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工作中的焦点、难点.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的要求,眉山市委探索实行非定向差额预推制度,从而规范了干部任用初始提名.以此为标志,眉山市在干部任用初始提名这个干部选任的关键环节有了明确具体的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操作方式落后、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制约着干部选任水平的提高。比如,由于监督管理人员比较少,无法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跟踪监督;由于缺少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干部情况的了解多数还处于手工查阅原始材料的阶段。解决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干部工作的关键环节从人工手段变成采取先进技术的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如果每一个部门或单位干部选拔任用的每一步都有翔实的信息记录的话,如果这些信息记录能够受到有效监管的话,那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整个过程就会变得既公开透明又简便易行,可…  相似文献   

3.
<正>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全面认识党组织在干部选任中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必须使干部工作始终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掌控下健康有序运行,牢牢把握选人用人主导权。一、正视党组织在干部选任中把关不足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党管干部原则虽然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但一些地方还存在对党管干部原则片面理解、简单操作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弱  相似文献   

4.
<正>干部的选拔任用权是执政党的核心权力。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干部"带病提拔"成为巡视反馈意见和通报落马官员的高频词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级党委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直接担负着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职责,如何选出好干部,甄别"带病"干部、防止"带病提拔",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一江苏省泰州市把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作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严把干部选任  相似文献   

5.
王宇华 《领导科学》2007,(10):36-37
初始提名是干部选任工作程序的开端,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环节,发挥着关键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干部一旦被初始提名,就意味着基本被任用.抓住初始提名这个"牛鼻子",对于规范干部选任工作程序和约束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行为,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初始提名是干部任用工作的首要环节,在整个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中发挥着关键性和导向性作用,其规范化和民主化程度直接决定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影响到党组织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为了探索更加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干部选任初始提名方式,有效遏制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切实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度,开封市探索实行了"五综合"干部任用提名办法,即根据会议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推荐、单位党组织推荐、素能测评、实绩考核的综合量化结果确定考察对象的程序和方法.这一方法经过试点单位的试行和近两年在全市范围内的全面推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唯票""唯分""唯GDP"和"唯年龄",是长期困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现实问题,我们要从提高选任民主化质量、完善干部选拔机制、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等方面入手,建立"四位一体"选人用人机制,着力破解"四唯"难题。提高干部工作民主化质量,解决"唯票"问题。破解"唯票"的问题,必须严把"四关"。一是民  相似文献   

8.
干部选拔任用必须按制度规定、既定程序来,严禁火箭式、突击性、破常规、定制式、超职数、逆转性提拔等超常、反常现象。要规范选任标准、初始提名、组织动议、群众评议、组织程序、考核体系、选任制度、监督执纪,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谋好篇、布好局。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4,(48):F0004-F0004
正领导案头必备领导决策必需领导工作必读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决定》原文:建立健全干部工作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干部选任全程记实、"一报告两评议"和一把手履行选人用人职责离任检查、结合巡视开展干部选任专项检查、用人失察失误责任倒查"五位一体"干部选任监督制度体系。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干部任用工作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大力整治违反干部任用标准和程序、跑官要官、拉票贿选、说情打招呼、"三超两乱"、干部档案造  相似文献   

10.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和监督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这个规定对于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预防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主推荐作为选任干部必须经过的第一道程序,是整个干部选任工作的基础性环节,也是需要把握住的第一道关口。要把住民主推荐关,笔者认为,关键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大民主推荐的分量,把住推荐干部的程序关。《干部任用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个人推荐领导干部人选,无论谁推荐,都要按照规定的民…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最近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这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是党的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干部任用条例》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扩大民主,即把民主的精神、民主的方法、民主的程序、民主的要求贯彻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中去,以保证选准人,用好人。因此,在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如何扩大民主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思考之一:干部选任工作扩大民主,必须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我们党历来重视干  相似文献   

12.
庄奕贤 《领导科学》2001,(23):17-17
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工作的规范化,是指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应尽可能地实现标准化和程序化.提高干部选任工作规范化水平,既是做好干部工作的起码要求,又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干部选任方法应提高科技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民昌 《领导科学》2003,(15):30-31
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实现干部选任工作的科学化,既要注重干部选任标准和程序的科学化,也要注重选任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即不断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科技含量。一、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科技含量大有必要党的十四大以来,组织人事部门不断改革,创造出了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测评、任前公示等新的干部选任方法。同时,由于干部人事工作者业务能力和科技素质的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也明显提高,如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来配置干部,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来测评干部,用有效的科技手段来管理干部。实践证明,注重采用科技…  相似文献   

14.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时于预防和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推动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研究始终是热点。前段时间,我们海伦市委组织部就干部选任工作到基层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基层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一些朴实意见和建议给了我们很大启发。笔者将这些思考综合为五个方面,真诚希望能对各地建立科学的干部选任机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干部选拔任用要严格把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这就要求从源头上纯洁干部队伍,锻造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面对干部工作新常态,如何从操作层面防止"带病提拔",姜堰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极破解"带病提拔"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一是盯紧选任关键环节,筑牢选用"防火墙"。对选拔任用关键环节"加牢加固",从程序上防止干部"带病上岗"。第一,严格源头防控机制。严格实施干部任前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研究始终是热点.前段时间,我们海伦市委组织部就干部选任工作到基层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基层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一些朴实意见和建议给了我们很大启发.笔者将这些思考综合为五个方面,真诚希望能对各地建立科学的干部选任机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1,(36):15-15
◆继天津和山西之后.海南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监督系统”近日正式启用。该系统可以将干部选拔任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通过“网上提交”.建立起一个动态的“电子档案”.对干部选任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督。目前,这套系统开始用于正在进行的党委换届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月15日,中共中央颁布了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条例》本着"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原则进行修订,新增和变化的内容涉及11个章节35个条目。解读新《条例》,可以看出我们党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的趋向。一、干部选任突出程序化、法治化推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化、法治化一直是干部人事制度改  相似文献   

20.
正干部选拔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发挥着关键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干部选拔任用存在的问题大多产生在初始提名环节。为规范干部选拔初始提名问题,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性、公正性、规范性,我们对宁波市北仑区的100名领导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召集30多名领导干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