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迈进的当下,村干部贪腐已成为基层贪腐治理的重点问题。村干部贪腐特征明显:"1+X"团队式腐败特征突出,时间跨度长、隐蔽性强,初始贪腐时间节点较为典型,渐进式腐败套路明显。这主要是村级政治生态不完善、村务管理程序化不足、村干部权力过大、有效监督体系缺位等原因所致。对此,应做好综合严惩、构建规则与修复政治生态三方面工作,分步骤推进规则体系建构,以系统化制度防治村干部贪腐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一、体现村干部的腐败行为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村干部的腐败行为是在一种错误的心理支配下实施的自觉错误行为。1."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贪婪心理。贪婪心理是村干部走向腐败的主要思想基础。村干部对于钱财物的  相似文献   

3.
村干部合谋腐败主要表现为合谋截留、合谋贪污、合谋骗套、合谋造假。村干部合谋腐败的原因是个体腐败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现实,以及合谋腐败较之个体腐败具有获取高额不正当利益、腐败成本较低和腐败行为较隐蔽等优势。从村干部合谋腐败的形成机理分析,权力观念的异化和群体间"官场规则"的影响使村干部形成合谋团体,村干部之间的声誉机制及腐败行为的重复发生使村干部合谋团体得以维持,制度漏洞、村级腐败查处力度有限、农村现实情况使村干部合谋行为不断社会化。治理村干部合谋腐败,应加强村集体财务审计与管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增加村级政务信息透明度,提升"拍蝇"频率、加大惩处力度,加强基层反腐倡廉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前,村干部腐败成为农村基层腐败的重灾区。村干部腐败是最具离心力的腐败,其损害的是群众的切身利益,挥霍的是群众对党的信任,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由此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危害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对村干部的腐败行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遏制。遏制村干部腐败,需要多策并举,建立和完善村干部"不敢腐"的惩治机制、"不易腐"的责任机制、"不能腐"的监督机制和"不愿腐"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农村"小微权力",是指村级组织及村干部依法依规享有的村级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项目以及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村务管理权力。当前,如何更好地预防农村基层腐败,规范村干部手中的权力,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2013年以来,宁波市针对村干部权力界定模糊、决策随意、执行失范、监管薄弱等问题,率先在北仑、宁海、象山、余姚等地探索农村"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最大限度地从"小"处着手,让村干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有限、职能有效、  相似文献   

6.
<正>在已经落马的"老虎"案中,"家族腐败"屡屡发生,贪腐夫妻档、贪腐父子兵形成的完整的"家族腐败"利益链,牵连甚广、危害巨大。其中,又以"虎妻"们在背后对贪腐的暗合、支援影响最为恶劣。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大老虎"的夫人们以夫之名都干了些什么。薄熙来妻子薄谷开来:贪腐受贿、擅权干政薄谷开来一案早已尘埃落定了。2012年8月20日,薄谷开来因经济纠纷投毒故意杀害英国商人尼尔·伍德,被判死缓。而薄熙来也因在有关人员举报薄谷开来涉嫌故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腐败亚文化",一般是指腐败群体内部乃至全社会范围内流行的各类容易引发腐败的潜规则和文化意识。这种文化包含着对腐败现象一定程度的容忍、羡慕甚至仿效的潜意识。一些权力拥有者把权力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换,并丝毫不以为耻,反而将其视为一种合理存在。而一些普通民众的潜意识里隐含着对权力的崇拜,甚至一旦有机会便迫不及待地亲身实践腐败,从而为腐败的生成创造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当下中国老百姓对腐败的态度远远没有达到"零容忍"的程度,不少人就对"贪腐的能吏"心情复杂,甚至抱有相当的同情。殊不知,这  相似文献   

