸权臣使得党争日炽,失之过宽造成除恶不尽。著名清史专家孟森说:"康熙末年,宠臣明珠等擅权,政事渐紊。"(孟森等:《清代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近代学者黎东方在肯  相似文献   

16.
李迎春 《决策探索》2008,(24):75-7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一直是古人津津乐道的善行.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秀才所作的<弟子规>,概括了历代对童蒙的要求,后经过山西浮山人贾有仁修订,成为影响深远的启蒙教材.  相似文献   

17.
方刚 《领导文萃》2012,(13):83-87
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旅行,众多古迹中,涉及政治人物最多的是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文化人物中最多的是普希金。这两个人,都曾引出许多关于"红颜祸水"的热议。俄罗斯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大帝":一个是与康熙同时期的彼得一世大帝;另一个是彼得大帝的外孙媳,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  相似文献   

18.
正清代的官员"引见"制度自清世祖时(顺治十二年)正式用于清代官制之中,经过康熙、雍正两位皇帝不同程度的推广,至乾隆时期基本成熟定型。按照清制,四品以下官员的任用、升迁或降职,都需要面见皇帝,亲自接受皇帝的旨意,期间需向皇帝呈上该官员的"引见单",内容涉及籍贯、年龄、出身、做官履历等。皇帝一边阅读"引见单",一边对官员进行面试,进而将其评价等用朱笔批在"引见单"(称之为朱批引见单)上。雍正皇帝十分重视人才,特别善于用人。他认为:"天下之  相似文献   

19.
正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生于河南汲县(今卫辉),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人物。他一生广结朋友,左右逢源,上下圆通,善于经营又博学多才,人送雅号"水晶狐狸"。徐氏早年贫困,三十一岁中进士,四十岁前仕途平平,四十岁后平步青云,历任军机大臣、东三省总督、国务卿、大总统等职,官至国家元首,人称"文治总统"。但徐的一生除官  相似文献   

20.
正"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八个字,是大清宰相张廷玉的座右铭。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字衡臣,号砚斋,又号澄怀主人,曾任清朝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诸多要职,也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死后配享太庙的汉臣。他终身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八字箴言为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