8.
<正>一段时间里,在有些地方出现了一道奇特的景观:一些领导干部"边贪腐边干事",贪腐的胆子很大,干事的成绩也很突出,他们既是"贪官",又是"能吏",出现了腐败猖獗与发展繁荣并存的现象。随着中央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当前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一些干部不贪腐也不干事,出现"廉而不为""廉而失能"、懒政怠政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涉及村干部贪腐的消息屡见报端。5月17日,山西省纪委通报了9起村干部涉嫌违纪违法典型案件。9名村干部通过索贿、贪污、挪用公款、套取国家补贴等不同的手段,把不该拿的钱揣进了自家钱袋子。专家表示:"村干部已成贪腐高发人群,对‘村官’中的‘苍蝇’,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村干部腐败的滋生蔓延污染基层政治生态,其根源在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缺乏配套和整合。整治村干部腐败的关键在于促进村民自治权利的发育和整合,要建立民主公开的选举机制,防止村干部"带病上岗";建立反映民意的决策机制,遏制村干部滥用决策权;建立多元参与的管理机制,规范村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建立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村干部权力的行使。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皖中地区DG村的田野调查,分析了主导村委会权力运作的"老板"村干部进行权力运作所依赖的资源:村委会本身拥有的村集体资金、村集体资产、村集体资源等物质性资源;国家给予村委会的国家制度、国家政策以及属于国家职能部门在乡村社会的设施和权力等权威性资源和项目资源;村干部自身拥有的在村庄内部因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互惠关系、共同经历以及经济合作关系等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等社会性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正《王立群智解成语4》王立群著大象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王立群智解成语4》围绕反腐倡廉这个中心,先从当下中国"打虎拍蝇"反腐战役写起,思考了贪腐是如何产生的,又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分析了贪腐的主要表现,最后写如何治理腐败,以及历史上的反腐文化等问题。作者王立群先生在本书中通过成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微权力”腐败的机理机制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农村基层"微权力"腐败的预防与惩治,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题中应有之义。农村基层"微权力"腐败呈现主体以村"两委"一把手居多、村"两委"班子集体腐败现象突出、经济类腐败案件占主导地位、涉财违纪违法手段多样化等特点。农村基层腐败行为频发的原因在于法治观念淡薄、价值观扭曲,制度操作细则规范性不足、自由裁量空间大,监督行为机制乏力等因素。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构建基层贪腐预防与惩治体系,需要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增强正向激励;规范用权,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创新村规民约制度安排,推行农村社会公平化管理工作;提升协同监督能力,使农村基层民主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14.
刘京明 《领导科学》2007,(15):40-41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结束、农业"零赋税"时代的到来,同全国其他乡镇一样,山东省胶州市营海镇也面临着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庄管理无权、无钱、无抓手的尴尬境地,突出表现为"三难":一是村干部工资发放难。取消农业税和村"三提"之后,传统的村集体收入不复存在,部分村庄不能正常发放村干部工资,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正7月7日是十八大闭幕后的第600天。这600天里,人们看到了一个横跨地方党政大员、垄断性央企以及国家政法强力部门,中共建政以来腐败规模、程度和权力地位空前的"涉黑贪腐集团"被摧毁。从目前揭露出的案件看,土地和矿产开发、交通设施建设等是贪腐的高发区,这些领域恰恰是高速  相似文献   

16.
<正>职务晋升是公务员激励机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公务员进行激励的有效方式,科学完备的职务晋升机制能够充分释放用人机制的活力,反之,激励机制则会陷入"贪腐怪圈"的沼泽。党的十八大以来,"拍苍蝇""打老虎"等一系列反腐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易发多发,"衡阳贿选案""塌方式腐败"等贪腐案例背后都隐藏着"带病提拔"的问题,"边腐边升""边升边腐"  相似文献   

17.
<正>新加坡天生与贪腐绝缘吗?否。1959年,新加坡摆脱殖民实现独立,李光耀担任新加坡首任总理。他环顾四周,发现新加坡是这样的:"我们病得不轻,贪婪、腐败、颓废盛行。曾经为了人民而战的自由战士正在掠夺人民的财富,社会在倒退。"所以,李光耀当即提出,打造廉洁和高效的政府,确保政府预算的每一块钱花得有理有据。数年后,新加坡腐败状况有所改善;几十年后,新加坡稳居几大机构评选的全球廉洁国家排行榜前五位。李光耀怎么做到的?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时,腐败日益猖獗,成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上极大的障碍。随着党和国家反腐利剑一次次出鞘,众多腐败高官纷纷落马。从被查处的诸多高官贪腐案中不难发现,他们的秘书大都极深地介入其中。2000年,"河北第一秘"李真腐败案,让人们吃惊"小角色"秘书李真通天的能量与领导程维高关系甚大。时隔5年,"上海第一秘"秦裕腐败案,人们愤慨其与领导陈良宇关系非比寻常,2013年至2014年,担任周永康不同时期秘书的冀文林、郭永祥、李华林、沈定成、  相似文献   

19.
吕德文 《决策探索》2014,(24):40-40
近来“小官贪腐”现象层出不穷。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基于9634份公众样本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实中的各类贪腐事件,“小官贪腐”占到了七成以上(76.17%),且发生在区县基层干部和村干部身上的较多。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反腐力度空前,据中纪委网站"案件查处"和媒体公开报道信息统计,2014年以来,至少已有39名高校领导被立案调查,平均每个月就有三四起,分布在17个省市区,让人目不暇接。多年前,对于高校领导涉嫌贪腐,纪检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就指出,招生、基建、后勤、财务,是高校腐败的重灾区,提出要把好决策关、招生关、财务关、基建关,但谁来"把关",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些领域的贪腐,就与由领导"把关"有关——分管领导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